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母亲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13日午后,接到看护我母亲的黄女士的电话,说母亲因脑梗塞住院了!我立即赶到医院,母亲在病床上已不能说话,意识不清。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眼睛时睁时闭,嘴唇微微翕动,没有更清醒的反应。母亲身上连接着输液袋、输氧管以及测量血压、心跳的仪器。黄女士说我母亲中午在床上休息,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病。黄女士怕来不及,所以立即叫救护车把母亲送到医院,先采取了急救措施,然后才给我和我姐打电话。
  家人和亲戚陆续来到病房,我们不断跟医生谈病情和救治方法。医生说我母亲年事已高,脑梗以前也发过几次,现在该用的抢救方法已经用了,进一步的措施要看明天用CT检查了头部情况再说。母亲一直昏迷,晚上,家人轮流陪伴。我半夜回家睡了一会儿,第二天上午又赶去医院。姐说母亲早上清醒了一会儿,和几个亲人说了几句话。我忙俯下身去叫母亲,但她又回到了昏迷状态。我真后悔刚才不在病房,没跟母亲说上话,母亲应该是最想和我说点什么的吧?我多么急切地希望母亲能再次醒过来,但她的病情发展却不如我所愿。
  第二天中午作了CT检查,母亲已经出现脑溢血!我追着医生问有什么抢救办法。医生说,从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看,不敢用头颅开刀的方法抢救,只有尽量用药物延长时间,但家人要有思想准备……这使我更加担心!因怕母亲出事又不在她身边,所以我就昼夜守在医院,实在困了就坐在椅子上眯一会儿。第三天情况没有好转,继续在焦急中等待,尽管知道很渺茫,还是希望奇迹发生。
  10月16日上午,仪器上的示数出现快速上升,我和家人轮流靠近母亲耳朵呼唤她;但是,仪器上数字又开始急剧下降。12点06分,显示心律的仪器上的波纹拉成了平直的线——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虽然母亲已92岁(91周岁),身体衰弱,且几次中风,我对出现今天的情况也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一时还是难以接受!
  接下来办丧事过程中,亲友们来慰问总是劝我说,老妈已是高寿了,应该是喜丧,请节哀顺变。通常人们都这样劝慰在生者,也不无道理。但是,当母亲的眼睛永远地闭上的那一瞬,当火化时焚化炉的火光腾起的那一瞬,当下葬完下山时回望母亲一个人躺着的冷清的墓地那一瞬,我总会禁不住眼泪涌出,心灵突然受到巨大的冲击!前些天还和母亲一起吃饭啊,就此阴阳两隔了?
  日后慢慢平静下来,感怀母亲,往事不断涌上心头。
  1955年,我出生在广都长安农村,自幼家贫,母亲生的孩子只有我和姐活下来。当我姐弟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父亲是带着与前妻生的孩子(我们叫他“三哥”)来与我母亲结婚的,三哥的存在造成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后来,父亲就参加“大炼钢铁”到都江堰工作去了。当时农村是人民公社制,公社以下是大队和生产队。父亲在外工资低,没有什么钱给家里,基本上就靠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养活我们。
  从记事开始,我家就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我们的住房破烂,一下大雨,雨水就从破墙和破屋顶钻进来,落到正在煮饭炒菜的锅里,连饭菜都没法弄熟。屋里泥土地面被雨水打湿后,走起来开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我幼小的心灵里,多么希望有一间能遮风挡雨的房屋啊!那时吃的主要是玉米、红薯等粗粮,每天盼望的是能吃饱。至于吃上白米饭或肉,一年中能碰上的次数屈指可数。运气好,在生日或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平时就别指望。我四岁那年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那时生产队兴吃公共食堂。多数时候公共食堂供应的都是白水煮红薯和胡萝卜。每顿排队打饭,我和姐都眼巴巴地望着掌勺的能多给一点红薯,但每次得到的红薯都少得可怜,而且胡萝卜和红薯带汤也不过大半碗。由于太饿,我就和大人一样什么都吃。开始吃过糠馍馍、烂土豆之类,慢慢就吃野菜、虫子、红薯藤、树叶,甚至白泥巴……由于长期营养严重不足,我饿得骨瘦如柴,头发焦黄,后来肚子肿大起来也没钱治。听人说我是“走胎了”,母亲就按照别人介绍的迷信方式,让我站在太阳下,她用耙钉一边钉我影子的头部,一边口里念念有词:“钉到了,定住了!”最后把我干焦的头发剪下来,用红布裹起缝成一个圈套在我脖子上。很多人都开始浮肿,母亲也肿得厉害,脸上、腿上一按一个指坑不能恢复。公社把浮肿严重到有生命危险的人集中起来,给他们供应一点鱼汤之类有营养的东西。母亲总是不顾自己命危,还省下些鱼汤给我和姐喝。虽然平时母亲对我和姐脾气比较暴躁,但在她自己命悬一线的时候,还把救命汤让给我们喝。
