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及学生满意度调查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核心在于改革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怎样的变革、效果如何,来自学生的评价最具直接性和启发性。通过对江苏省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211工程”高校中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卓越计划”显著影响了学生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明显。但是,“卓越计划”最为关键的实践教学改革却成效甚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6-0064-06
  一、问题的提出
  “卓越计划”是为服务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截止2014年6月,全国共有208所高校(其中江苏省参与高校有23所)的1257个本科专业参与了“卓越计划”。[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是“卓越计划”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判断“卓越计划”是否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评价准则。我国当前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深受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形成的专才教育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企业)、社会、学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专才教育逐渐转向注重综合素质和通识教育[2],但在这个转向的过程中,实践环节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却有所削弱,以致培养目标不明确、工程性缺失、实践教学薄弱、创新教育不足等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3]
  “卓越计划”旨在大力推动现有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对一些参与高校的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报告的文本分析,笔者发现这些高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共同的做法:
  其一,在组织管理上为“卓越计划”的落实提供政策、资源和技术支持,如东南大学[4]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都采用学院与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部署,在院系成立“卓越计划”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专业教学组织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其二,采用“3+1”(3年在高校,1年在企业)的培养模式保障“卓越工程师”质量,具体内容有:在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框架下制定学校培养标准,如南京工程学院采用“倒推法”技术路线,即企业调研—岗位群分析—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学校、企业共同论证,制定全新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培养方案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增加课程的工程性和多学科性。如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了大型集中综合实践性课程,三个项目环节和一项科技创新活动环节。[7]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如南京大学一方面依托新生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等新型课程,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另一方面推动参与院系探索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尝试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8]浙江大学以“强化设计与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以下简称CDIO)、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适时教学等多种创新教学方式。[9]从校内与校外两条途径构建师资队伍等。如江南大学通过外引内培不断优化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力度。[10]天津大学则规定工科教师职称晋升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同时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建立企业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他们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等。[11]
  其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南京理工大学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实施“卓越计划”,各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覆盖专业达17个。在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上,南京理工大学一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整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设备操作能力和产品加工能力,另一方面重点构建层次高、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实践性强的现代工程仿真设计实践平台。[12]
  其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竞争和合作能力。河海大学每年选拔优秀本科生赴法国里尔科技大学(Université de Lille 1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法国杜埃高等矿业学院(Ecole Des Mines de Douai)等高校攻读工程师学位,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同时在开设双语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全英文课程。[13]浙江大学要求“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学期间100%具有国际交流访学的经历,制定海外教师全英文课程建设计划管理办法,鼓励建设系列全英文课程,尤其是全英文教学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9]
  通过分析总结大量参与“卓越计划”高校的进展报告,可以发现“卓越计划”下本科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对于“卓越计划”的进展和成效,不仅政府组织了高校和学者进行了一些工作研讨,而且一些学者如林健[14]、张安福[15]等也对“卓越计划”的实施进展进行了跟踪和评析。不过这些报告、研讨和评析是从政府、高校和专家的角度缺少对展开的,且基本上是定性分析,缺少对“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直接体验者——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调查学生对“卓越计划”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从学生视角检查“卓越计划”实际执行情况,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
  (一)问卷设计
