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P型震颤峰频率、功率及谐波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P型(MSA-P)在震颤峰频率、功率及谐波方面的特点。

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帕金森病患者48例,MSA-P患者22例。对上肢震颤患者在静止、姿势及持物1 000 g三种状态下进行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查,下肢震颤患者在静止和姿势两种状态下检查。比较帕金森病和MSA-P患者在不同状态时震颤峰频率、功率及频谱谐波出现率的特点。

结果

帕金森病组与MSA-P组峰频率在上肢静止[分别为(4.76±0.82)、(6.03±0.25) Hz, t=-2.161,P=0.037)、姿势[(5.25±0.88)、(7.66±1.90) Hz,t=-4.266,P=0.001)、持物1 000 g[(5.80±1.28)、(8.32±1.51)Hz,t=-6.436,P=0.000)及下肢姿势[(4.85±0.78)、(6.42±1.13)Hz, t=-3.001,P=0.012)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病组与MSA-P组半宽功率在上肢静止时伸肌[15.70(5.82, 32.96)、3.14(1.69, 4.60)mg2/μV2Z=-2.008,P=0.037],姿势时伸肌[33.14(20.46, 64.27)、10.02(7.11, 14.60)mg2/μV2Z=-3.627,P=0.000]、屈肌[27.49(9.48, 41.74)、5.97(4.41, 15.59)mg2/μV2Z=-2.336,P=0.019],持物1 000 g时屈肌[17.80(9.40, 36.60)、8.15(5.32, 17.65)mg2/μV2Z=-2.494,P=0.013]以及下肢姿势时屈肌[26.63(7.09, 85.84)、3.78(2.51, 7.12)mg2/μV2Z=-2.049,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病组与MSA-P组谐波出现率在上肢静止(82.5%、5.9%,χ2=29.096,P=0.000)、姿势(80.0%、5.9%,χ2=26.884,P=0.000)及持物1 000 g(65.0%、0,χ2=20.318,P=0.000)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震颤峰频率低于MSA-P患者,但震颤功率及频谱谐波出现率高于MSA-P患者。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对1例BAG3基因突变所致肌原纤维肌病的病例报道,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肌原纤维肌病可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标本行酶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取其外周血进行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本例患者9岁起病,病程5年余,表现为进行性下蹲困难伴脊柱强直,四肢对称性肌萎缩。肌电图示周围神经受损。肌肉病理示肌源性损害及神经源性损害伴有异常镶边
目的分析感觉诡计左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的表现,探讨感觉诡计与大脑皮质辅助运动区功能的关系及其相关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3年4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肌张力障碍病门诊首次且连续就诊的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75例,进行感觉诡计的现象学调查。其中男性23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1∶2.26;发病年龄19~72岁,平均(42.5±13.1)岁。根据感觉诡计类型,分为经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197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比较中重度失眠患者(PSQI≥14分)和轻度失眠患者(7分≤PSQI<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