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老师有这样一个教学例子:“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因为老师不注意少写了圆形两个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发现少了个条件,没说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呀,这时老师才发现刚才的粗心,怎么办?老师灵机一动,“现在 ,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你将如何设计呢?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图形再求面积。”以后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有组合的,有单一的。就因为有了老师这一灵活应变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思维空间,生成了课堂的亮点。这样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概念、侧链基团上的氨基和羧基能否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氨基酸自身的氨基和羧基能否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必需氨基酸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释疑,旨在为一线教
采用改进的双相氯胺-T法对LL-EPO进行碘标记,使用离心超滤法分离纯化标记混合物,对标记纯化的LL-EPO经三氯乙酸沉淀和SDS-PAGE法鉴定放化纯度,通过网织红细胞法对标记前后的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人们说话、写文章等信息流通离不开语言。幼儿语言教学更不是轻松随意的工作,应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形式多样地确保幼儿语言教学的规范和纯正。因此,如何正确而规范地使用语言,是幼儿教学工作中时时应注意的问题。幼儿教师正确地传递使用语言,实际上是将前人的文化(文明)信息及当时的社会现象准确地传递给幼儿的大脑记忆。幼儿语言教学涉及两个问题:(1)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规范地传承
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这种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显其优越性,它给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但是,情境创设出现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热热闹闹”、“样样俱全”等现象,给课堂效果的提高造成了不必要
<正> 目前,不少单位正在逐步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和不合理的机构设施,改变过去那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开辟出一条政企职责分明,党政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的新路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建立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更对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改革在对一线教师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迫切要求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和自身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在变革中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有研究和创新的动力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方法,并结合地统计学和GIS研究了5.12汶川地震后典型灾区土壤的Cd、Pb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d、Pb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0 mg/kg和28.97±6.82mg/kg。Cd、Pb含量空间分布分别表现为带状和团状;Cd含量以中东部低浓度所在区域为中心,分别向北部、中西部和南部逐渐增加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和育人目标。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假说的定义、特点、构建、检验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有效的心理成份,不含丝毫的被动性、强制性,是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仅仅一年,教学的任务重、时间紧,在中考中取得高分比较困难,很多教师想急于求成,获取高分,在客观上讲,一般教师都不愿意重视成绩以外的教学环节,常常随意删减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很多教师只侧重培养学生的解
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是一个大的题目,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青少年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守旧为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