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管理”机制与良好班风的形成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往往习惯于采用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班级工作流于“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小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学习、成长,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所在。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给我们有益的启示。[1]
  2001年,教学领域流行“合作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而合作”,引起我的兴趣和关注。当时我想,“小组合作管理”可以用于教学组织形式,也完全可拓展为“为班级的管理”而合作。为此我进一步学习王坦所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一书,把小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移植到班级管理中,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班级管理,至此,“小组合作管理”的治班理念犹然而生。
  所谓“小组合作管理”,即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现代理论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班级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管理为基本管理形式,以个人和团队“德学”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学”素养,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和谐统一。对此,我做了如下改革尝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班风建设。
  一、“建组”,形成管理的最小单元和大管理层
  对学生进行“建组”源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创新。小组合作学习以3—4人为一个学习单元,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促进,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推动班集体发展的目的。加拿大学者埃豪(Coelho,E.)提出的四因素理论中的第一因素就是组的形成,[2]“建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让班级的整体缩小到小组中,每个小组的结构层次相似,都基本反映了班级的结构层次,小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班级的缩影。
  “建组”的成员一般是5—6人,共分成8组,分别由八位组长负责。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预先知道班级学生的各种信息,如:学生的主要愿望是什么?知道了班级学生特长、学生智能、学生品德、学生性格、学生管理能力等分布情况。各组成员的构成在管理、特长、德、智等方面分布基本均等。这些小组共同完成班级的日常行规、学习、劳动、活动等工作,同时小组内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 ,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班集体,的庄梦雅组的内部机构设置(见表1)。
  这一小组将在一天中完成班级日常行规、学习、劳动、活动等班级管理事务,形成管理的最小单位,使班级的事务处于事事有人做,做事有评价。
  组长的选择不可只局限于原来的班长、团支书和班干部,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认为不外乎又多了几个班干部的“头衔”而已。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同学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和素质,指定各合作小组的组长(有些小组需要副组长),再由各组的小组长直接形成自律组,形成班级的大管理层。自律组的各个成员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各自小组的日常行为规范、平时的学习情况、劳动情况、和思想动态、休息娱乐活动、考勤以及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与劝导以及做好宣传工作,从而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次序的良好班风。
  二、“定制”,形成班级内部
  管理和镶嵌制约
  形成班级内部管理和镶嵌制约,首先要解决好对小组组员的内化评价。内化评价是对8个小组共同制定小组内的“德学”评价表。“德学”评价表是把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和学习常规考核以一定的分值进行量化评价,使对学生的评价能更能突出品德行为习惯的评价,更加客观、公平,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德学”评价表可以按班级不同阶段的主题确立“德学”评价内容,如对初一新生,管理的重点是行为规范的确立,因此评价表中的规范内容会分的细且评价的分值高,这样使评价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加贴近。由于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对象都是学生,评价的指导是教师和小组机制,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朝着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学习质量,这样使小组的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引领性。
  一般我们在开学初,各小组就以品德为重点,制定《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德学评价表》(见表2)。
  这份评价表是组长和组员共同管理和反馈的资料,对组和组员的评价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责任量分,有意识地把日、周、月的评价权还给学生,让组与组员的评价刻画出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足迹。这样,便使每一个组员在可能的范围内都成为评价的主体。其中的德育意义在于:“孩子们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到。[3]”
  其次要解决好对小组和组员的外因评价。外因评价是在内化评价的基础上,对小组评价量表进行抽查的评价外部体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重点的专题评比。它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从中抽取个别项目组合或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所在小组的情况,如某月文明课间评比,评比的对象是随机的个体,一般占全班人数的2/3左右。或是由“自律组”定期检查每个小组成员对本小组的贡献分布,统计总分,从中评出优胜的小组三名,并对优胜小组的组和组员进行鼓励、表扬等激励性评价方法,形成管理的镶嵌制约。以上评价后要重新归零,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重新开始,朝预定的目标前进。
  第三是要解决好对小组内的评价还原于同学间的责任评价。在小组评价表中,涉及到组员间的责任评价。如在学习月中有这样的一块内容——各科学习系列活动。如何使这些活动及时得到评价与反馈呢?我们采用的是成长型学习系列活动,如语文背书“一对一”;数学一日“五问必答”;英语“face to face”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把班级的学习氛围延伸到同学之间,让小组有方式地学习,促使良好学风的健康发展。这些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基石——责任评价。小组的成功取决于组员的共同进步,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Σ进步分=Σ(测验系数-原始系数);(二) 测验系数=测验分÷段平均分×100;(三) 原始系数=原始分÷段平均分×100。
  计算方法要求在某次学业质量监控中,每组组员的进步分要利用公式(二)、(三)进行计算,再利用公式(一)求得小组的进步总分。这样,小组进步分的取得就需要小组各成员的努力,同时发挥小团体对个人的影响。通过组员对自己的责任评价求得小组其他成员的认可。以此促使小组各成员的成长,从而促进良好组风的形成。
  这个评价方法适用于任何层次的学生,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多少无关,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组员的帮助,让各组员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形成组员考核的每周公布栏制度,不断地进行合作小组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各小组常规管理效率。
