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这也是新课标的理念体现。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张扬个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规范语言还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使学生掌握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语文回归到生活,生活中体现语文。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力求创新,不拘一格。
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
(一)制定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其特点,摸清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处理好两种关系
1.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如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教师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确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篇篇不同的特色,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所谓密就是细腻、稠密,疏就是粗略、稀疏,语文教学中疏与密的关系就是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每篇课文都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讲下去,一味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个轻重疏密,久了,学生会厌烦,教师也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疏密关系。
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一)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摒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和统治者的权威,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美好理想。”
(二)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幽默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教益。如有位教师教《守财奴》,讲到葛朗台在临终前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便用“葛朗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幽默语言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葛朗台的鲜明性格。
(四)语言艺术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1.有声语言
语文课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理想的创新的语文教学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充盈着情思。语文课上,要让学生登堂入室,渐如佳境;讲课要妙语横生,挥洒自如;教学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要精心组织所说的语言,词汇要丰富,语言要有激情,修辞要巧用,感情要跌宕起伏,惟有如此才会使语文课上得妙趣横生,错落有致。
2.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指教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如果巧妙使用肢体语言会使课堂教学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也会使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只有依托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才能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张扬个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规范语言还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使学生掌握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语文回归到生活,生活中体现语文。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力求创新,不拘一格。
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
(一)制定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其特点,摸清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处理好两种关系
1.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如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教师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确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篇篇不同的特色,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所谓密就是细腻、稠密,疏就是粗略、稀疏,语文教学中疏与密的关系就是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每篇课文都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讲下去,一味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个轻重疏密,久了,学生会厌烦,教师也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疏密关系。
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一)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摒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和统治者的权威,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美好理想。”
(二)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幽默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教益。如有位教师教《守财奴》,讲到葛朗台在临终前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便用“葛朗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幽默语言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葛朗台的鲜明性格。
(四)语言艺术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1.有声语言
语文课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理想的创新的语文教学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充盈着情思。语文课上,要让学生登堂入室,渐如佳境;讲课要妙语横生,挥洒自如;教学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要精心组织所说的语言,词汇要丰富,语言要有激情,修辞要巧用,感情要跌宕起伏,惟有如此才会使语文课上得妙趣横生,错落有致。
2.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指教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如果巧妙使用肢体语言会使课堂教学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也会使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只有依托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才能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