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基酸冲剂(肝氨要素)对实验性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鼠急性肝衰竭为动物模型,观察了复方氨基酸冲剂(肝氨要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复方氨基酸冲剂能明显阻止肝衰竭动物的体重和食量下降、凝血时间延长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及血清BCAA/AAA比值,纠正血清氨基酸谱紊乱,增加动物存活数,减轻肝性脑病的症状及体征。结果提示,复方氨基酸冲剂对急性肝衰竭有明显保护作用。 Acute liver failure induced by D-galactosamine in rats was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mpound amino acid granules (liver ammonia) on acute liver fail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und amino acid granules could obviously prevent the body weight and appetite of liver failure animals from declining, clotting time and serum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a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rum 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 and serum BCAA / AAA ratio, correct serum amino acids Spectrum disorder, increase the number of animal survival, reduc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ound amino acid granules have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n acute liver failure.
其他文献
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有哪些?1利他林有人用本品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剂量20mg,im.2h后可重复im,反复发作者可重复应用。74例中用药1~3次呃逆消失者42例(56.7%),用药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者24例(32.4%),用药3次以上无效
用邻甲苯胺对小鼠亚急性染毒,观察对免疫功能影响。研究发现:脾脏是邻甲苯胺作用的一重要靶器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表现为19mg/kg以上染毒引起脾脏增大,且呈剂量-反应关系;38mg/kg以上引起白细胞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既往研究显示激素可能在许多机制中影响血压。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维族)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睾酮、雌二醇的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培训各要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在1993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发表的有关医患沟通培训随机对照研究英文文献;计算各研究培训效果的效应尺度;采
20 0 0年 ,线虫在阿肯色州对棉花的为害严重 (春季每品脱中有 2 0 0 0个根瘤 ) ,主要原因是本季前经历了一个暖冬。美国主要有根瘤线虫 (分布在大多数棉区 )、肾形线虫 (从北
目的:通过检测细辛、藜芦配伍使用前后所含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传统中药理论“十八反”的科学内涵。方法:利用UPLC/Q-TOF MS BPI离子流图谱,分别绘制细辛单煎液、藜芦单煎液
对复方磺胺嘧啶锌膜剂的处方设计、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处方中主要成分:磺胺嘧啶锌、地塞米松、盐酸达克罗宁。本制剂经对45例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总有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提高中医药补偿,一方面能够提高中医药的服务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降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有效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几年来,各
复方雷锁辛搽剂稳定性观察和合理处方的选择钟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310009)复方雷镇率搽剂主要成分为雷锁辛(间苯二酚)和苯酚,同属易氧化变色的酚类物质。在原有处方条件下,极
在睾丸下降之前,从睾丸下端至阴囊底有一结缔组织索,它在睾丸下降的过程中可能起着牵引或引导睾丸进入阴囊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睾丸引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睾丸引带与睾丸的下降和发育关系密切,如参与隐睾和睾丸发育不良等的发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病率有着成倍增加的趋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