  三、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首先通过以上的评价后,组长要及时发现自己组内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通知有关同学予以纠正或请科任教师帮忙解决。同时也可以聘请科任教师参与管理,并定期向全班同学做工作汇报,总结前一阶段的成果与不足,对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同时也听取自己组内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调动本组同学的积极性。如此齐心协力,使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正常化、制度化,促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重要作用,自觉为班级争取荣誉,做到自觉自律。
  其次班主任应对各小组长进行观察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在小组内的威信。实践证明,具有以下三种特征的小组长容易树立个人在集体中的威信。一是以身作则,以自身自觉遵守各项常规的行为示范为同学树立榜样。二是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生在同学中有着自然而然的威信。三是善于开展班级工作,敢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这样才能说话算话,以达到劝导的目的。第三是“自律组”是各小组长形成的大管理层,在“自律组”中,各小组长进行交流,探讨好的管理方法,增进小组间的合作。同时,教师在“自律组”内,对小组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各小组长的管理艺术和品行素养,并在自律组内开展批评和表扬,促进小组间的竞争。
  四、小组合作管理的反思与讨论
  有研究表明,技术和劳动组织的变化,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如下知识和态度:“小组集体劳动,共同决策……”[4]这说明小组合作管理是一个目标导向的班级管理机制,它不再是一种单一取向的目标观,而是一种全面而均衡的目标观。
  小组合作管理的参考常模是组员的合作与责任的情况,通过组的成功而达到自我的成功。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把德育过程理解為是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断构建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小组合作管理与评价改变了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某些规则的状况,而是鼓励学生尝试接受理性的自我约定与自我承诺,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还改变了学生的成长观念。
  实践证明,只要能正确地把握好各小组的工作的原则与尺度,班主任予以恰如其分的协助和诱导,必然会充分调动组内同学的自觉性,整合各小组的良性发展。从而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活力,同时又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良好班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学校将我的班级管理经验在班主任会上作了主题讲座,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借鉴;我的“小组合作管理”机制,被融入到更多的班级管理之中,并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
  ————————
  参考文献:
  [1][2]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
  [3] 麻彦坤.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罗马尼亚)S·拉塞克.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在学校教育中,育人既是首要任务也是艰巨的任务。为什么育人会如此之难?我们认为,时代发展导致了德育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泛滥、文化多样、价值多元,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找到符合儿童认知能力与身心发展特征的德育最佳切入点与有效实施路径。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校“慧心”德育应运而生。  内涵解读  所谓“慧心”德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智慧与爱心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主体参与、生活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一些地方和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为避免发生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而采取的“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降低体育项目难度”做法,今后将行不通了。  据了解,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伤害事件。既往学校安全相关政策文件中,没有针对学校体育运动安
摘 要 文学经典品读让德育强化情感力量,蕴含美学韵味,彰显人文精神,对于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应探索多种方法策略,正确引导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提高德育实效。  关 键 词 文学经典品读;品德;德育价值  作者简介 刘晓哲,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载体。而优秀文学经典以其意识形态属性、情感特性、美学特征及其丰富的人文承
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探索出了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小组化”,这种模式一般包括实施分组、文化布置、组长培养、评价方案等四个基本实施环节。学校的“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更好地服务
据权威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中小学毕业生有3375万之多,[1]可以说毕业生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但在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学校对中小学毕业生的毕业教育逐渐被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所代替。毕业生考试结束后,常常会落寂地离去,独自留下丰富的情感而无处安放。笔者以“毕业季”“毕业季活动”“毕业教育”“毕业典礼”“毕业礼仪”为关键词检索资料发现,高校毕业季活动如火如荼,但中小学毕业季活动则显得
上汽大眾途观X 380TSI四驱尊崇旗舰版  车身尺寸 4764、1859、1628 mm;轴距 2791 mm;发动机型式 直列四缸、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排量 2.0L;最大功率 162 kW;最大扭矩 350 N.m;变速器 7挡湿式双离合;综合油耗 7.6L/100 km;悬架形式 前麦弗逊独立、后多连杆独立;轮胎规格 235/45 R20;售价 30.59万元  途观X于2020年11月份
又是一年暑假,孩子们终于可以放下沉重的学习包袱,轻松一下了。据报道,一些孩子闭门不出,整日在家看电视。“因为儿子霸占着电视机,家人无法观看新闻和其他电视剧,无奈之下只好多买了一台电视给孩子看。”陈先生如是说。  目前,电视作为一种融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媒介,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而观看电视似乎也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暑假到了,孩子们书包一扔,兴奋地大喊“这回终于可以看电视了”,此时电视机成为孩
2015年,一辆配色非常独特的路虎卫士90在伦敦PauSmith工作室亮相,该车是由英国著名时尚设计师Paul Smith爵士与全球顶级越野品牌路虎跨界合作,携手打造的款世界上独无二的定制版路虎卫士。为了对即将停产的卫士表示致敬,PauSmith携手路虎特别运营车辆部门共同缔造了这款特别版卫士90。这辆特别定制版路虎卫士的外观配色方案灵感来源于英国乡村文化和卫士在军队服役时使用过的颜色。内饰采用为
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在看到这个场景后不惊讶的,没错,起初连我们自己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差距如此之大的两款车型怎么能够对比呢?但好在我们做的是风格试车,大家想不到的正是别具风格的。就像眼前的吉姆尼与昂科雷。无论是车身尺寸、动力输出,还是市场价格,一个是SUV当中的迷你型的儿童级玩具,一个则完全属于大块头的全尺寸产品。当它们碰撞在一起,一定会碰撞出另类的火花。  一个是日系微型SUV车型的代表,一个是美式豪
2008年,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建立。因“5·12”大地震的影响,距离开学还有八天,学校还是一个大工地。烈日下的校园,泥浆、积水、电线、建材随处可见,操场还是一片空旷的泥地。没有人相信开学典礼能如期举行,但华润企业的工人们在唐勇总经理的指挥下,利用这八天时间,挥洒激情、挑战极限,最后,开学典礼顺利进行。  “审时、度势、省己”,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多方共育、开放办学既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