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林小学原为“东林学堂”,其前身即历史上有名的东林书院。1903年。东林选派顾倬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校长,施教新学,在课程上增加了史、地、数理、体操、图画、唱歌、手工等课,重视国民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
20世纪20年代,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设立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养成儿童将来为党治下健全之公民”。东林市有市徽、市歌,东林市市政府下设公安局、财政局、教育局、建设局、卫生局,每个局下设局长,定期召开局务会议。局长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公安局分管司法科、巡察团等,财政局分管总务科、银行,教育局管辖图书馆、讲演会、报馆、学艺会、音乐院、体育场、党童子军等,建设局管辖公园、农场、工场、商社等,卫生局管辖医院、整洁团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组织大纲,例如《东林工场规程》中指出,工场“以引起艺术的兴味养成创造的能力为宗旨”。每天下午四时至五时分为纸裹、石膏、蜡工、竹工、藤工五个组练习,作品“选择精美的陈列本市成绩所供欣赏或送东林合作社出售,所收款项仍归本社支用”;《东林银行储蓄部规程》以“养成市民储蓄的习惯而设”,规定“平时节省之食物费及黄包车等费”、“平时或佳节长者之赐予者”都应零星积累……
可以看出,当年东林的办学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讲,走的就是素质教育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在教育的大潮中,后学津梁的东林人开始了新的思考——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出发,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而学校开展的生活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是合拍的。因此东林小学以生活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生长点,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闯出了新路子。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不少年了。在十七大的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就谈到,中国下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得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周济说,德育包括方方面面,中国将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工作:一是在课程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课;二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起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家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方面面。众所周知。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就取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是否适应发展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当老师,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去观照、审视、指导我们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
前身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的东林小学作为一所积淀了百年人文底蕴的学校,为此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学校秉承书院精神,在校训“勤、毅、朴、诚”熏陶下,培育了众多英才,形成了“求真、崇美、向上”的校风。学校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弘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从养成良好习惯人手,让学生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享受课堂生活的幸福,体验创造的乐趣;色彩纷呈的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增添快乐音符……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基学生成功人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同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就小学生而言,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各种好习惯。基于此,东林小学把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生活教育课程内容之一,编写了《108个好习惯》手册和《小学生生活指导》校本教材,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了每个年级好习惯培养序列。
同时,学校还将好习惯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贯彻于学校德育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编写了“一个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项自觉”的好习惯儿歌。学校的老师们言传身教,请专家作专场讲座,参观友好学校,开设好习惯论坛,规范教师的行为。为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学校聘请专家、教师给家长作讲座,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除陋习”活动,让学生将卫生好习惯带到家里,让家长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好习惯一天天磨练,一天天强化,一天天得到巩固,令学校领导和老师欣慰的是,慢慢地,一些孩子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问候老师与同伴;阅览室里孩子们认真阅读,走时不忘将图书放回原处将凳子塞进课桌底下,不给他人添麻烦;每天中午用餐,同学们轮流当小厨师,为大家分饭分菜……但是学校领导也意识到。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他们期待着在东林小学毕业的学生能同时养成做人、学习、阅读、运动、休闲、卫生饮食、劳动、消费等好习惯,这将是学校送给孩子们一笔最大的人生财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请让我来帮助你,相信自己我能行!”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的话语将成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诚信、同情、尊重、责任感等好品质,为孩子们打好幸福人生的基础。
二、浓郁的阅读文化构建师生幸福人生