  公共食堂撤销后,虽然仍很困难,但饥饿稍微缓解了一些。可是母亲的劳累仍异乎常人,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个人操持,她总有忙不完的事。依稀记得那时她除了每天在生产队出工,收工回家还要喂猪、喂鸡,收拾柴禾、种自留地;没出工的时候会出去割猪草、上山捡柴]等;如果请匠人做个桌子、凳子,翻盖一下草房屋顶什么的,她就忙一些辅助性的杂活……常常母亲出去了,姐也上学去了,我就去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傍晚别的孩子回家了,我却一个人站在屋外去望母亲回来……大概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母亲上山捡柴去了,我在生产队和小伙伴玩耍。一个姓孙的小伙伴和我在一口枯井边打赌,比赛看谁有胆量从井口这边跳到对面。我们两个都抢着跳,在井口上方碰到了一起。结果我掉进了井里,他侥幸抓住一棵草悬在井口,后来我俩被偶然路过的姓蘇的叔叔救了起来。我掉下去被枯井里一根竹竿戳破了额头,血流不止。亏得邻近的人们跑过来相助,一个姓罗的阿姨把我弄去冲洗了身上,用草药帮我止住额头上的血,并把她女儿的衣服拿来给我换上。折腾完了已是下午,我就回家又站到屋外路口上去等母亲。许久母亲才背着柴回来,我迎上去叫“妈!”由于我头上缠着包草药的布条,脸上浮肿,身上穿着女孩衣服,母亲一下没有认出我来。“你是哪个?”母亲说。“妈,是我。我掉到井里头去了!”我回答。母亲看清我后一把抱住我,母子痛哭在一起……在后来的人生中,我总会时时想起这一幕。长大后我能理解,因生活所迫,母亲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上山捡柴,回来看到儿子因没有母亲的保护被伤害成这样,她心里应该是怎样的痛苦和无奈!   在外工作几年后,父亲让三哥顶替他出去工作了,自己则回到了生产队。由于父亲身体瘦小多病干农活不行,我家劳动力仍然很弱。我印象中,那时农村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家族关系,二是劳动力。如果你属于当地大家族,则各方面更容易受到照顾;如果你家劳动力很强,就能挣很多工分,家里也会好过一些。我家恰恰两样都不占,本生产队大家族是孙家,我姓高,被孙家人叫做“外姓”,并且仅此一家。我家劳动力也很弱,我和姐小的时候,很长时间家里出工就是母亲一个妇女。那时男劳动力一天一般挣十个工分,而妇女一般挣七个工分。因此,我们当时没少被欺负。看到我家大小都一副瘦弱多病的样子,一些人不怀好意地说:“他们家后有古井前有坟,这种房子不出人。”母亲又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家人受到欺负难免与人争吵,并逐渐变得敏感、计较、固执。当然,亲戚和邻里中也有好心人对我家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每当得到帮助,我们总是感激不尽。由于那个年代生活的影响,“恩怨分明、知恩图报”的观念在母亲和我姐弟的脑海里都印得很深。
  1962年,我开始上小学,这时仍然很困难。虽然学费很低,每年学费也就3-5元,但母亲要凑齐我和姐的学费仍然很不容易,每年开学前都会为学费发愁。日子就这样煎熬着又过了几年。我小学四年级(姐初中毕业)时,遇上了“文革”,我们姐弟都在学校混了一段时间,就回生产队了。我们回队参加劳动以后,母亲的负担稍微减轻了一些。后来国家复课,我于1969年进入初中学习,再后来读高中。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留在母校长安中学当民办老师。这时姐已经出嫁,家里的困难有很大缓解。1976年我父亲因肺病去世,家里就只剩下我和母亲(当然姐经常回来)。1977年我参加了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高考,1978年3月进入北方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那时读师范学费生活费都由国家负担,所以母亲经济负担不算很重。每年母亲会想法给我凑一点钱,加上姐和亲戚的资助,我上大学时身上会有一些零用钱。但整个大学期间我除了买书几乎没有花过钱,所以不觉得用钱有多窘迫。
