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338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与随访分析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川崎病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转归情况。

方法

对2010-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338例川崎病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约21.2%(338/1 594),338例冠状动脉瘤患儿中,小型瘤225例(66.6%),中型瘤85例(25.1%),巨大瘤28例(8.3%)。共有719支冠状动脉并发瘤样病变,常见受累分支依次为左主干(32.8%)、右冠脉(31.1%)、左前降支(25.3%)、左回旋支(10.8%)。有效随访382支(188例),小型瘤组218支,至随访终点内径恢复正常的比例为82.1%;中型瘤组124支,内径无明显变化、内径缩小、恢复正常的比例分别为23.4%、68.5%、8.1%;巨大瘤组40支,大小无明显变化、内径缩小、恢复正常的比例分别为70.0%、27.5%、2.5%。急性期冠状动脉瘤伴血栓形成者26例(30处),随访20处血栓发现,12处逐渐消退,余持续存在。另5例巨大瘤患儿在随访过程中新发血栓。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肌病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例,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结论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以小冠状动脉瘤最常见,以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预后较好;中等以上冠状动脉瘤恢复时间较长,易并发血栓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患者左心形态结构和心功能改变,定量评价左心室腔内流场状态改变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作为肺切除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左心房容积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在VFM模式下分别获取舒张早期(ED)、舒张晚期(LD)左心室腔流体能量损耗(EL)相关参数。结果①左心室及左心房
期刊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的动态变化,比较2D-STI、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GMPI)技术的相关性,探讨AMI后早期左心室机械不同步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巴马小型猪11只,用球囊选择性封堵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和AMI后1 d、1周、4周行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SD大鼠Ⅰ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促进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单纯链脲菌素(STZ)组(B组)、STZ+超声微泡组(C组)、STZ+超声微泡爆破组(D组)。每周两次定时测量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值(FBG),记录24 h尿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当实验组大鼠UAER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室间隔闪烁现象(SF)对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CLBBB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D-STI是否存在SF,将病例组分为SF组和非SF组(NSF组)。采用2D-STI测量左心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LS-G)及左心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在60 d内的小婴儿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SWE技术检测85例临床拟诊为胆汁淤积性肝炎的60 d内小婴儿的肝杨氏模量值,以手术诊断或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为胆道闭锁(BA)组与非胆道闭锁(非BA)组。同时筛选45例60 d内的小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肝杨氏模
期刊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后左心室重构及逆转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63例,其中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36例(AI组),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者27例(AS组);正常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T-3DE测量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对照组的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