通过平时细心观察,学校的老师发现,大凡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往往都能较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较灵活地处理各项信息,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有儒雅的气质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学校认为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丰富的想象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基础,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实现孩子们实现幸福人生的基石。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升华人生。”从2003年2月开始,学校启动“读书工程”,旨在让书香满园,让师生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广泛的阅读中增长智慧;让书香飘出校园,飘向家庭和社区。亲子共读,共享阅读的乐趣。为此,学校开设阅读课,将指导学生阅读纳入了学校课程目标:“绿色网吧”的开放,为学生开通广阔的阅读时空;开放式图书角、图书柜时时在呼唤着孩子们,课间、午间。孩子们都会捧起心爱的图书,静静地徜徉在书的海洋;每周四的“好书推荐”电视直播节目,将一篇篇经典之作呈现在学生面前;每年的五月是学校红领巾读书月,连续三届读书节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东林小学阅读文化的建构。现在,当你走进东林小学,你会发现,校园里随处可见阅读者的身影;很多同学还 在家里建起了小书房,小手拉起了父母的大手,亲子共读乐融融。现在,读书已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师生及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享受。
三、优美的艺术活动铸就学生美满人生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个人艺术品质,更是为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健康人格,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鉴于此,东林小学不仅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艺术教育课程,并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课程,不仅充分重视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而且更重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着眼“全面”的教育,一方面着眼于所有学生,即“面向全体”,另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可以说,校园本身就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乐园,学校应注重发挥它“美”的特殊作用。为此,东林小学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他们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也使其精神得到净化。在东林小学的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围墙上书写着催人向上的标语,画着强身健体的图案:楼内走廊悬挂着名人画像;各班都有各自特色的艺术橱窗,张贴着孩子们的书法、绘画作品,这一切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师生艺术展室,展示师生的艺术作品;在校园主要活动区域设置艺术橱窗,及时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让它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学生的艺术火花。走进东林校园,随处可以听到悦耳的琴声,因为乐器是东林学生“五会”之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口琴和竖笛的吹奏,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现在,东林小学普及艺术做到人人都会一样乐器。
四、丰富的实践活动引领儿童体验人生
所谓“发展”,就是看每个孩子是不是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求得发展。在学校张校长看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悉心体察孩子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学生发展的过程是在他们参与生活,与环境积极和富有创造性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学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劳动、信息技术、社区活动等整合一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成长。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在生活中,教师注意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孩子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之中,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索中的成功感受。
东林小学是一方具有百年历史的学苑沃土,继承和发展“东林精神”,是新一代的每一个东林人的责任。学校充分挖掘“东林”这一课程资源,在不同层面开展了“东林渊源”的探究。三年级——了解一位校友的生平和贡献,读校友的作品,和校友通信,撰写校友研究报告:四年级——参观东林书院,绘东林书院导游图,写东林书院景点导游词,学当书院业余小导游;五年级——了解东林书院的历史,研究书院的兴衰;六年级——探讨东林精神,秉承书院沙龙式的研究方式,开展东林精神论坛。活动中,全体师生知东林,爱东林,树立起“今天,我以东林为荣;明天,东林以我为荣”的信念。“生态环境研究”课题是学校“十五”省级立项课题,围绕课题,学校开展了“认绿、护绿”、“水资源研究”、“噪音污染研究”等子课题实践的研究,引领孩子们关注生存环境,确立环保意识。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必须承认“差异性”,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需要。强调“差异”,这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的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关键。而学校彰显个性的“课程超市”就是创设了学生自主发展新时空。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目标,实现将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有效的延伸,真正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学校推出了各科“课程超市”,实现菜单式人才培养,达到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小小音乐会”上,小演员们登上临时舞台,拉二胡、吹笛子、弹琵琶、敲扬琴,个个自信大方;观众们席地而坐,鸦雀无声,还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机器人本领大”是科学超市里最吸引人的内容,孩子们在老师及无锡科普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研究机器人,操纵机器人,个个兴趣盎然,在做中学,学中做,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探究的能力。英语超市内摆放着各色商品,孩子们习惯地使用英语购物,体验着异域文化的魅力。还有美术、语文等课程也相继推出可供学生根据自我兴趣与需要而选择的课余学习内容。实践证明,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自主选择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亲历学习全过程,学会观察与发现,学会思考与实践,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而走进新课程以后,学校各科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尝试设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长作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创新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快乐人生
