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慢性心脏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太极拳对慢性心脏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慢性心脏衰竭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太极拳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保持原生活习惯,太极拳组患者则进行太极拳锻炼,每日1次,每次≥30 min。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入组后当天)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T)、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检测,并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仅cTNT的含量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太极拳组患者的6-MWT、BNP和cTNT分别为(371±26)m、(432±57)ng/L和(872±74)ng/L,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SF-36量表中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太极拳组患者SF-36量表中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脏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丰富家庭康复环境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丰富家庭康复环境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基础上遵医嘱自行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
目的探讨个体化有氧运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高龄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控制血压等),同时遵医嘱适量运动;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个体化有氧运动干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心率恢复情况,同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2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镜像疗法组(35例)、强制运动组(34例)。镜像疗法组采用镜像疗法治疗,强制运动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镜像疗法基础上辅以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上肢动作研究实
目的观察持续低重量牵引治疗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持续低重量牵引。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
期刊
目的观察和比较脊髓损伤患者与健康人步行时躯干肌的肌肉利用率(MUR)。方法选取20例T1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每组10例,采用表面电极和同步摄像技术对2组受试者步行时躯干肌表面肌群(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肌电活动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以最大用力收缩的百分比表示MUR。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组间MUR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内MUR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A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结果治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评估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异常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以及舌骨位移与咽腔、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病例组)13例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3例分别进行MFG检查,对比两组吞咽时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分析两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舌根与下咽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舌骨向前位移低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