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401)。
  收稿日期:2015-06-26
  作者简介:危平(1975-),女,福建三明人,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银行学、公司金融研究;杨明艳(1989-),女,湖北仙桃人,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研究;金紫怡(1991-),女,湖南常德人,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研究;长沙,410083。吴东丽(1991-),女,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研究;广州市,510275。
  摘 要:金融学专业是高校最早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之一。但双语课程设置普遍不规范、不严谨,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指导。调研显示,湖南省四所高校的双语课程设置呈现开设数量高校分布不均和目标定位不明确,开设种类和时间趋同,开设连贯性不足,缺乏专业英语的支撑等特点。在适用性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性原则下,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横纵向模式结构进行构建,其设计点充分体现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难度和课程逻辑的差异化, 强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关键词:双语教学;金融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5-0105-06
  一、引 言
  伴随着双语教学在各高校的推广和因此而产生的对理论和实践指导的需求,近年来,学者在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在理论层面,有对双语教学的涵义、教学目的[1]、教学意义[2]、教学理念[3]、教学内容[4]等问题的研究;在实践层面,则对教学模式[5]、教学方法[6]、教材、师资水平、教学评估[7]107-109和教学管理[8]等现状问题关注较多。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以理论探讨为主。近年来有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虽然数目有限,但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例如,庞继贤和吴薇薇对英语课堂小组的任务类型进行实证研究。[9]陈思本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感受。[10]莫海霞则对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11]姚芳通过调查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效果的反映,探究了双语教学的模式。[12]卡塔芝娜·奥赞斯卡-波尼科维亚(Katar Zvna OzanskaPonikwia)对102名波兰双语教学者进行调查,研究个人特征对于双语教学的影响。[13]其他还有部分一线教师基于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反思的教学经验总结。如,朱强探讨了国际金融课程在试行双语教学中碰到的问题。[14]陈皓[15]、卢有红和彭迪云[16]等人探讨了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师资、教材等问题。这些都为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提供了有益的基础。
  但总的来说,现有双语教学研究理论探讨重经验介绍,轻系统建构;重争论,轻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缺乏对双语教学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宏观把握,也缺乏对双语教学规律的揭示,因而在指导实践中存在局限性。[17]
  同时,尽管不同层次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力度和广度不一样,但目前大多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7]142。很多学者[18]探讨了效果不佳的产生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学方法、教材的选择、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语言环境等。这些探讨主要是围绕双语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教师、学生和教材等因素,而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课程体系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要开展双语教学就必须对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论证。[20]91金融学专业是最早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之一,本文在对湖南省四所代表性高校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系统性构建双语课程体系的策略。
  二、湖南省四所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调研高校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其中,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湖南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大学,湘潭大学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这四所高校包含了一本院校的主要类别,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这四所高校的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访谈,并对部分老师进行访谈。主要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双语课程的设计以及老师和学生对于课程设置体系的反馈三个方面进行开放式调查和访谈,以分析目前湖南省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对调研和访谈的数据及内容进行汇总后,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具体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表1、表2为截至2014年6月各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的设置情况,其主要特征如下:
  危 平 杨明艳 金紫怡 等:高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一)双语课程开设数量高校分布不均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表1显示,四所高校金融学专业开设的双语课程平均占到了专业课程总数的15%,已经超过了教育部最早规定的5%-10%的目标。但学校之间差异较大,985高校如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双语课程的开设上比较积极,而其他两所高校相对滞后。
  目前各高校对于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各高校双语教学管理办法都仅对双语教学的授课基本要求和师资要求等作出明确界定,但未对教学目标和具体科目提出指导性意见。因为双语教学师资人员的局限性,课程建设的途径单一性依赖双语任课教师的自由申请,本科生院负责审核批准。具体而言,从教师或校方的角度看,存在为完成双语教学开课指标而一哄而上的情况;从学生角度看,大部分学生错误地将双语课程学习目标理解为英语水平的强化,突出对专业术语的英文解释,而忽略对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二)双语课程开设种类和时间高校趋同
  表2显示,四所高校的双语课程以专业选修课为主,且集中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开设。课时较短,在统计的14门课程中,有10门课程的课时都在48课时以下(含48)。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既要消化全英文教材,又要疏通知识点,无论是在课堂授课还是在自主学习中,双语课程的难度明显大于普通课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但在课时限制下,不少教师会压缩信息,减少授课章节,或者删减知识点,造成课堂信息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因为语言和理解上的问题,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授课内容,老师不得不放慢进度,这也大大削减了课堂信息量,影响教学效率。由于双语教学课时的不充足而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四所高校中。
  (三)双语课程开设连贯性不足
  双语教学的连贯性有助于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宋哨兵等认为双语课程的选择原则应该以奥苏伯尔的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根据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即可利用性、可分辨度和巩固程度为原则,尽可能选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为阶梯的课程,选择与学生过去的认知结构相接近、相衔接、相融合的课程,就能比较容易地完成知识的迁移。[21]但从表2中现有课程来看,知识结构和内容的“迁移”过渡不明显,缺乏“体系”。