  1982年元月,我大学毕业回到广都,被分配到东兴中学工作。由于贫困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艰难的环境也磨炼了我的意志,所以我学习和工作一直都很勤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没有放弃过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人生命运的想法。大学毕业第三年(1984年),我即被安排任东兴中学教务主任,过了半年又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1992年底我调任广都县中学校长,2001年任广都县教育局长(2003年起兼任新建的广都中学实验学校校长)。2006年从教育局长位置退下来,就一直任广都中学实验校校长。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姐随后也中师毕业当了老师,后来也当了校长),又遇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母亲由此在经济上再也没有沉重负担,日子也逐渐变好。工作几年后,我和姐各自都在单位分了房,母亲也就很少回家乡老屋,多数时间轮流到我和姐那里住。条件改善后,我当然不会忘记母亲的生养之恩及经历的苦难。我总是努力让母亲吃穿不愁,身上随时有零用钱;也会每周尽量抽时间陪母亲吃饭,在传统的节日、母亲生日会安排亲友聚会热闹一番。母亲过了80岁后,我想起她老人家还没有坐过飞机,于是和姐商量让母亲去坐一次。开始母亲不愿意,过去苦难的生活造成了母亲一生节俭的性格,她觉得没必要去花这个钱。后来经不住我和姐的劝说,才选择最近的路线坐飞机去西安游览了一趟。
  我一直认为母亲后半辈子过得是幸福的:儿女事业顺利,家里生活条件不错,亲友关系也处得好。但是,当我突然明白,我再也见不到母亲了!眼前不断浮现出我年幼时母亲的身影:在破旧的老屋里到处放碗和盆接雨水,在生产队收工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收拾柴禾,暮色中背着沉重的猪草或柴禾从小路蹒跚归来,浮肿的脸上和腿上一按一个深深的指印坑,要开学了焦头烂额地为我和姐凑学费,看到我和姐被人欺负跑出去跟别人吵架,过年将新衣服穿在我身上时脸上露出的苦涩笑容……这时,脑海里一个强烈的想法跳了出来,母亲不但给了我生命,还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用她的生命支撑着我成长!而我的回报是什么呢?俯首反思,自己长期以来忙于公务,一直自满于保障母亲生活无忧,但我究竟对母亲用过多少心?我理解母亲内心的苦楚吗?平时见到母亲就例行公事般地问候一下身体如何之类的话而已。当母亲跟我说我和姐小时候的事时,我总觉得老人就爱拿往事唠叨;当母亲跟我说她生活中的见闻时,我总觉得这些琐事没有意义;当母亲想问我工作的情况时,我总会想你又不懂问这些干啥?每当这些时候我总是听不了几句就心不在焉,要么打断母亲的话,要么把头转向一边去想其他事情。然后,母亲就会知趣地停下来,默默坐着不说话或去找别的事做。有时母亲与别人相处发生了矛盾,我还会责怪母亲脾气不好。以前我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心上,感觉心安理得。但今天仔细想来,母亲是一个很传统的农村妇女,时代和生活决定了,在我们这些自命清高的文化人看来,她没有什么见识,还有很多性格缺陷。但我是母亲唯一的亲生儿子,父亲不在了,儿子就是母亲的主心骨。我的态度和所说的话在母亲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父亲去世已40多年了,这么多年母亲就一个人守着我和姐,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我们身上。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的母亲,该有多少话想给她心目中有出息、最看重和依靠的儿子说啊?母亲说说抚养我和姐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一下儿子的工作和事业,这些几乎就是她心思的全部。她说了就感到畅快,难道不应该?我为啥要用什么“对社会的高深见解,对事业发展的意义”这种迂腐的想法去苛求母亲呢?难道耐心听母亲诉说,认真与母亲交谈,让母亲心情舒畅不是我应该做的吗?可我长期以来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由于我的偏见和对母亲内心感受的忽视,由于我常表现出来的不耐烦的态度,母亲应该有多少想说的话没有办法说出来?在母亲表面风光的后半生中,难道内心不会常常有一种孤独、无奈和寂寞?
