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重点之一。教学中应该通过课前激趣,领悟文本;课内探究,授之以渔;课外延伸,拓宽天地等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关键词:自主;学习;古诗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激趣,领悟文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把课上得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1.创设情境。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有很多是借景抒情的。如,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播放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往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品,学习的愿望也就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
  2.编讲故事。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有一部分是以事说理,有鲜明的人物和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曹植的《七步诗》、卢纶的《塞下曲》等,在教学设计中可安排讲故事的环节,教学效果非常好。
  3.设置悬念。有一类古诗,说理性很强,则可从主要观点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等。
  二、课内探究,授之以渔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语文精华。对于古诗学习,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翻译”理解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渔”而得鱼。通常古诗释意时可采用“留、删、补、换、调、变”等方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解释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如,语尾助词等不译。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句子省略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因为诗人既要考虑用极为有限的字词,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情感,又要考虑到服从格律中关于节奏整齐定型的限制。省略句中主要的有句子成分的省略和介词的省略。(1)省略主语: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省略了主语“我”;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承前省略了主语“蝴蝶”。(2)省略宾语: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把“横看”的宾语“庐山”和“侧”的中心词“看”(谓语)以及“看”的宾语“庐山”都省掉了。(3)省略介词: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句中介词省略了,即“野旷天低(于)树”等。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等。如,王冕《墨梅》中“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把“吾”换成“我”。又如,郑燮《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尔”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诗作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或者突出某个内容,或者调和音节,特地调换句子词语的习惯次序。在翻译时就要把古诗的倒装句语序调整过来,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这种倒装的句式在古诗中常常见到,了解它的一般规律,对读通古诗,理解诗意,都很有帮助。(1)为押韵而倒装。如,卢纶《塞下曲》的首句“林暗草惊风”,按正常的词序是“林暗风惊草”,倒装后把“风”字放在句末是为了同二、四两句的尾字“弓”“中”押韵。又如,孟浩然《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啼鸟”是“鸟啼”的倒装,使全诗韵律和谐,朗朗上口。(2)为对偶而倒装。如,王之焕《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是“目欲穷千里”的倒装,为的是同下句“更上一层楼”组成对偶,使诗句一气呵成,严整充实。(3)为协调平仄而倒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下句本应是“春总是万紫千红”。倒装后,该句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与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正好对应,这样,诗句节奏鲜明,音调悦耳。(4)为突出内容而倒装。如,韩愈《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草色遥看”是“遥看草色”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草色”,把它放在“遥看”之前。又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日暮客愁新”,“客愁新”是“客新愁”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愁”的“新”,把“新”置于“愁”的后面,这样一倒装,不但强调了“愁”的“新”,而且调和了诗句的音节。再如,杜牧《出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霜叶于二月花红”的倒装,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倒装句既突出了“二月花”,又调和了音节,使诗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无别扭之感。(5)诗歌句序的倒装。如,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先写入城的感受,后写入城的见闻,有意颠倒了句子顺序,使诗意曲折多姿,对比强烈,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纵观课文中的古诗词,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利用掌握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学生以所知和疑惑为媒介,相互启发,交互竞答,继而以疑激疑,以已知释未知,交汇融合,让学生形成“由已知到生疑,然后解惑,再生疑,再解惑”的思维风暴。
  三、课外延伸,拓宽天地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要给古诗教学引入活水,形成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就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1.古诗教学与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结合起来。把古诗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景物画出来,给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乐,故事课本剧、写诗歌书法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听、说、绘画、想象等能力,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2.进行小制作,把古诗经典名句做成书签及座右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把古诗教学和积累背诵融入了生活中,形成了一个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材料生活化,易于积累和运用。
  3.利用网络完成古诗,拓展学习。现在网络早已进入城市家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媒体工具,查找一些课本外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如,作者、作品介绍、朗读录音、有关典故、翻译注释等。通过拓展学习,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文,理解领悟诗中的蕴意。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可能带着学生学完所有的古诗,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范例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只有教会他们能独立、自主地去学习古诗词,才能进一步要求他们去分析、欣赏名篇佳作,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 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政治课总是给人留下单调、枯燥的印象,总是让学生觉得睡意蒙胧。当然,让政治课堂变得精彩并非无章可循。为了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堂也可以很“给力”,使暮气沉沉的政治课堂
大学生创业之初面对“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如果善用营销理念作指导,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着重结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在树立营销理念、理清创业思路、寻找创业机会、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体育院校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当代体育院校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立场,从拓宽工作思路的角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进体育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 体育院校 学风建设 机制  学风是校园精神文化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打下基础。现代汉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解决语言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会受教师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课堂教育;学习态度  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职业素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
摘 要: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这就使教师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明确目标、保持课堂新鲜感、精心设计课堂入手来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课堂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在评价上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最终使学生
硬盘组织和存储结构的知识对于了解硬盘中数据的组织与存储,对于硬盘中数据的维护与修复,都很重要。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信息系统促使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生产的快速发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在认知活动中,如果能唤起认知主体的意识,就能充分调动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实践证明:教学中,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构建主体体验课堂,就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关键词:认知主体;主体体验;有效课堂;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由三个重要因素构成:学生主体、知识客体、教师媒体。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在认知活动中,如果能唤
20世纪之初人文精神的再次复出,使人们再次意识到人文思想的重要性,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责任意识愈演愈弱,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没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