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单侧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传统解剖组和超声引导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神经刺激器和局部麻醉药(0.4%罗哌卡因)30ml,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传统解剖组(P<0.05),超声引导组的并发症的止血带反应、血管神经损伤、寒战、惊厥的反应率相较于传统解剖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器的作用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麻醉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ltrasound guid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block on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effect. Methods in March 2014 - March 2015 unilateral upper limb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9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random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anatomy and guided by ultrasound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using a nerve stimulator and local anesthetic (0.4% pp paid) 30 ml, 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surgery anaesthesia effect, block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guided by ultrasound anatomy of the anesthesia effect was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P < 0.05), complications of the tourniquet guided by ultrasound group reaction, blood vessels, nerve damage, chills, startle response rate than traditional anatomical small group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under the action of nerve stimulat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can shorten the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anesthesia, extend the period of anesthetic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 key words 】 guided by ultrasound; Brachial plexus block; Upper limb surgery
  神經阻滞是在外科上肢手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对神经进行准确的定位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解剖定位的方法是一种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患者体表定位进行盲探来寻找异感,这样的操作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临床医生的操作带来困难[1]。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方法不仅能有效的对神经进行定位,还能清楚的观察到腋鞘和肌间沟周围解剖结构,从而使穿刺麻醉能更加准确,避免传统解剖定位带来的盲穿性,该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2]。对此,我院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接受单侧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单侧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传统解剖组和超声引导组,传统解剖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5.7±5.8)岁。超声引导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1.3±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情况比较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放静脉并给予0.1mg/kg的咪达唑仑,使用刺激针为25-50mm长的22-24号神经阻滞刺激针;神经刺激器由B.Braum提供;超声仪为Sonoline G60s便携式彩色超声仪,超声采用(5-10MHz)25mm线阵(L25)探头,超声引导组在阻滞前扫描腋路臂丛包括肌间沟臂丛的神经及其周围的组织,对患者的阻滞部位进行定位,经过消毒铺巾以后,将超声的探头至于无菌的封套内,探头的长轴要与动脉的走行垂直在横断面来观察神经和动脉,沿着超声束的方向与探头的长轴垂直进针,并且实时观察针的移动,当达到神经时立即打开神经刺激器,从0.8降至0.3mA仍然有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肌颤搐的时候注入0.4%罗哌卡因30ml,传统解剖组在解剖的定位点用神经刺激器诱发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肌颤搐电流,电流从0.8降至0.3mA时仍然有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肌颤搐的时候注入0.4%罗哌卡因30ml[3]。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结束后针对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进行评定,优秀:患者完全无痛感;良好:存在轻微的痛感,需要使用药物配合才能完成手术;差:疼痛明显,需要进行全麻或者是不就性神经阻滞才能完成手术[4]。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止血带反应、血管神经损伤、寒战、惊厥[5]。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93%,传统解剖组的优良率为73.46%,超声引导组高于传统解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超声引导组的并发症的止血带反应、血管神经损伤、寒战、惊厥的反应率相较于传统解剖组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结论
  传统的神经定位的方法主要依据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和解剖标志,很容易忽略解剖时的变异和患者的个体差异[5-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的解剖结构不如教科书内容般理想。臂丛神经阻滞大多数经过斜角肌的肌间沟和腋路进针,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体表定位进行盲探去寻找异感,这样的操作不仅为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操作难度,并且容易引起患者麻醉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响的发生[7]。传统的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因为是通过盲探,不能准确的把药物注射到适当位置,不能使麻醉药物充分浸润到神经组织周围,因此效果不佳,没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8]。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超声引导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传统解剖组(P<0.05),超声引导组的并发症的止血带反应、血管神经损伤、寒战、惊厥的反应率相较于传统解剖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超声技术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等优点,能通过超声的引导,清晰的显示出血管和臂丛神经的图像,有利于观察到神经周围结构和麻药扩散情况,从而影响麻药的效果,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了麻醉后的并发症的发生[9]。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操作相较与传统的解剖定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需求,并且安全性较高,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鹏.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4,22(20):65-66.
  [2]陈云俊,夏艳,夏新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1101-1103.
  [3]麻志敏.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在小儿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3):578 -579,580.
  [4]王恒跃,吕虎,平山等.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5,(16):3019-3020,3021.
  [5]金文静,何迪辉,王凯等.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69-71.
  [6]汤定荣,尹琪,范云霞等.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疗,2016,35(36):110-112.
  [7]刘春鸣,帅培玉,彭佼等.超声引导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6):1004-1005.
  [8]徐凯,郑笛,黄云萍等.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51-52.
  [9]吴春晓,吕金英,李航等.经皮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学龄前儿童上肢手术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4):113-1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估在ICU内危急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中运用咪达唑仑+吗啡的效果及其有关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患有危急重症而进入我院ICU接受诊疗的73例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作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咪达唑仑+曲马多实施镇痛镇静性治疗,实验组37例予以咪达唑仑+吗啡实施镇痛镇静性治疗,经探究两种用药法的运用情况,比对两组镇静镇痛方面的疗效。结果:实验组37例在用药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患者获得显效,53例患者获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80例患者经患者治疗后的HR、EDV、LVEF和pro-BNP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血意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合并多个并发症与诱因,再加上症状不够典型
期刊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进行观察和护理,并探討其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62例来作为研究和观察的对象,所有的患者都使用腹腔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来进行诊疗,将所有患者中31例进行手术全过程中的综合护理,并作为观察组,另外的31例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方式,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外科换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外科换药室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40%(2/500),较对照组2.40%(12/500)更低,护理满意度10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操作熟练度、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品管圈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量表各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总满意率为10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重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护理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更佳,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明显更佳,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卒中后失语患者9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8)接受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程度和语言能力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失语程度和语言能力以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卒中后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行常规性护理,而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健康教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年后的哮喘发作次数为(2.8±0.4)次,住院次数为(1.3±0.5)次,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