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文运用实际教学中几个不同案例分别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积极探索”、“点化难点,豁然开朗”、“升华情感,启迪心扉”五个方面来论述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充分说明了电教媒体的运用不容忽视。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媒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电教媒体,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因灵动而精彩。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探索 重难点 情感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灵动是语文教学的智慧,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追求灵动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下面我就谈谈近几年的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去。所以,兴趣的激发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以自由的思想与文本和教师对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幻灯、录音机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当中。
例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文中,上课伊始,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创设如下情境:
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课件出示阿红的相片)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多媒体播放声音:“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封一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播放音乐)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看着学生那略带忧郁的眼神,似乎还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当中。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吸引力,萌发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
三、挖掘潜力,积极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任何被动接受、重复再现式的学习活动都无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所学习的知识对象变为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学习过程就变为探索的过程。
在《会摇尾巴的狼》第三课时中,当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鲜艳的色彩,再伴以清新的课文朗读后,在明理的基础上,出示“狼龇着牙,咧开嘴,恶狠狠地嚷到……”,老山羊说:“你不会活多久了,……”此时嘎然而止,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可能……可能……)这对写作材料的多角度叙述都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四、点化难点,豁然开朗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电教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充分感知,能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进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五、升华情感,启迪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而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教学,能收到升华情感,启迪心扉的效果。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如《永生的眼睛》一文,学完课文后,回归主题。通过温迪和外公的事实,加入相关资料的链接,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们延续生命的态度。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不容忽视。教师应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根据教材、学生、媒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反复实验,不断探索,教学之花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探索 重难点 情感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灵动是语文教学的智慧,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追求灵动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下面我就谈谈近几年的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去。所以,兴趣的激发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以自由的思想与文本和教师对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幻灯、录音机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当中。
例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文中,上课伊始,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创设如下情境:
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课件出示阿红的相片)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多媒体播放声音:“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封一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播放音乐)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看着学生那略带忧郁的眼神,似乎还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当中。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吸引力,萌发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
三、挖掘潜力,积极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任何被动接受、重复再现式的学习活动都无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所学习的知识对象变为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学习过程就变为探索的过程。
在《会摇尾巴的狼》第三课时中,当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鲜艳的色彩,再伴以清新的课文朗读后,在明理的基础上,出示“狼龇着牙,咧开嘴,恶狠狠地嚷到……”,老山羊说:“你不会活多久了,……”此时嘎然而止,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可能……可能……)这对写作材料的多角度叙述都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四、点化难点,豁然开朗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电教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充分感知,能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进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五、升华情感,启迪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而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教学,能收到升华情感,启迪心扉的效果。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受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
如《永生的眼睛》一文,学完课文后,回归主题。通过温迪和外公的事实,加入相关资料的链接,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们延续生命的态度。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不容忽视。教师应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根据教材、学生、媒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反复实验,不断探索,教学之花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