  (四)双语课程缺乏专业英语的支撑
  国内“保持型双语教学”[20]90的主导模式,意味着有效的双语教学应是从以母语作为教学用语向以外语作为教学用语逐渐过渡的过程。由于专业英语为学生提供了用英文描述的专业框架知识,包括基本专业词汇、主要理论体系和一些经典案例等, 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英语导论的作用。但目前各高校金融学专业还是遵循早期培养方案的模式,在大三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表3)。调研中,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时间滞后,降低了对专业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
  三、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两大原则指导体系构建
  一是适用性原则。双语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已经成为共识,但具体是哪些专业、哪些课程,目前各高校都还没有系统的指导意见。同时,即使是合适开设双语的课程,也应该允许双语方式根据内容有所调整。李希光教授认为,双语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还必须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因此最好能中英文并举[22]73。他在清华大学开设《国际新闻学》时,用英文讲评《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和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ABC)这些西方主流大媒体,而用中文讲评《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适用性还表现在学校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应该要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要根据本校的资源而定,要在本校行得通,不然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只是流于形式。这涉及到开设双语课门数、上课班级人数、教材使用版本等细节考虑。在课程体系成型前,要对本校双语教学师资、各专业学生英语接受水平、学校硬件配套设备等情况进行调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从两个层次提出的,首先是课程内容要由浅入深。金融专业的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其一,建构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会计等;其二,建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如财政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财务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等。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要根据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合理地进行设计。其次是双语教学模式要从低层次过渡到高层次,课堂的外语使用比例逐渐提高。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逐渐上升到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条件成熟时,可在高年级选择几门课程进行全外语型授课。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方式,使学生从心理、能力和英语思维上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23]
  (二)分阶段纵向构建课程体系
  在两大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横纵向模式结构的课程体系。首先是分阶段的纵向课程体系。即基于大学四年进行阶段性设计,保证系统性、连贯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包含几个设计点:
  一是专业基础课不宜开设双语教学,而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选择合适的课程。金融学专业大学的课程按课程性质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板块。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内容,帮助学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相当于一棵树的根须部分;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等内容,相当于一棵树的茎干部分;专业选修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的课程,包括:期货与期权、金融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现代金融业务、项目融资等内容,相当于一棵树的叶子部分。大一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若此时贸然开始双语教学,学生适应起来可能会有困难。通过对湖南几所高校的调研,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在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的情况下直接接受双语课程不仅会很吃力,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失去学习信心和热情,最后造成既没学好专业知识也听不懂英语授课的“双输”的局面。专业选修课的学生则大都出于自愿原则选课,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是双语开设的理想教学对象。
  二是金融计算和金融理论适合双语,金融实务和实践中英并举。金融学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根据内容又可以分为金融理论、金融实务、金融计算和金融实践四个类别。由于金融理论(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和金融计算(如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等)的国际通用型较强,引入双语,有利于与国际制度、规则和惯例接轨,从而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熟悉金融国际前沿知识和工具并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竞争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金融实务(如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项目融资等)和实践课程(如投资分析模拟、银行经营模拟等)行业情景性较强,需要对我国相应的监管制度与文化进行较好的诠释,如果开设双语,适合中英文交叉使用。   三是难度很大的课程不宜设置双语课。像金融计算与编程、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难度大,如果设为双语课程,很多学生接受起来会有困难。调研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越学越难的时候对他们的自信心打击最大。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双语教学的效果越差。[24]因此,双语课程具体的开设情况,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调整。若学生水平总体比较高,其自我效能感也会很高,学生将会愿意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挑战自我,这样可开设难度较高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要“量力而为”,在课程设置中尽量减少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四是设置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已经有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或者有高水平的双语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诸多好处,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成果,接触理论前沿知识,锻炼在东方形象思维和西方逻辑思维间进行自由转换的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湖南四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外国的原版教材。但必须承认,英文原版教材教学内容和语言难度比较高,与我国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水平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25]因此,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推荐学生配套一本适合的中文参考资料,方便学生学习。目前外文教材严重缺乏,原版购进成本很高,而组织教师编写的周期太长,并且质量和实用性也难以保证。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教育部遴选出国外的优秀教材,购买版权,再翻印成册。[26]但高校课程设置不一,种类较多,且原版教材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力度来推动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