  在與母亲阴阳两隔的今天,我要对母亲说:母亲,儿子对您有愧!因为您给了我生命并艰难地抚育我成长,我理应把您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不再只想拼命去奔事业,也不会只满足于给您生活的物质保障。我会时时停下来陪着您,耐心听您诉说,专心与您交谈,让您脸上永远挂着心情舒畅的笑容!
  感怀母亲,反思人生,我还深切领悟到,我的生命并不全属于自己。从出生到成长,是父母给了我生命的基础,还有其他亲人和朋友等为我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内容。他们所给予的东西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是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对母亲的愧疚只能伴随我终身了!但在有生之年,我应该花更多精力,更加善待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圆满而少留遗憾。
其他文献
春之曲  一朵野花秘密打开了一道宫门  也是打开了通往一个季节的隐蔽机关  一些事物手持鲜艳的旗帜,蓬勃生长  另一些事物就地缴械投降,隐姓埋名  天空透彻的蓝。一只鹰盘旋在云端  面对惊慌的羔羊,它轻易地就说出了爱  说出了一个人内心厚重的独白  山风浩荡十万里。我头戴王冠  脚穿无底之鞋,背着空空的王朝  在祁连山浩大的春色里疾行如雨  北方之夜  黑夜来了。在我之北方  黑夜总是来得更早一些
期刊
船行在蓝色海面,潮流涌动,赤裸的空气遍布空旷的忧愁。  微凉的风,是日子倾吐的叹息,一阵阵来,坐在时间纺织的皮肤上,如深谙命运的过客仅是抚摸盐粒发呆,面对辽阔,无能为力。  暮色渐浓,有成排的带鱼在海中操练,构成一缕时隐时现的白,躺于水手饥饿的臆想中,那彩绘的餐盘早已一个个摆上,等待疲惫中弱小躯体的安寝。  大大小小的岛屿迎面而来,像飞蛾在视网膜上爬行,薄翅残损,腹中塞满未降世的婴孩和病痛。  冬
期刊
驮着的兰州背影  黄河至此,只能猛地一抖,千万万浪里白条齐声呼啸,就像故事进入高潮,许多古时英雄骑着白马,挥舞白刃前仆后继滚滚而来,故而兰州人称“白云观前白马浪”。  在风里,尔后袖川门、西关大寺、三眼井,以及中山桥、白塔山、大水车等等,沿着黄河一溜舒展开来,那都是故事的种种版本,跌宕起伏处,你没喝大酒肯定瞧不清。  就在某年的情人节这天,在兰州步行街,除了拉面,我还尝了灰豆子、酿皮子、甜醅子、热
期刊
在冬天的夜里,白日里的太阳,换成了夜里的繁星点点,难得的天晴。  夜深的时候,白云梁子上的风车还在转动着,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前几年栽下用来风力发电的风车,有时转有时停止,像极了深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然而,它的作息并不与人同步。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扛着仪器在山顶上四处测量,留下开工的标记。村里的人知道,要开始征用土地了。于是,那些荒废多年的山头被各家各户明晰地区分开了,于是,那原本属于