布卢姆说过:“不应把评价等同于一个分数或搞一次测验,评价是个范围比这些事宽广得多的实践活动,它运用着大量证据收集技术,藉以判断个人或集体活动的质量。”学校坚持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进入新课程以来,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具有特色的评价办法,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潜能,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为此,许多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都采用了别具特色的评价方式:在平时,有的老师采用“成长记录袋”来评价学生;有的老师用鲜花、金星等形式将学生的“进步”存入“银行”,以使学生在不断的激励中一步步成长。每到学期结束,各班都向学生和家长发放《素质教育喜报》,每班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一同品味进步的快乐。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以著名校友的名字命名的单项奖(分别是“钟书文学奖”、“荫浏艺术奖”、“惠钧健身奖”、“克定数学奖”、“陈翰笙博学奖”等),奖励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目前,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生评价手册《金色童年》(暂名)已见雏形,将从新学年开始试行。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不仅对考试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在试题的设计上进行了改革和尝试,笔试试卷中有聪明题和挑战题两部分:在考试的方式上也进行改革,除笔试外,学校还采用口试、情境式考试、学生自我申报式考试等新的考试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有些科目,老师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出题,让出题的过程成为学生自觉回顾、梳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学校还改革考卷记分方法,试卷冲破了100分的界限,学生可向百分以外挑战,试卷上还采用分数加评语的方式,通过教师亲切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状况,明确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激励学生朝着目标而奋斗。考试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引导学生在学校之外主动学习与运用。激起学生无限的内在学习动力。
六、多样的爱心活动激发学生和谐人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秉承东林遗风,学校启迪学生从小要关心时事,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此,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了系列活动:成立“城管志愿者小队”,在东林广场开展城管志愿者服务活动,当好绿色环保小卫士;坚持20年在车站义务送水的“红领巾义务送水站”;主动上街为白血病人募捐,奉献爱心;寒暑假慰问无锡市社会福利院的同龄人;不定期慰问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关心下一代、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干部,送上东林学生真诚的祝福;慰问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而辛勤工作的交警;“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为流动儿童捐赠一本书活动;关注弱势献爱心,为见义勇为的老人开展爱心义卖,募集捐款;“春游比节约,队报送下乡”,为远在浙江嘉兴海盐县广丰民工子弟小学订阅队报,学校的少先队员还满载爱心走进浙江嘉兴海盐县广丰民工子弟小学,与“手拉手”小伙伴零距离握起双手。多样的爱心行动让学生备受教育、学会成长。
有人说过:“世界上许多的事情是可以等待的,是可以重来的;惟独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是不能等待的,是不可重来的。”让教育与生命相连,东林小学将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责任编辑:潘静波
20世纪20年代,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设立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养成儿童将来为党治下健全之公民”。东林市有市徽、市歌,东林市市政府下设公安局、财政局、教育局、建设局、卫生局,每个局下设局长,定期召开局务会议。局长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公安局分管司法科、巡察团等,财政局分管总务科、银行,教育局管辖图书馆、讲演会、报馆、学艺会、音乐院、体育场、党童子军等,建设局管辖公园、农场、工场、商社等,卫生局管辖医院、整洁团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组织大纲,例如《东林工场规程》中指出,工场“以引起艺术的兴味养成创造的能力为宗旨”。每天下午四时至五时分为纸裹、石膏、蜡工、竹工、藤工五个组练习,作品“选择精美的陈列本市成绩所供欣赏或送东林合作社出售,所收款项仍归本社支用”;《东林银行储蓄部规程》以“养成市民储蓄的习惯而设”,规定“平时节省之食物费及黄包车等费”、“平时或佳节长者之赐予者”都应零星积累……
可以看出,当年东林的办学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讲,走的就是素质教育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在教育的大潮中,后学津梁的东林人开始了新的思考——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出发,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而学校开展的生活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是合拍的。因此东林小学以生活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生长点,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闯出了新路子。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不少年了。在十七大的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就谈到,中国下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得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周济说,德育包括方方面面,中国将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工作:一是在课程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课;二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起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家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方面面。众所周知。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就取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是否适应发展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当老师,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去观照、审视、指导我们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
