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1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限于小学学生的年龄、思维及心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建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尤其是针对刚离开父母身边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而言,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可以让小学生克服掉“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又可以使小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求知心理和思维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将能更好地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小学课本的内容设计本身就已经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大部分内容上都是从体验式内容开始的。譬如有5只小鸡画面的题目,让小学生数数有几只等。但是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所学习的内容也逐渐开始加深,局限于印刷品的因素,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已经很难再做到体验式教学,因此会使教学方式变得呆板和僵化,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不过,这一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很多学校都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在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或者是电子黑板,因此这也为在数学教学中实现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能实现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画面,再配以恰当的动画和解说,将会更加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在多媒体上设计这样一组实物:折叠式自行车、婴儿车、小汽车。它们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画面上将它们的轮子换成椭圆形或三角形等形状,出现的后果是车上坐的人都被颠翻了。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形式,既让学生感到有趣,又让他们体会到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好处,从而对圆也就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2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别具一格
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般教学手段效果不理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来展示,把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中的垂直时,笔者制作课件将垂直动态化设计:通过多媒体演示画出一条直线a,再通过同一点画出不同颜色的直线b、c、d与直线a相交;然后用三角板的直角(用动态三角板移动到交点)来测量过交叉点的直线,看一看哪两条相交成直角。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不仅让学生很清晰地发现只有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垂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射线、直线、线段”时,笔者设计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两个端点向左、右分别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交流,改模仿记忆为自主探索。
3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出重点
计算机多媒体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在理解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应用题教学中若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课件展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一般而言,小学数学中六年级的数学比较难,最难的是在百分数和比这两个章节,因为要将百分数和比这两个概念关联起来,很多学生在关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发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小学生仍处于简单的思维阶段,像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比等之间进行关联,除了需要多练习以外,更多地需要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概念,才能做好这样的小学数学题。
制作动漫对解决这个问题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以西瓜为例,在动漫的设计上,将西瓜切为两块,其中一块就是1/2;切成3块,其中之一就是1/3。分母是整个的西瓜,是整体“1”的概念,分子就是切分出来的西瓜。这样理解也很好理解,所有的分出来的西瓜加在一起就是整个西瓜,就是1。这就是分数的概念。分数转化为百分比需要将分数计算出来,比如上面的1/2计算的结果是0.5,百分比的时候在计算结果后面乘以100,然后在数值后面加上“%”符号就可以了。
比其实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分数中的符号“/”变为符号“:”,设计动漫时也可以用切西瓜的例子。比如切两个西瓜,一个切3块,一个切5块,这时3:5就出现了。所以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感受到比相加之后是总数,而分数是分母就是总数,这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动漫简单易懂。
4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对于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逼真的动画课件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调动小朋友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小朋友们大胆探索,多渠道交流,不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填未知数”这一内容时,课件适时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小兔商店:商店的物品可真多呀!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商品呢?小动物们议论纷纷……教学时在课件的配合下,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项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一年级“连加、连减”的教学中,课件出示动画情境:小朋友摘丝瓜。要求小朋友们完整地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课件的配合下,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让小朋友们在连加的计算方法上寻找连减的计算方法,放手让小朋友们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教育上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也层出不穷,而这些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教学质量和内容,但是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锻炼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目前出现的“翻转课堂”模式,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在家里可以与家长一起学习;而在课堂上,学生开始做作业,有什么问题可以跟老师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
1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限于小学学生的年龄、思维及心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建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尤其是针对刚离开父母身边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而言,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可以让小学生克服掉“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又可以使小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求知心理和思维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将能更好地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小学课本的内容设计本身就已经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大部分内容上都是从体验式内容开始的。譬如有5只小鸡画面的题目,让小学生数数有几只等。但是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所学习的内容也逐渐开始加深,局限于印刷品的因素,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已经很难再做到体验式教学,因此会使教学方式变得呆板和僵化,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不过,这一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很多学校都已经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在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或者是电子黑板,因此这也为在数学教学中实现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能实现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画面,再配以恰当的动画和解说,将会更加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在多媒体上设计这样一组实物:折叠式自行车、婴儿车、小汽车。它们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画面上将它们的轮子换成椭圆形或三角形等形状,出现的后果是车上坐的人都被颠翻了。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形式,既让学生感到有趣,又让他们体会到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好处,从而对圆也就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2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别具一格
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般教学手段效果不理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来展示,把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中的垂直时,笔者制作课件将垂直动态化设计:通过多媒体演示画出一条直线a,再通过同一点画出不同颜色的直线b、c、d与直线a相交;然后用三角板的直角(用动态三角板移动到交点)来测量过交叉点的直线,看一看哪两条相交成直角。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不仅让学生很清晰地发现只有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垂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射线、直线、线段”时,笔者设计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两个端点向左、右分别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交流,改模仿记忆为自主探索。
3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出重点
计算机多媒体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在理解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应用题教学中若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课件展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一般而言,小学数学中六年级的数学比较难,最难的是在百分数和比这两个章节,因为要将百分数和比这两个概念关联起来,很多学生在关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发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小学生仍处于简单的思维阶段,像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比等之间进行关联,除了需要多练习以外,更多地需要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概念,才能做好这样的小学数学题。
制作动漫对解决这个问题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以西瓜为例,在动漫的设计上,将西瓜切为两块,其中一块就是1/2;切成3块,其中之一就是1/3。分母是整个的西瓜,是整体“1”的概念,分子就是切分出来的西瓜。这样理解也很好理解,所有的分出来的西瓜加在一起就是整个西瓜,就是1。这就是分数的概念。分数转化为百分比需要将分数计算出来,比如上面的1/2计算的结果是0.5,百分比的时候在计算结果后面乘以100,然后在数值后面加上“%”符号就可以了。
比其实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分数中的符号“/”变为符号“:”,设计动漫时也可以用切西瓜的例子。比如切两个西瓜,一个切3块,一个切5块,这时3:5就出现了。所以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感受到比相加之后是总数,而分数是分母就是总数,这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动漫简单易懂。
4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对于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逼真的动画课件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调动小朋友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小朋友们大胆探索,多渠道交流,不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填未知数”这一内容时,课件适时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小兔商店:商店的物品可真多呀!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商品呢?小动物们议论纷纷……教学时在课件的配合下,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项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一年级“连加、连减”的教学中,课件出示动画情境:小朋友摘丝瓜。要求小朋友们完整地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课件的配合下,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让小朋友们在连加的计算方法上寻找连减的计算方法,放手让小朋友们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教育上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也层出不穷,而这些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教学质量和内容,但是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锻炼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目前出现的“翻转课堂”模式,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在家里可以与家长一起学习;而在课堂上,学生开始做作业,有什么问题可以跟老师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