  “卓越计划”是参与高校在部分具有特色优势和良好基础的专业里开展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校园中甚至在一个专业大类中,一部分学生参与了“卓越计划”,一部分学生未参与“卓越计划”,因此,分别调查他们对自己所接受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发现“卓越计划”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之处、优势,同时亦可以发现其不足。我们预期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未参与的。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卓越计划”的一大使命,鉴于“卓越计划”的重点在于实现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以及参与“卓越计划”院校的工作进展报告,本研究选取了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5大要素作为问卷的5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8个子问题,5模块共40个子问题,为本问卷调查的直接取值选项。问卷在正式测试前,根据各类被试的反应调整、修改3次。
  (二)调查实施
  截止2015年6月,江苏省高校完成首届“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试点班人才培养的共6所。考虑到参与高校的层次差异,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对象为其中的3所“211工程”高校(以D、H、J表示)中参与和未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大学四年级(2011级)工科专业学生。调查的时间为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26日,时值这些学生毕业离校前夕。数据采集主要通过网上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方式,共回收问卷237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1份,其中参与“卓越计划”的102份,未参与的99份。
  三、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作为统计分析软件。所有变量均采用赋值法对问题答案进行量化,分别用1、2、3、4、5五个数值代表不同意、比较同意、一般、同意、很同意来对各项子问题进行五层级评价,得到结果之后进行量化分析。在下文各模块的雷达图分析中,当指标值在3以上,说明满意程度合乎预期;当指标值在35左右时,说明满意;当指标值接近极值4时,说明满意度高。
  本研究首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测量,α系数为0974,α>09,说明本问卷测量量表内在信度高度可接受。
  (一)学生对“卓越计划”的总体满意度
  图1中实线数据点μAi(1≤i≤40)表示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各调查选项得分的平均值,虚线数据点μBi(1≤i≤40)表示未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各调查选项得分的平均值。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μAi和μBi大致分布在3到45之间,即位于平均取值水平3以上,说明无论是否参与“卓越计划”,学生对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都相对较高。
  第二,μAi曲线的数据点大多位于μBi曲线数据点的上方,表明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相较于未参与的学生,在整体上对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更为满意。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T检验,t=2001,在005的置信区间里大于16839,说明学生参与“卓越计划”与未参与的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μAi和μBi曲线均有波动,说明两组学生对于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的满意度有一定差异。根据图2工程人才培养模块学生满意度的雷达图,可以发现: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师资队伍”、“研究性学习”两个模块的满意度很高;对“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体系”的满意度其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最低,与未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的满意度非常接近。
  (二)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满意度
  问卷在专业培养方案这个模块设计了8个子问题,其中第8个为二级指标的总结性子问题,未纳入模块分析中。从图3可以发现:第一,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满意度整体高于未参与的学生,尤其体现在“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在总学分所占比例”和培养方案“涉及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这两个指标上;第二,两组学生中7个指标样本值距极值的位置均不同,说明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中7项指标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其中,“总学时的学年分布”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且严格执行”在两组学生中满意度都最低,是本模块的短板。
  (三)学生对专业与课程体系的满意度
  问卷在这一模块设计了8个子问题,从图4可以发现:第一,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专业与课程体系的满意度整体高于未参与的学生,尤其是在“专业课程开设先后顺序合理”、“专业方向课程满足需要”和“其它理工科课程满足选课需要”三个指标上,但整体满意度的差异不显著,未达到预期值;第二,两组学生中8个指标样本值距极值的位置不同,说明学生对本模块的8项测量指标的满意度不同,其中两组学生在“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指标满意度最高,“学到学科前沿知识”满意度均最低,是本模块的短板。
  (四)学生对师资队伍的满意度
  师资队伍模块有8个子问题,其中第8个为二级指标的总结性子问题,未纳入模块分析中。从图5可以发现:第一,对师资队伍的评价,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要整体好于未参与的,尤其在“师资水平”、“教学态度”、“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三个指标的满意度达到极值,说明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这三个方面满意度非常高;第二,在教学中“前沿知识引入”和“企业教师工程经验”这两项指标中,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满意度最低,与未参与的学生的满意度非常接近,成为本模块的短板;第三,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校内教师实践能力”的满意度远高于对“企业教师的工程经验”的评价。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满意度
  本模块共8个子题,其中第8个为二级指标的总结性子问题,未纳入模块分析中。从图6可以发现:第一,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块的评价,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要整体好于未参与的,尤其在“专业实验室环境及设备”、“项目小组任务分工情况”、“参与到小组讨论、项目工作的机会”三个指标的评价上;第二,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这一模块中7个选项的满意度虽不同,但样本值均距极值很近,说明“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中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
