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禽戏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n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五禽戏的简介,阐述了其主要内容、运动治疗作用以及中医治疗作用。针对现代康复医学的疾病功能障碍,介绍了五禽戏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提出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五禽戏在内,将在康复临床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康复疗法;五禽戏;康复临床;相关性
  
  传统康复疗法是以祖国医学(中医学)的理论为依据,以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段,如导引、气功、按摩、针灸、推拿、中草药以及各种类型的传统锻炼方法,来达到维持或改善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改善生存质量。五禽戏是传统康复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简介五禽戏
  
  中国汉代医家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故又称华佗五禽戏。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熊、鹿、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的功法,锻炼时要注意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和神气都要像五禽,达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备的效果。
  五禽戏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
  
  2、五禽戏的内容
  
  具体地说,练熊戏时,要像熊那样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抗靠、步行时的神态,练出笨重之中寓有轻灵的动像。熊戏共分5个基本动作,即熊步势、撼运势、按运势、抗靠势和推挤势。练熊戏有加强脾胃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练鹤戏时。要仿效鹤那样昂然挺拔,悠然自得,要表现出亮翅、轻翔、落雁、独立等动作的神态。鹤戏共分5个基本动作。即鹤步势、亮翅势、独立势、落雁势和飞翔势。练鹤戏有助于增强肺呼吸功能,调运气血,疏通经络。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的神态。要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转斗等,做到刚劲有力。刚中有柔,刚柔并济。虎戏共分5个基本动作,即虎步势、出洞势、发威势、扑按势和搏斗势。练虎戏可填精益髓,强腰健肾。练鹿戏时,要仿效鹿那样心静体松,姿势舒展,要把鹿的探身、仰脖、奔跑、网首等神态表现出来。鹿戏共分5个动作,即鹿步势、挺身势、探身势、回首势、蹬跳势。练鹿戏有舒展筋骨的作用。练猿戏时,要模仿猿那样敏捷好动,要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登枝、摘桃献果的神态。猿戏共分5个动作,即猿步势、窥望势、摘桃势、献果势和逃藏势。练猿戏有助于肢体的灵活性。
  
  3、五禽戏的运动治疗作用
  
  五禽戏是一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体育活动,是传统康复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长期进行五禽戏练习,能舒通经络、调畅气血、改善脏腑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已广泛地用于康复临床治疗中。练习时,可以单练一禽之戏,也可选练一两个动作。单练一两个动作时,应增加锻炼的次数。五禽戏能治病养生。强壮身体。
  
  4、五禽戏的中医治疗作用
  
  五禽戏的治疗作用主要与中医的脏腑学说相关联的,其中五禽对应五脏。如虎戏有通气养肺的功能:鹿戏有活动腰跨,增进肾功能的作用;熊戏有健脾胃、助消化、泻心火的功能;猿戏具有利手足、养肝明日、舒筋的作用;鸟戏的操练具有补益心肺、调畅气血、舒通经络的功能。
  
  5、五禽戏在临床各种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这项医疗体育运动和传统康复疗法,对以下病症造成的功能障碍有较好效果。中风后遗症的患者可改善病人的异常步态,行走姿势。防止肌肉萎缩,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对痹证、痿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等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体力掌握运动量,以身体微汗出为宜。对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以五禽戏配合其它疗法,能起到调理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扶正祛邪的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经常练五禽戏能够达到益寿延年,抗衰老的功效。运动后感到精神爽快,食欲增加,手脚灵活,特别是对人体的运动系统效果更好。
  另外,五禽戏还有自我保健应用。如虎戏可醒脑提神、强壮筋骨。鹿戏可明目聪耳、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熊戏可健腰膝、消胀满。猿戏可提高人体对外界反应的灵敏度,还可防治腰脊痛。鸟戏可增强呼吸机能,提高人体平衡能力。一般可练全套。也可选练其中的1—2节。
  现代康复医学是20世纪的产物,但是它的基本组成内容——康复治疗。在东西方古代医学史上都有过一些记载。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2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内经·素问》在论述瘫痪、麻木、肌肉挛缩等病症的治疗时重视应用针灸、导引(体操、气功、自我按摩);按摩、熨(热疗)等物理方法进行功能康复,中西医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法,拓展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在康复临床上的运用,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三步推拿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三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5天),治疗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68.8%。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三步推拿法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仅用中药熏蒸,每天1次,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膝关节的弯曲度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8.55%,对照组仅为88.4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120°以上,局部无肿痛,股四头肌无萎缩;良:主动屈膝在90-120°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加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对应用手法加玻璃酸钠和单纯注射玻璃酸钠两种方法治疗OA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手法加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0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结论:提示手法加玻璃酸钠治疗OA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膝关节炎;退行性;手法治疗;关节内注射治疗;玻璃酸钠    退行性膝关节炎(OA
期刊
摘要:将收集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组(简称为观察组)50例和单纯推拿治疗组(简称为对照组)50例。在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其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提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神经型颈椎痛,可以缩短疗程,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治疗;针灸治疗;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推拿
期刊
关键词:颈椎病;推动脉型;按摩治疗;牵引治疗    1993年以来,我应用牵引、手法按摩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7例中男62人,女55人:年龄25~71岁,中年以上患者81例;病期:发病最短者2天,最长者6年。1个月以内31例。1-3个月23例,4-6个月17例,7-12个月19例,1-2年15例,3年以上12例。 
期刊
关键词:落枕;推拿治疗;阿是穴    落枕是推拿临床常见病之一,也是推拿疗效最佳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最简便的推拿方法治疗该病5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患者多在睡觉或急性扭伤后出现颈背部疼痛,多为一侧,头部转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尤以向患侧扭转疼痛更加明显,甚至牵涉肩背部;头向患侧偏斜
期刊
关键词:软组织劳损;肩颈部;按摩治疗    颈肩部软组织劳损虽无神经根受累征象,但能引起颈肩疼痛,属颈椎病的早期阶段。  若不及时治疗或不改变姿势,就容易导致颈椎关节损伤,加速椎间盘退变,发生小关节紊乱,最后形成颈椎病。笔者采用按摩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    本组192例,其中有头颈部扭伤史32例,其中均有落枕及长期低头工作史,伴有上肢远端麻疼者63例,伴有偏头痛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应用分段间歇牵引和正骨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牵引治疗,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
期刊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推拿治疗;拐肘压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及中老年人。我们10多年在临床以拐肘压法结合热敷和牵引疗法治疗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病因    ①多因外伤,反复髋关节扭挫伤,或一次性严重外伤及滑脱、关节紧、滑膜堵塞。②长期大量饮酒。放射线照射。③长期使用超生理所需的类固醇激素。    2、临床表现    2.1多为单侧,以右侧多见
期刊
关键词:小儿遗尿症;传统外治治疗;现代物理疗法治疗;综合治疗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不能控制排尿次数,在夜间入睡后。亦有日间入睡后不能控制并在醒时能控制,故又称夜尿症,多发生在4-12岁小儿。    1、病因病机    1.1功能性:病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大脑排尿中枢对来自膀胱充盈的反射不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常有下列诱因:①过度疲劳而夜间睡眠过深;②其它精神因素:突然受惊,受责骂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