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斋日补说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认为: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其他文献
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观,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这是领导干部荣辱观的核心内涵。领导干部荣辱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试金石,是社会主义政
对注意资源的合理管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注意切换是Agent的一项重要机能。现有的注意控制方法侧重于强调智能的认知方面,较少考虑智能的情感方面。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感
复兴时代的人道主义是后来的世俗人道主义的一个主要来源,它的总的理论倾向是反对基督教神学与教会,反对封建制度,提倡人的高贵与尊严、独立与自由意志,主张实现个人价值与发
鸦片输入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西南各族人民深受其害.而一批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却表现出反对鸦片输入的态度.西南各民
杰出的德语作家冯塔纳笔下的“中国鬼魅”形象始终未得到系统而全面的解读。本文以结构和心理为视域,对“中国鬼魅”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认为,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和隐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要求实现道德建设“由圣入凡”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新指向是:以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从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化,把以人为本与现代性“平民化人格”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炎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炎性介质(
传统的“断裂”通常所谓“传统的断裂”所说的“传统”是与现代化相对的传统文化,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政治制度(制度)、文献典籍(思想)和世俗观念(习俗)。不过,传统的“断裂
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的提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无论作为个人主体还是类主体,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