  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模块共8个子题,其中第8个总结性子题,未纳入模块分析中。根据图7,可以发现:第一,本模块中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的满意度在有些指标上高于未参与学生,在有些指标上几乎接近甚至略低于未参与学生,说明“卓越计划”下实践教学环节未得到明显改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二,参与“卓越计划”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的评价达到极值,说明“卓越计划”下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大大加强,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三,“专业实习安排(含时间、阶段、学分等)”、“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科技创新活动质量与数量”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四个指标是本模块的短板,表明“卓越计划”下这四项内容没有得到切实的改进,远低于学生的期望值。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江苏省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211工程”高校中参与“卓越计划”和未参与“卓越计划”的两组本科学生对其各自所经历的工科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调查和比较,本研究发现:第一,学生普遍对其所接受的人才培养感到满意,这说明自2000年以来国家启动的一系列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二,“卓越计划”较为显著地影响了学生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程度,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的满意度整体上明显高于未参与“卓越计划”的。这说明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根据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真实地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各指标项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卓越计划”下工程人才培养各环节和要素的改革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和师资队伍建设获得明显成效,学生的满意度很高,而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模块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其中一些指标的满意度评价非常接近甚至还低于未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的评价。
  结合本次问卷调查中开放式问题学生的反馈和参与高校的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报告的文本分析,“卓越计划”部分重要环节和要素未达预期效果的成因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卓越计划”本身的一些理论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有高校在其工作进展报告中提到“如何定位普通高校的一年企业实践环节,如何使之与高职院校形成错位竞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解释。定位不准造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变得盲目,各试点专业往往将原来培养计划中四年的学业压缩到三年内完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12]关于这个学习负担,在开放式问题中学生反馈认为“课程太多,特别是在大二、大三阶段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9点都处于上课阶段,没有休息与自我学习时间”、“卓工班不只是一个强化班!”。可以说,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对培养方案中“总学时的学年分布”满意度低是上述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一个自然结果。
  第二,“卓越计划”下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新设计。调查中发现D大学参与“卓越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中,整个课程体系除了实验类课程和企业实践环节,不管是科目安排上还是开设顺序上并没有进行新的设计[6],也就是说参与“卓越计划”的与未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在前3年的课程学习是一样的。参与“卓越计划”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4年安排的实践项目及课时比重。同时,在前3年的课程学习中,只开设了1门学科前沿的课程,而且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的前沿知识不足,学生在问卷开放题中反馈“大部分教师的授课都还只停留在书本、联系工程实际较少”。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长期受科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卓越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按照“工程”的属性来改革现有的工程教育。然而,从目前所收集的数据看,“卓越计划”下的试点专业在课程设计上对CDIO课程计划一体化、跨学科教育等诸多当前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经验还吸收得很有限。
  第三,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甚微,数据分析中发现成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实践教学所选的企业与专业的需求不匹配,这是由于在审批与认证行业联合培养基地和企业时,强调对企业类型和规模上的硬性数量要求,而对专业的差异性和实际情况的多样性关注较少。[6]其次,有一部分是累积多年的老问题,如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仍然缺位[15],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校内实习基地设施简陋等;高校经费不足,限制了高校聘请企业教师、构建工程能力训练平台和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等;再次,还有一部分成因则是在改革中新出现的,如学生一年的实践增大了日常教育经费支出[11];专业实习安排不合理,试点高校企业实习都集中安排在大四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或要继续上课,或在备考研究生、找工作等,因此这个阶段安排学生长期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和实习效果必然受影响。学生在问卷开放题反馈到“尽量合理调整实习时间,错开招聘高峰”;又如企业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他们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但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问卷开放题中反馈“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都必须要有学校的老师跟踪指导,企业导师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应与学校导师加强交流,共同指导”。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如何使企业参与工程人才培养、如何在学时分配让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更好地结合、如何提高企业导师的教学指导能力等等,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继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林健.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重要问题[EB/OL].他山之石.东南大学.(2014-06-12)[2015-06-13].http://58.192.114.179/zhuoyue/portal/visit.action?columnId=72.
