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用于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势必会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所突破,从而打破语文阅读教学的介绍作者背景、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僵化教学模式。同时,还能够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联系众多相关学科进行多元解读,给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将后现代课程观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课程理念与设置重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具有“丰富性”,要有深度,意义应具有多层次性,还要有多重可能性和多种理解。因此,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阅读教材的选编应遵循这条原则。不管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作品,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应选取典型的、具有经典性的作品进入教材,一改过去现实主义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或者更进一步说,浪漫主义的作品应该多于现实主义的作品。钱理群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谈到:“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都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就会有问题的……现在的学生真是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的丑恶,过早学会世故,这是很可怕的事。”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理想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所以,浪漫主义作品应在教材中占多数,为学生打上一种精神亮色。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反思、对话促成个体意义的生成和建构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教学过程决非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情境的对话、学生与情境的对话。在这对话网络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与建构意义,进而发生转换,教师也同时获得发展与成长。多尔的“回归性”反思与对话以及“自组织”观念,为阅读教学中促进个体意义的生成与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跨学科整合
哲學认为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指出:课程具有关联性,包括“教育联系”和“文化联系”两个方面。由此反观语文阅读教学,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处于一种封闭、静态的模式中,除了运用较少的心理学知识外,大都局限于汉语言文学的狭小天地中。当然,语文最重要的是汉民族的语言文化知识,但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语文教学,它总是和外界联系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各门知识不断地走向整合,社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精深的人才,更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视野放宽,扩大到不同的学科乃至整个生态世界。
四、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换
多尔提出了“平等对话中首席”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席论”并没有解决教师主体性问题,在学术前沿应该有相对的权威。在课堂上学生众说纷纭的时候,教师应该有相对深刻、比较深入的观点,从人格层面上讲人与人是平等的,但在学养层面上,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多尔的这个观点有极端的一面,但在反思今天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时候,是具有巨大的冲击力的,它让人们思考确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
在现代主义课程的视野中,人们假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家长的代言人等。教师就是学科专家,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所在。教师是主导,精心地设计学生的发展道路、发展途径、发展方式及其可能的发展方法。学生则成了教师加工的对象,是教师和教育体制的产品,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但是,在后现代课程观视野里,学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不是被动地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能力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能够主动地在生存的情境中追寻意义和价值,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过程,学生的教育世界就是他的生活世界。这样,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的地位被消解,教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达知识。教师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伙伴”“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者”而存在,师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都是讲述者,又都是聆听者,在讲述和聆听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共同对教育生活和求知过程负责。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为了寻求一致或共识,而是为了达到理解和沟通,形成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课程理论。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来重新审视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发现,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从未被人们注意和重视的魅力,后现代课程观让人们体味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意。当人们用新的眼光去审视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发现,这些新意长期以来处于被人们所忽视的地位,而一旦这些新意被人们重视起来,就可以使原来渺小的东西渐渐高大起来,使原来模糊的东西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与语文课的本质得以无限的接近。当然,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时候,也要考虑本国国情,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后现代课程观,扬其长,避其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帮助阅读教学健康发展,始终朝着人类先进的文化方所向迈进。
一、阅读课程理念与设置重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具有“丰富性”,要有深度,意义应具有多层次性,还要有多重可能性和多种理解。因此,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阅读教材的选编应遵循这条原则。不管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作品,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应选取典型的、具有经典性的作品进入教材,一改过去现实主义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或者更进一步说,浪漫主义的作品应该多于现实主义的作品。钱理群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谈到:“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都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就会有问题的……现在的学生真是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的丑恶,过早学会世故,这是很可怕的事。”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理想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所以,浪漫主义作品应在教材中占多数,为学生打上一种精神亮色。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反思、对话促成个体意义的生成和建构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教学过程决非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情境的对话、学生与情境的对话。在这对话网络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与建构意义,进而发生转换,教师也同时获得发展与成长。多尔的“回归性”反思与对话以及“自组织”观念,为阅读教学中促进个体意义的生成与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跨学科整合
哲學认为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指出:课程具有关联性,包括“教育联系”和“文化联系”两个方面。由此反观语文阅读教学,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处于一种封闭、静态的模式中,除了运用较少的心理学知识外,大都局限于汉语言文学的狭小天地中。当然,语文最重要的是汉民族的语言文化知识,但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语文教学,它总是和外界联系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各门知识不断地走向整合,社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精深的人才,更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视野放宽,扩大到不同的学科乃至整个生态世界。
四、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换
多尔提出了“平等对话中首席”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席论”并没有解决教师主体性问题,在学术前沿应该有相对的权威。在课堂上学生众说纷纭的时候,教师应该有相对深刻、比较深入的观点,从人格层面上讲人与人是平等的,但在学养层面上,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多尔的这个观点有极端的一面,但在反思今天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时候,是具有巨大的冲击力的,它让人们思考确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
在现代主义课程的视野中,人们假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家长的代言人等。教师就是学科专家,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所在。教师是主导,精心地设计学生的发展道路、发展途径、发展方式及其可能的发展方法。学生则成了教师加工的对象,是教师和教育体制的产品,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但是,在后现代课程观视野里,学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不是被动地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能力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能够主动地在生存的情境中追寻意义和价值,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过程,学生的教育世界就是他的生活世界。这样,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的地位被消解,教师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达知识。教师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伙伴”“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者”而存在,师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都是讲述者,又都是聆听者,在讲述和聆听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共同对教育生活和求知过程负责。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为了寻求一致或共识,而是为了达到理解和沟通,形成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课程理论。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来重新审视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发现,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从未被人们注意和重视的魅力,后现代课程观让人们体味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意。当人们用新的眼光去审视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发现,这些新意长期以来处于被人们所忽视的地位,而一旦这些新意被人们重视起来,就可以使原来渺小的东西渐渐高大起来,使原来模糊的东西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与语文课的本质得以无限的接近。当然,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时候,也要考虑本国国情,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后现代课程观,扬其长,避其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帮助阅读教学健康发展,始终朝着人类先进的文化方所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