  最后是阶段性分布的安排。大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暂时不宜开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但建议可以开设金融英语基础课程,这包括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课(如商务英语、金融英语),为以后的双语学习打好语言基础。这里的专业英语起到了衔接大学生公共英语和双语教学的桥梁作用。[27]大二阶段,每个学期可以开设一到两门双语教学,但这个时候的双语教学,应该采用维持式双语教学的初期教学模式——即老师多用汉语带领学生解读教材,教学语言采用汉英结合的方式来使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英文教材应选择国内有中文翻译版的教材,方便学生在阅读英文有障碍时可以进行中英文对照,帮助理解。大三阶段,每个学期可开设两到三门双语课,此时上升到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即维持式双语教学的后期模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授课以英文为主甚至完全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考试作答也以英文为主。“输出”能力的强化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以国际化的逻辑思维进行基于专业研究的英语交流。到大四阶段,由于学生忙于考研、就业和出国,参加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有限,建议只在部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金融实务课程)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目的是保证部分专业方向高级课程与前期课程在内容上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分层次横向构建课程体系
  分层次的横向课程体系设计考虑的是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和课程内容的差异性,与分阶段的纵向体系是相容的,不冲突,并在分阶段纵向体系的框架下实施。所谓分层次,一是指在一门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可分设双语教学课和中文教学课,这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立夫(Betty LLeaver)和斯特赖克(Stephen BStryker)在其内容依托式教学中就特别强调,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28]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要适应双语教学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产出比很低,中文授课是个更明智的选择。二是指针对难度不同的双语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或者内容的需要来调整授课中英语的比例。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进行语码转换[29],有利于学生理解,促进双语课堂的管理。[30]例如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期货与期权”与“国际金融学”比,难度更大,因为包含了大量的衍生品定价理论和应用的内容。“国际金融学”可在平时授课中多用英文,考试用全英文作答,而“期货与期权”则在平时需要穿插更多的中文,考试可选择英文试题、中文作答的方式。分层次体系还要厘清双语教学课程与母语开设课程的关系。傅淑玲等[22]74、刘兆龙等[31]、王维翊[32]等学者的双语教学经验证明,双语教学课程和母语开设课程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母语开设课程保证双语课程知识的准确输入。母语教育是双语教学的语言基础,学生在母语教育中获得了母语学习的能力,如拼音、造句、朗读等,才能将英语与汉语的相同语言现象实现快速正迁移,取得快速、高效的学习效果。[33]母语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双语课程提供相关的基础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难度高一些的双语课程内容,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第二,双语课程知识是母语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母语课程的学习效果。通过双语课程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西方经济学家简洁、严谨的思考方式,理解与认知世界前沿金融知识与金融现象,借鉴和学习先进的金融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成果。从另一个角度、用另一种语言学习金融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对金融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 语
  我国高校以金融学为代表的部分专业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双语课程设置普遍不规范、不严谨,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指导。调研显示,湖南省四所高校的双语课程设置呈现开设数量高校分布不均和目标定位不明确,开设种类和时间高校趋同,开设连贯性不足,缺乏专业英语的支撑等特点。因此,有必要构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双语教学实践提供指引。这就需要回答在各专业的特定培养目标下,到底哪些课程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哪些不适合?课程的先后修读关系是什么?双语课程与母语开设课程的关系如何?以及如何保持双语教学的连贯性以保证知识结构的一体化?针对金融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了适用性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性原则,和分层次分阶段的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期望能对我国双语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化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巍. 我国双语教学的动因探究及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132-133.
  [2]史锋.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1(8):17-20.
  [3]戴理达. 沉浸式双语教育中隐性课程嵌入的动因与路径[J]. 教育探索,2013(5):27-29.
  [4]谈多娇.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 教育研究,2010(10):91-94.
  [5]沈庆丰,吴非晓. 中外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4(18):115-116.
  [6]周红. 双语教学手段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实证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4(5):154-155.
  [7]陈志国,蒋玲.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8]何伟. 重庆高校双语教学探讨[J]. 中国教育学刊,2014(6):118-119.
  [9]庞继贤, 吴薇薇.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5 (6): 424-430.
  [10]陈思本. 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对一所理工类大学的调查[J]. 高教探索, 2007 (3): 83-85.
  [11]莫海霞.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D].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2]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124-129.
  [13]OzanskaPonikwia,K. What has Persona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do with “Feeling Different”While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12,15(2):217-234.
  [14]朱强. 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文教资料, 2005 (25): 71-72.
  [15]程皓. 国内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比较优势[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4): 39-41.
  [16]卢有红, 彭迪云. 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 科技广场, 2009 (10): 206-207.
  [17]吴平. 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37-45.
  [18]武敬杰,等. 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05):64-65.
