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曲《渔舟唱晚》是由刘麟作词,王志信编曲,根据同名器乐曲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用音乐独有的语言描绘出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场面。歌曲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体现了民族声乐的特点。词曲的二度创作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体丰满。本文通过对歌曲创作特色以及演唱风格的分析,了解歌曲的音乐意境,丰富音乐感受,掌握该声乐作品声音技巧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把握。
【关键词】:渔舟唱晚;民族声乐;创作特色;演唱风格
一、引言
歌曲《渔舟唱晚》是由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老师根据同名器乐曲《渔舟唱晚》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刘麟老师根据音乐创作歌词。歌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近年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描绘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场景。依曲填词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丰满,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具体。
古筝曲《渔舟唱晚》可以说是近年来是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根据古曲改编而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画面。而且器乐曲《渔舟唱晚》被评为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年没有改变过,给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在保留原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二度创作,将音乐形象语言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景象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二、《渔舟唱晚》的简介
词作者刘麟为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担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刘麟曾参与许多中国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作,在“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多次担任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曲作者王志信为河北乐亭人。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58年入中央歌舞团工作、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曾在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评委,并经常为海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讲座。
《渔舟唱晚》原曲是一首古筝曲,作曲家王志信在古筝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音乐进行了新的诠释,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
三、器乐曲与声乐曲《渔舟唱晚》对比分析
(一)器乐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
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琴歌《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乐曲秀丽清新,情感表达自然含蓄,以音乐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如水墨画般的风景。全曲分为三个段落:宛转悠扬的慢板、由慢到快的模进音型快板、舒缓清新的尾声。
(二)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女声独唱曲,曲式结构为A+B+A再现三部曲式的歌曲。引子部分就体现出了歌曲清新、淡雅的音乐主题,同时加入模仿远方悠悠飘来的木鼓声,带领着音乐进入A段。
歌曲的A段是由a+a,复乐段构成,开头引子部分保留了筝曲《渔舟唱晚》的开头,并且歌曲的引子也是用筝和弦乐来演奏,体现出了歌曲的整体风格。旋律宁静抒情,生动地刻画出了渔民打渔归来,满载而归的场景,以及体现出了渔民丰收的喜悦心情。本段段尾的“啊”字,更直接的抒發内心的喜悦之情,歌词上以“满仓鱼儿肥”这句歌词做为开放性结尾,体现出了渔民仍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旋律上以收拢性旋律结束在主调G宫调上。本段歌词结合旋律,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音乐所想要表达的情景画面,直观且富有画面感。将人的想象直接引领进入歌曲所塑造的情景当中,给人无限的遐想。进入B段时,歌曲在情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旋律更加急促,而且要求演唱者在此部分要生动地表达歌曲情感,并且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G宫调式,改为G羽调式。而且曲结构也变得更加庞大,曲式结构为b+c+d三个部分。“红日西坠,乌云遮住了霞辉”’,生动的描绘了大雨即将来临时的场面。旋律以下行音为主,词曲快慢相互交替,更加体现了情绪上的变化。第二部分则由快板组成,节奏密集,生动活泼,与歌词所描绘的“风摆杨柳,雨打江水,小鸭戏水”的场面进行呼应。在“乐得小鸭嘎嘎嘎嘎的追”处进入第二部分高潮。进入第三部分,音域到了本歌曲的高音部分,音乐出现了逐渐宽广和宏大的气势,在力度方面也渐渐增强,而且此部分为歌曲B段的高潮部分。此段结尾结束在G羽调上。第三段,为乐曲的再现乐段。作者笔锋一转,乐曲再次将旋律、速度回归到第一乐段。但是乐曲的结构和规模较第一乐段有所缩小,歌词“雨后浮云散,江风绕翠微,明月捧出碧玉杯,醉了春江水”描绘了暴风雨过后夜幕降临时湖面祥和的美好景色。歌词中的“醉“字再次抒发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欢乐之情 。
整首歌曲通过对渔民满载而归;暴雨来临风摆杨柳、小鸭戏水;以及乌云散去后湖面景象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咏物抒情”的手法将人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当中,也激发了演唱者以及欣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评析《渔舟唱晚》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明史中,中国民族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闪光部分。中华民族音乐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更是涉及面广而深,种样繁多。长期以来,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吸收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风格,与各种不同的艺术不断渗透融合,逐漸繁衍发展成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特色的音乐风格和特征。
二十世纪中后期,大量的中国民族器乐和声乐的作品创作开始面世,掀起了一股创作的浪潮。在这股浪潮中,词曲作者们涌现出对我国经典的传统艺术的二度创作和改编的热情,发展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进行创作。他们对民间盛传的那些故事、传说、历史用音乐谱曲的形式呈现,对传统的艺术进行再度编创,在这个过程中,将我们的们民族音乐推向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这部声乐作品根据同名古筝作品进行改编再创作,这首古筝曲是一首公认的优美典雅,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曲目,几乎人人皆闻其旋律,沉醉于其韵味,动人心弦又余音绕耳,生动的刻画了渔夫心情悠然,而渔船上满载鱼儿归家的美景。而这部《渔舟唱晚》声乐作品对古筝曲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一个经典例子。这一系列的改编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发展。这种方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对其进行取精提炼,融入我们后世人的感情价值观念以及艺术思想,使我们的传统艺术既得到了传承,又得到了发展,与时俱进。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歌曲《渔舟唱晚》词曲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歌曲与同名民族器乐曲的对比分析,以及结合以上对歌曲的评价多方面进行探究,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也简单表明作者对此曲的评析,希望对读者有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晩>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年第三期.
