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既以发挥、利用其自学能力为依靠,又以发展、强化其自学能力为目的。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学“入门”介绍必要的知识,对每一个步骤中的自学活动作精心的组织和切实的指导,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知识与趣味相融
由于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学习起来远不如音乐、体育、美术对学生有吸引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學方法,寓教于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师要先简要介绍邓小平,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邓小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要多介绍一些他青少年时代怎样刻苦攻读,怎样立志报国,以及他怎样有文才武略,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事情,让学生从心里佩服他,这时教师再进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感染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为邓爷爷逝世而伤心、难过,这样读者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训练与思想相融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思想教育如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字、词、句、段、篇中去,实现文遭结合,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如《半截蜡烛》以“半截蜡烛”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让学生阅读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一家人保护半截蜡烛的?周旋了几次?让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为保护国家的艰难,表现出一家人为了国家的安危表现出的从容与镇定。
三、阅读与作文相融
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阅读,又要教会学生写作。阅读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石榴》一课,作者开门点题,表达自己对故乡石榴的“爱”,然后写了石榴的枝叶,接着写石榴果,分别按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写出了对石榴果的喜爱。学完之后,让学生按照作者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故乡的一种水果,仿写一篇《我爱故乡的××》,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师与学生相融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教是为了不教”,新世纪的建设者将是具有高素质学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学要面向未来,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和学充分结合起来。如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生通过与例文的对照读懂例话,然后教师要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加以总结,并且引导学生针对各类课文进行归纳中心思想,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掌握知识的能力。
五、课内与课外相融
小学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强,它对于获取新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指导课外阅读和广泛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 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故事书,并对书中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特点作以简介,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故事,写出读后感,再举行一次讲“三国”故事比赛,培养同学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既以发挥、利用其自学能力为依靠,又以发展、强化其自学能力为目的。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学“入门”介绍必要的知识,对每一个步骤中的自学活动作精心的组织和切实的指导,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知识与趣味相融
由于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学习起来远不如音乐、体育、美术对学生有吸引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學方法,寓教于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师要先简要介绍邓小平,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邓小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要多介绍一些他青少年时代怎样刻苦攻读,怎样立志报国,以及他怎样有文才武略,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事情,让学生从心里佩服他,这时教师再进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感染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为邓爷爷逝世而伤心、难过,这样读者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训练与思想相融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思想教育如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字、词、句、段、篇中去,实现文遭结合,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如《半截蜡烛》以“半截蜡烛”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让学生阅读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一家人保护半截蜡烛的?周旋了几次?让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为保护国家的艰难,表现出一家人为了国家的安危表现出的从容与镇定。
三、阅读与作文相融
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阅读,又要教会学生写作。阅读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石榴》一课,作者开门点题,表达自己对故乡石榴的“爱”,然后写了石榴的枝叶,接着写石榴果,分别按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写出了对石榴果的喜爱。学完之后,让学生按照作者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故乡的一种水果,仿写一篇《我爱故乡的××》,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师与学生相融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教是为了不教”,新世纪的建设者将是具有高素质学习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学要面向未来,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和学充分结合起来。如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生通过与例文的对照读懂例话,然后教师要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加以总结,并且引导学生针对各类课文进行归纳中心思想,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掌握知识的能力。
五、课内与课外相融
小学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强,它对于获取新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指导课外阅读和广泛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 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故事书,并对书中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特点作以简介,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故事,写出读后感,再举行一次讲“三国”故事比赛,培养同学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