  [2]王孙禺,刘继青.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史研究的理论进路与解释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16.
  [3]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3.
  [4]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109/t20110930_125289.html.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4_164441.html.   [6]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4_164436.html.
  [7]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4_164411.html.
  [8]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4_164435.html.
  [9]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5)[2014-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5_164535.html.
  [10]江南大学.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4_164416.html.
  [11]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作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18)[2014-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7/201402/t20140218_163960.html.
  [12]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2-24)[2014-07-25].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402/t20140224_164439.html.
  [13]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EB/OL].工程实践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09-30)[2014-07-25].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2/s5636/201109/t20110930_125302.html.
  [14]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20)(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20)(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25.
  [15]张安福,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责任编辑庞青山)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MA120169。  收稿日期:2015-06-03  作者简介:甘永涛(1977-),女,江西萍乡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安萍(1990-),女,河南信阳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4。  摘 要:美国印第安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
期刊
编者按: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这门课程一直被看成是“费时低效”,被看成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近若干年,不少学者试图探查原因和寻找出路,提出过不少对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费时低效”,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原因既有语言差异,也有语言教学策略失当;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看,原因既有大学英语课程属性不明与领域失界,也有什么都想为而结果什么都无所为;放在整个教育文化语境中
期刊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401)。  收稿日期:2015-06-26  作者简介:危平(1975-),女,福建三明人,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银行学、公司金融研究;杨明艳(1989-),女,湖北仙桃人,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研究;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我国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研究”,项目编号:CJA120157。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袁广林(1962-),男,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沈阳,110035。  摘 要:合作教育作为一项学术目标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长期接受西式教育文化影响者,郭秉文成长背景奠定他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大学经营理念的基础;在他的校长生涯中,郭秉文始终以“事业之心经营大学”,将追求卓越和发展平衡的经营理念贯穿于东南大学的办学实践中。他通过将筹款、吸纳优秀人才作为校长的工作重心,以四个平衡为办学方针,建立高效的美式现代大学管理体系,竭力扩展大学的社会功能等具体的大学经营实践活动,使东南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特殊的历史
期刊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编号:Yq2013026;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G14078;华南农业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市场营销学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编号:QE2015055。  收稿日期:2015-05-08  作者简介:张蓓(1978-),女,广东罗定人,管理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
期刊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逻辑体系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BJY0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授承担本科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八所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4-ZD-043。  收稿日期:2015-05-18  作者简介:李国仓(1981-),男,河南洛阳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及管
期刊
摘要:《南都Daily》是首款针对iPad用户设计的南都新闻类应用,堪称国内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上同类应用中的代表,其界面的情感化设计特点以及用户体验,对数字出版物开发者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iPad;新闻类应用;南都Daily;情感化设计;用户体验  自2007年iPhone问世,智能移动终端便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宠。2010年1月27日,iPad上市引发了席卷全球的平板风潮。iPad面
期刊
摘要:现象学语境下的身体是灵肉一体之身(身体主体)、“亲密无间”之身(身体间性)、能言说之身(身体语言)以及身体本体(“世界之肉”)之身。现代教育关怀“身体”,则是从灵肉一体之身(身体主体)出发,使现代教育不是“抑身”而是“重身”;从“亲密无间”之身(身体间性)出发,建构师生之间“共主体”(交互主体)为核心的和谐一致性;从能言说之身(身体语言)出发,现代教育应该使用“身体语言”;从身体本体(“世界
期刊
胡双宝1932年9月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47年在解放区参加革命。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教过写作、文字学、文字改革研究和外系古代汉语等课程。1984年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1997年从编审岗位离休。  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杂家是先秦诸子的一家,《汉书·艺文志》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就是杂取诸子学说而形成自己的学派。现代生活中,一个人若知识面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