[2]唐海燕《浅议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在民族声乐事业的作用》[J] 《中国音乐》(季刊)2005年第三期.
[3]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
[4]周青青.中国民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5]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渔舟唱晚;民族声乐;创作特色;演唱风格
一、引言
歌曲《渔舟唱晚》是由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老师根据同名器乐曲《渔舟唱晚》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刘麟老师根据音乐创作歌词。歌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近年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描绘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场景。依曲填词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丰满,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具体。
古筝曲《渔舟唱晚》可以说是近年来是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根据古曲改编而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画面。而且器乐曲《渔舟唱晚》被评为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年没有改变过,给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在保留原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二度创作,将音乐形象语言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景象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二、《渔舟唱晚》的简介
词作者刘麟为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担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刘麟曾参与许多中国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作,在“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多次担任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曲作者王志信为河北乐亭人。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58年入中央歌舞团工作、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曾在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评委,并经常为海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讲座。
《渔舟唱晚》原曲是一首古筝曲,作曲家王志信在古筝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音乐进行了新的诠释,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
三、器乐曲与声乐曲《渔舟唱晚》对比分析
(一)器乐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
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琴歌《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乐曲秀丽清新,情感表达自然含蓄,以音乐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如水墨画般的风景。全曲分为三个段落:宛转悠扬的慢板、由慢到快的模进音型快板、舒缓清新的尾声。
(二)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女声独唱曲,曲式结构为A+B+A再现三部曲式的歌曲。引子部分就体现出了歌曲清新、淡雅的音乐主题,同时加入模仿远方悠悠飘来的木鼓声,带领着音乐进入A段。
歌曲的A段是由a+a,复乐段构成,开头引子部分保留了筝曲《渔舟唱晚》的开头,并且歌曲的引子也是用筝和弦乐来演奏,体现出了歌曲的整体风格。旋律宁静抒情,生动地刻画出了渔民打渔归来,满载而归的场景,以及体现出了渔民丰收的喜悦心情。本段段尾的“啊”字,更直接的抒發内心的喜悦之情,歌词上以“满仓鱼儿肥”这句歌词做为开放性结尾,体现出了渔民仍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旋律上以收拢性旋律结束在主调G宫调上。本段歌词结合旋律,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音乐所想要表达的情景画面,直观且富有画面感。将人的想象直接引领进入歌曲所塑造的情景当中,给人无限的遐想。进入B段时,歌曲在情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旋律更加急促,而且要求演唱者在此部分要生动地表达歌曲情感,并且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G宫调式,改为G羽调式。而且曲结构也变得更加庞大,曲式结构为b+c+d三个部分。“红日西坠,乌云遮住了霞辉”’,生动的描绘了大雨即将来临时的场面。旋律以下行音为主,词曲快慢相互交替,更加体现了情绪上的变化。第二部分则由快板组成,节奏密集,生动活泼,与歌词所描绘的“风摆杨柳,雨打江水,小鸭戏水”的场面进行呼应。在“乐得小鸭嘎嘎嘎嘎的追”处进入第二部分高潮。进入第三部分,音域到了本歌曲的高音部分,音乐出现了逐渐宽广和宏大的气势,在力度方面也渐渐增强,而且此部分为歌曲B段的高潮部分。此段结尾结束在G羽调上。第三段,为乐曲的再现乐段。作者笔锋一转,乐曲再次将旋律、速度回归到第一乐段。但是乐曲的结构和规模较第一乐段有所缩小,歌词“雨后浮云散,江风绕翠微,明月捧出碧玉杯,醉了春江水”描绘了暴风雨过后夜幕降临时湖面祥和的美好景色。歌词中的“醉“字再次抒发出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欢乐之情 。
整首歌曲通过对渔民满载而归;暴雨来临风摆杨柳、小鸭戏水;以及乌云散去后湖面景象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咏物抒情”的手法将人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当中,也激发了演唱者以及欣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评析《渔舟唱晚》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明史中,中国民族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闪光部分。中华民族音乐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更是涉及面广而深,种样繁多。长期以来,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吸收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风格,与各种不同的艺术不断渗透融合,逐漸繁衍发展成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特色的音乐风格和特征。
二十世纪中后期,大量的中国民族器乐和声乐的作品创作开始面世,掀起了一股创作的浪潮。在这股浪潮中,词曲作者们涌现出对我国经典的传统艺术的二度创作和改编的热情,发展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进行创作。他们对民间盛传的那些故事、传说、历史用音乐谱曲的形式呈现,对传统的艺术进行再度编创,在这个过程中,将我们的们民族音乐推向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这部声乐作品根据同名古筝作品进行改编再创作,这首古筝曲是一首公认的优美典雅,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曲目,几乎人人皆闻其旋律,沉醉于其韵味,动人心弦又余音绕耳,生动的刻画了渔夫心情悠然,而渔船上满载鱼儿归家的美景。而这部《渔舟唱晚》声乐作品对古筝曲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一个经典例子。这一系列的改编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发展。这种方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对其进行取精提炼,融入我们后世人的感情价值观念以及艺术思想,使我们的传统艺术既得到了传承,又得到了发展,与时俱进。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歌曲《渔舟唱晚》词曲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歌曲与同名民族器乐曲的对比分析,以及结合以上对歌曲的评价多方面进行探究,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也简单表明作者对此曲的评析,希望对读者有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晩>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年第三期.
[2]唐海燕《浅议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在民族声乐事业的作用》[J] 《中国音乐》(季刊)2005年第三期.
[3]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
[4]周青青.中国民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5]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