  [19]郑大湖,戴炜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外语界,2013(1):54-61.
  [20]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7(5).
  [21]宋哨兵,来娜.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3):226-228
  [22]傅淑玲,等.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
  [23]陈雪红,等.基于国际化战略的高校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47-49.
  [24]吕丰华. 双语教学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问题研究[J]. 教育探索,2012(03):140-142.
  [25]李小红.我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4(15):173-174.
  [26]周春, 经承学.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8): 107-108.
  [27]丁年青.基础 桥梁 彼岸——试论高校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J].中国外语,2004(2):4-8.
  [28]Leaver, B.L.& S.B.Stryk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3):269-275.
  [29]Tien,C.Y.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in Classroom Codeswitching in Taiw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9,12(2):173-192.
  [30]Andersson, I. & J.Rusanganwa. Language and Space in a Multilingual Undergraduate Physics Classroom in Rwa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2011,14(6):751-764.
  [31]刘兆龙,等.高校双语教学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5):58-60.
  [32]王维翊.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调研情况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186-186.
  [33]欧卫红. 论母语教育、外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关系[J]. 教育探索,2008(4):44-45.
  (责任编辑 曾山金)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出版将完成一种什么样的使命,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看清数字出版的端底和全貌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沉淀的过程、冷思考的过程及实用化的过程。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并不少,最多最大的还是理念问题。  关键词:数字出版;使命;特征  数字出版是运用互联网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运用信息高速公路背景下的现代出版理念,通过新的组织建构、新的产品创造创意、新的产品生产流程、新的产品编辑组合选择方式、新
期刊
摘要:近年来,出版业发展迅速,对高素质的出版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各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并不高,尤其本科阶段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存在逆向发展、并缺少专业背景及学科特色等问题,使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育应对编辑出版专业的扩张进行适当调整,加强专业背景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加强院校办学特色,以期为出版行业输送适用、综合、特色人才。    关键词:编辑出版专业;本
期刊
在图书市场早已进入买方市场的今天,选题策划越来越为出版人所重视。如何才能策划出让读者首肯的书籍,如何提高自己选题策划的能力,是每个出版人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所在。出版业的未来接班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子,在接受编辑出版学的系统教育中,也越来越难绕开“选题策划”课程这一环。湖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易图强老师,从2000年该校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起,即担任《图书选题策划》这一课程的教学,积多年的教学
期刊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营利与公益均衡视角下影响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089。  收稿日期:2015-06-02  作者简介:沈国琪(1973-),男,浙江湖州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浙江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湖州,313000。  摘 要:基于办学剩余以及最终产权归属作为判
期刊
摘要:儿童探索世界的游戏性心理要求儿童书籍具有感官性、立体性。儿童书籍形态可以通过三维表现、感官传达架起创作者和儿童读者的桥梁,创造出与书籍内容相吻合的氛围。这填补了文字和色彩表现力的不足,充分调动儿童通过感性认知、理解书籍传达的信息。因此,感官性立体形态的儿童书籍能够有效地开发孩子智力,并使此类书籍达到增值效应。  关键词:儿童书籍;感官性;立体形态  在电子媒体时代,纸质书籍前所未有地受到以信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开办的编辑出版学专业面临着办学体制和专业发展的双重困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摆在所有同行院校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分享专业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期能为同行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编辑出版学专业从最早的几所名校“拓荒探路”到今天的数百所高校共同实践创新,已成为全国高校覆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在上海积极为儿童编辑出版科普读物,为大众出版摇旗呐喊,给教育出版物增添现实生活元素,对出版语言提出了普通化要求,为民族解放和社会民主事业而密切联系革命与进步出版人,成为其平民出版思想与实践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平民化出版;陶行知;平民教育  随着中国出版业大众化和“走出去”趋势的加强,平民化出版正走进千家万户。何谓“平民化出版”?要言之,即出版视角的日常化、出版对象
期刊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学科界精英的诞生——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看学科界的社会分层制度”,项目编号:Ca/2013/01/014。  收稿日期:2015-05-12  作者简介:钱洁(1982-),女,江苏昆山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南京,210097。  摘 要:“专家守门”是学科规训制度的原初形式,期刊编辑、审稿人和学界精英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MA120169。  收稿日期:2015-06-03  作者简介:甘永涛(1977-),女,江西萍乡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安萍(1990-),女,河南信阳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4。  摘 要:美国印第安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
期刊
编者按: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这门课程一直被看成是“费时低效”,被看成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近若干年,不少学者试图探查原因和寻找出路,提出过不少对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费时低效”,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原因既有语言差异,也有语言教学策略失当;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看,原因既有大学英语课程属性不明与领域失界,也有什么都想为而结果什么都无所为;放在整个教育文化语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