前身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的东林小学作为一所积淀了百年人文底蕴的学校,为此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学校秉承书院精神,在校训“勤、毅、朴、诚”熏陶下,培育了众多英才,形成了“求真、崇美、向上”的校风。学校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弘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从养成良好习惯人手,让学生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享受课堂生活的幸福,体验创造的乐趣;色彩纷呈的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增添快乐音符……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基学生成功人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同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就小学生而言,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各种好习惯。基于此,东林小学把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生活教育课程内容之一,编写了《108个好习惯》手册和《小学生生活指导》校本教材,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了每个年级好习惯培养序列。
同时,学校还将好习惯培养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贯彻于学校德育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编写了“一个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项自觉”的好习惯儿歌。学校的老师们言传身教,请专家作专场讲座,参观友好学校,开设好习惯论坛,规范教师的行为。为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学校聘请专家、教师给家长作讲座,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除陋习”活动,让学生将卫生好习惯带到家里,让家长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好习惯一天天磨练,一天天强化,一天天得到巩固,令学校领导和老师欣慰的是,慢慢地,一些孩子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问候老师与同伴;阅览室里孩子们认真阅读,走时不忘将图书放回原处将凳子塞进课桌底下,不给他人添麻烦;每天中午用餐,同学们轮流当小厨师,为大家分饭分菜……但是学校领导也意识到。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他们期待着在东林小学毕业的学生能同时养成做人、学习、阅读、运动、休闲、卫生饮食、劳动、消费等好习惯,这将是学校送给孩子们一笔最大的人生财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请让我来帮助你,相信自己我能行!”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的话语将成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诚信、同情、尊重、责任感等好品质,为孩子们打好幸福人生的基础。
二、浓郁的阅读文化构建师生幸福人生
通过平时细心观察,学校的老师发现,大凡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往往都能较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较灵活地处理各项信息,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有儒雅的气质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学校认为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丰富的想象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基础,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实现孩子们实现幸福人生的基石。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升华人生。”从2003年2月开始,学校启动“读书工程”,旨在让书香满园,让师生共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广泛的阅读中增长智慧;让书香飘出校园,飘向家庭和社区。亲子共读,共享阅读的乐趣。为此,学校开设阅读课,将指导学生阅读纳入了学校课程目标:“绿色网吧”的开放,为学生开通广阔的阅读时空;开放式图书角、图书柜时时在呼唤着孩子们,课间、午间。孩子们都会捧起心爱的图书,静静地徜徉在书的海洋;每周四的“好书推荐”电视直播节目,将一篇篇经典之作呈现在学生面前;每年的五月是学校红领巾读书月,连续三届读书节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东林小学阅读文化的建构。现在,当你走进东林小学,你会发现,校园里随处可见阅读者的身影;很多同学还 在家里建起了小书房,小手拉起了父母的大手,亲子共读乐融融。现在,读书已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成为师生及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享受。
三、优美的艺术活动铸就学生美满人生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个人艺术品质,更是为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健康人格,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鉴于此,东林小学不仅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艺术教育课程,并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课程,不仅充分重视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而且更重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着眼“全面”的教育,一方面着眼于所有学生,即“面向全体”,另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可以说,校园本身就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乐园,学校应注重发挥它“美”的特殊作用。为此,东林小学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他们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也使其精神得到净化。在东林小学的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围墙上书写着催人向上的标语,画着强身健体的图案:楼内走廊悬挂着名人画像;各班都有各自特色的艺术橱窗,张贴着孩子们的书法、绘画作品,这一切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师生艺术展室,展示师生的艺术作品;在校园主要活动区域设置艺术橱窗,及时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让它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学生的艺术火花。走进东林校园,随处可以听到悦耳的琴声,因为乐器是东林学生“五会”之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口琴和竖笛的吹奏,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现在,东林小学普及艺术做到人人都会一样乐器。
四、丰富的实践活动引领儿童体验人生
所谓“发展”,就是看每个孩子是不是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求得发展。在学校张校长看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悉心体察孩子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学生发展的过程是在他们参与生活,与环境积极和富有创造性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学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劳动、信息技术、社区活动等整合一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成长。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在生活中,教师注意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孩子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之中,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索中的成功感受。