期刊
厝前的桂花树  丈母娘老厝前有一棵经年的桂花树,犹如一个撑着大伞的老翁,昼夜不停地挡风遮雨。  温婉——朴素——善解人意。  桂花树虽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丈母娘在心田烙下浇水的惯性,二十几年如一日。桂花树越长越茂盛,秋天的香气馥郁我的五官。  下雨了。屋檐下的雨水唱着民谣,从我的双手滑过,滋润了谁的芳华?  雨中的桂花树,在简朴的泥泞上散发水灵灵的味道,犹如一种好品性淋漓尽致地挥发。  门前远眺水渠
期刊
我眼望大海而激动如风暴  抬眼远眺,浩然的海在月光下闪烁着令人着迷的蓝光。  诗人说:“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而此刻——我眼望大海而激动如风暴。关于海的神话一一闪现,先是填海的精卫,再是沧海桑田的翻复,甚至还有塞壬的歌唱……这是海的盛大,在它令人迷惑的战栗里,生命起源、生息、蜕变、丰足。海以它的赫赫气度,生死如常地迸出着一切。  这人世间最广大的子宫与坟茔,与我多么亲密。于我爱海爱得越发激
期刊
昭君出塞(琵琶曲)  雁阵齐飞,塞外秋寒。风沙里转动着马和珠宝的气味。花轿颠簸,铜钹锁呐长路中。  汉宫笙鼓搏动,回廊百结。奇花异草相扶,青砖绿瓦高瞻,朱门玉柱无言,纱帐流苏垂束。昭君长泪落殿前,昭君长泪洒阶沿。  黄天黄地,红颜红衣。昭君侧闻雁啼鸣,秋树千枝叶分离。环珮丁当,翠质通透,临别语凝噎。昭君长泪挂,昭君眼如桃。  风沙里转动着符和蒺藜的气味。花轿辚辚,匈奴马队大漠行。  汉室气定,歌舞
期刊
我不止一次静静凝视月亮,光滑、精致,惊叹为传世珍宝。它像我前世的秘密,藏着我今生的幸福与忧伤。在时间的黑洞里,拯救着我不断坠落的身体。  生活什么也不是。它只是一级一级不停增减的风。一些人被吹远,一些人被吹散。李白拥有一只唐朝的月亮,他的感叹在亮色里随波逐流。多少回在水中,我低頭看见他踉跄而来,脸上垂着露珠。  我拥有另一只对称的月亮,与它一见钟情。  我用一些单纯的字,苦涩的词,隐秘的片断,撒开
期刊
风从高处来,雪花便落满了山冈。  刪繁就简。星辰、花朵、草木、飞鸟,连同皴硬的岩石一起都捕捉入梦境,不动声色,入目皆成留白。  万物向内生长。  丛林是部无限循环的无字天书。一半儿封捂,留给想象无限发挥的空间;一半儿翻启,为想像提供实际和依据。笛音落在书页深处,飘渺几不可闻。有清泉细细,素而净,清而亮,悠然轻缓,从山的深处来,又到山的深深处去。宛如大山沉静的思维,把泛滥凝固,让喧哗落定。石是山的书
期刊
花儿一夜之间就生长出俏模样。风再一吹,有了衣袂飘逸的小情思。弥漫着的气味,不去留意,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若花儿一旦对风敞开胸怀,再也找不回矜持的自己。  一场风吹空山谷,也不过是云朵飘过山顶的时间,一切回归到了来时的地方。  太阳晃上树顶,爬上山头,光线照进树杈的缝隙里,没有遗漏掉一棵树木。  走进山里的人,也成了山里的生灵,和山上的草木一起,安静地享受太阳抚慰,看草木们绿的绿着,红的红了,该结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