东林小学是一方具有百年历史的学苑沃土,继承和发展“东林精神”,是新一代的每一个东林人的责任。学校充分挖掘“东林”这一课程资源,在不同层面开展了“东林渊源”的探究。三年级——了解一位校友的生平和贡献,读校友的作品,和校友通信,撰写校友研究报告:四年级——参观东林书院,绘东林书院导游图,写东林书院景点导游词,学当书院业余小导游;五年级——了解东林书院的历史,研究书院的兴衰;六年级——探讨东林精神,秉承书院沙龙式的研究方式,开展东林精神论坛。活动中,全体师生知东林,爱东林,树立起“今天,我以东林为荣;明天,东林以我为荣”的信念。“生态环境研究”课题是学校“十五”省级立项课题,围绕课题,学校开展了“认绿、护绿”、“水资源研究”、“噪音污染研究”等子课题实践的研究,引领孩子们关注生存环境,确立环保意识。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必须承认“差异性”,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需要。强调“差异”,这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的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关键。而学校彰显个性的“课程超市”就是创设了学生自主发展新时空。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目标,实现将课堂内向课堂外的有效的延伸,真正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学校推出了各科“课程超市”,实现菜单式人才培养,达到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小小音乐会”上,小演员们登上临时舞台,拉二胡、吹笛子、弹琵琶、敲扬琴,个个自信大方;观众们席地而坐,鸦雀无声,还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机器人本领大”是科学超市里最吸引人的内容,孩子们在老师及无锡科普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研究机器人,操纵机器人,个个兴趣盎然,在做中学,学中做,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探究的能力。英语超市内摆放着各色商品,孩子们习惯地使用英语购物,体验着异域文化的魅力。还有美术、语文等课程也相继推出可供学生根据自我兴趣与需要而选择的课余学习内容。实践证明,这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自主选择性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亲历学习全过程,学会观察与发现,学会思考与实践,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而走进新课程以后,学校各科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尝试设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长作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创新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快乐人生
布卢姆说过:“不应把评价等同于一个分数或搞一次测验,评价是个范围比这些事宽广得多的实践活动,它运用着大量证据收集技术,藉以判断个人或集体活动的质量。”学校坚持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进入新课程以来,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具有特色的评价办法,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潜能,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为此,许多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都采用了别具特色的评价方式:在平时,有的老师采用“成长记录袋”来评价学生;有的老师用鲜花、金星等形式将学生的“进步”存入“银行”,以使学生在不断的激励中一步步成长。每到学期结束,各班都向学生和家长发放《素质教育喜报》,每班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一同品味进步的快乐。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以著名校友的名字命名的单项奖(分别是“钟书文学奖”、“荫浏艺术奖”、“惠钧健身奖”、“克定数学奖”、“陈翰笙博学奖”等),奖励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目前,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生评价手册《金色童年》(暂名)已见雏形,将从新学年开始试行。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不仅对考试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在试题的设计上进行了改革和尝试,笔试试卷中有聪明题和挑战题两部分:在考试的方式上也进行改革,除笔试外,学校还采用口试、情境式考试、学生自我申报式考试等新的考试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有些科目,老师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出题,让出题的过程成为学生自觉回顾、梳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学校还改革考卷记分方法,试卷冲破了100分的界限,学生可向百分以外挑战,试卷上还采用分数加评语的方式,通过教师亲切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状况,明确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激励学生朝着目标而奋斗。考试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引导学生在学校之外主动学习与运用。激起学生无限的内在学习动力。
六、多样的爱心活动激发学生和谐人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秉承东林遗风,学校启迪学生从小要关心时事,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此,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了系列活动:成立“城管志愿者小队”,在东林广场开展城管志愿者服务活动,当好绿色环保小卫士;坚持20年在车站义务送水的“红领巾义务送水站”;主动上街为白血病人募捐,奉献爱心;寒暑假慰问无锡市社会福利院的同龄人;不定期慰问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关心下一代、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干部,送上东林学生真诚的祝福;慰问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而辛勤工作的交警;“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为流动儿童捐赠一本书活动;关注弱势献爱心,为见义勇为的老人开展爱心义卖,募集捐款;“春游比节约,队报送下乡”,为远在浙江嘉兴海盐县广丰民工子弟小学订阅队报,学校的少先队员还满载爱心走进浙江嘉兴海盐县广丰民工子弟小学,与“手拉手”小伙伴零距离握起双手。多样的爱心行动让学生备受教育、学会成长。
有人说过:“世界上许多的事情是可以等待的,是可以重来的;惟独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是不能等待的,是不可重来的。”让教育与生命相连,东林小学将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责任编辑: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