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8例,将颅内动脉瘤破裂至手术时间≤3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将颅内动脉瘤破裂至手术时间>3d患者纳入非急性期组,急性期组84例,非急性期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颅内动脉瘤破裂等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于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非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于非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以及术后GOS评分情况;结果: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等发生率均低于非急性期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均高于于非急性期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性期组术后GOS评分为(4.56±0.58)分显著低于非急性期组术后GOS评分为(3.01±0.46)分,p<0.05;结论:急性期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非急性期手术,值得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性期;非急性期;手术;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疗效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事件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脑血栓与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常易导致患者死亡[1]。研究发现,急性或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何时为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机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急性期手术治疗其疗效优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2]。为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有效的治疗时机,改善患者预后,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展开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研究,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8例,男54例,女74例,年龄为36岁——70岁,平均年龄为(53.50±3.56)岁,其首发症状均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所有患者均按照CT或DSA检查结果确诊。按照Hunt-Hess标准分级,其中I级3例(2.34%),II级119例(92.97%),III级4例(3.13%),IV级2例(1.56%)。将颅内动脉瘤破裂至手术时间≤3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将颅内动脉瘤破裂至手术时间>3d患者纳入非急性期组,急性期组84例,非急性期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颅内动脉瘤破裂等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 次研究内容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处理。
1.2 方法
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于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非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于非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高血压,行脱水降低颅内压,避免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并于腰大池置管引流。手术入路选择优势供血侧翼点,严格依据《神经外科学》制定的相关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术中尽量将脑池打开,并使用温生理盐水将脑池内积血冲洗干净。术后常规给予患者尼莫地平以避免脑血管痉挛,7d行头颅CT及DSA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以及术后GOS评分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X±s)表示,行t检验,结果均以P<0.05判断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情况比较
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等发生率依次为1.19%、95.24%、,非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等发生率依次为9.09%、72.73%,两组患者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对应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依次为10.71%、4.76%,非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依次为4.55%、2.27%,两组患者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对应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情况比较表[n(%)]
2.2 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情况比较
急性期组术后GOS评分为(4.56±0.58)分,非急性期组术后GOS评分为(3.01±0.46)分,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情况比较表[(X±s),分]
3 讨论
3.1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由于出血因素的影响,常易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如果此时进行手术治疗,不但显露困难,在手术中动脉瘤还会出现再次破裂的危险[3]。为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多行保守治疗,待脑部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行手术治疗。资料显示,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相当多的患者会出现再次破裂,且再次出血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再次破裂的时间为上次破裂4——9d内[4]、[5]。按照传统上先行保守治疗,再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多数患者会在等待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部分患者甚至因此丧失手术治疗的时机。
3.2 在本研究中,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以及术后GO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发现,由于急性期组患者出血时间相对较短,患者颅内动脉瘤与动脉瘤周围的组织粘连相对较少,可充分暴露动脉瘤颈,有利于动脉瘤的分离,使得在夹闭过程中视野清晰,夹闭成功率高。本研究中,急性期组术前腰大池置管引流创伤较小,且能够缓慢均匀地降低颅内压力,不会形成显著的压力差,可有效降低脑疝的发生率。在手术进程中,急性期组较早使用脱水剂,以尽最大可能降低颅内压,并尽可能将脑池打开,释放脑脊液,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力。资料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急性脑积水者约为20——30%,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约为30——90%,而本研究急性脑积水及脑梗塞的发生率均相对较低,其原因与术后应用尼莫地平避免发生脑血管痉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总之,急性期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优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值得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梁永平,王君,李宝民,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和治疗的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01):21-24.
[2]王晓刚,梁国标,梁勇.破裂动脉瘤术中脑室穿刺留置外引流的技术探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01:10-12.
[3]张义,王宇,刘帅.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15,05:7-8.
[4]周秀真.综合化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合并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G CS 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3:128-129,130.
[5]苘辉斌,毕伟平.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2:66-67.
关键词:急性期;非急性期;手术;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疗效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事件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脑血栓与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常易导致患者死亡[1]。研究发现,急性或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何时为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机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急性期手术治疗其疗效优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2]。为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有效的治疗时机,改善患者预后,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展开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研究,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8例,男54例,女74例,年龄为36岁——70岁,平均年龄为(53.50±3.56)岁,其首发症状均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所有患者均按照CT或DSA检查结果确诊。按照Hunt-Hess标准分级,其中I级3例(2.34%),II级119例(92.97%),III级4例(3.13%),IV级2例(1.56%)。将颅内动脉瘤破裂至手术时间≤3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将颅内动脉瘤破裂至手术时间>3d患者纳入非急性期组,急性期组84例,非急性期组4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颅内动脉瘤破裂等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 次研究内容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处理。
1.2 方法
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于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非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于非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高血压,行脱水降低颅内压,避免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并于腰大池置管引流。手术入路选择优势供血侧翼点,严格依据《神经外科学》制定的相关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术中尽量将脑池打开,并使用温生理盐水将脑池内积血冲洗干净。术后常规给予患者尼莫地平以避免脑血管痉挛,7d行头颅CT及DSA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以及术后GOS评分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X±s)表示,行t检验,结果均以P<0.05判断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情况比较
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等发生率依次为1.19%、95.24%、,非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等发生率依次为9.09%、72.73%,两组患者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对应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依次为10.71%、4.76%,非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依次为4.55%、2.27%,两组患者急性期组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等发生率对应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术后脑梗塞、术后脑积水情况比较表[n(%)]
2.2 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情况比较
急性期组术后GOS评分为(4.56±0.58)分,非急性期组术后GOS评分为(3.01±0.46)分,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GOS评分情况比较表[(X±s),分]
3 讨论
3.1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由于出血因素的影响,常易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如果此时进行手术治疗,不但显露困难,在手术中动脉瘤还会出现再次破裂的危险[3]。为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多行保守治疗,待脑部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行手术治疗。资料显示,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相当多的患者会出现再次破裂,且再次出血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再次破裂的时间为上次破裂4——9d内[4]、[5]。按照传统上先行保守治疗,再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多数患者会在等待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部分患者甚至因此丧失手术治疗的时机。
3.2 在本研究中,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术中完全夹闭以及术后GO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发现,由于急性期组患者出血时间相对较短,患者颅内动脉瘤与动脉瘤周围的组织粘连相对较少,可充分暴露动脉瘤颈,有利于动脉瘤的分离,使得在夹闭过程中视野清晰,夹闭成功率高。本研究中,急性期组术前腰大池置管引流创伤较小,且能够缓慢均匀地降低颅内压力,不会形成显著的压力差,可有效降低脑疝的发生率。在手术进程中,急性期组较早使用脱水剂,以尽最大可能降低颅内压,并尽可能将脑池打开,释放脑脊液,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力。资料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急性脑积水者约为20——30%,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约为30——90%,而本研究急性脑积水及脑梗塞的发生率均相对较低,其原因与术后应用尼莫地平避免发生脑血管痉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总之,急性期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优于非急性期手术治疗,值得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梁永平,王君,李宝民,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和治疗的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01):21-24.
[2]王晓刚,梁国标,梁勇.破裂动脉瘤术中脑室穿刺留置外引流的技术探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01:10-12.
[3]张义,王宇,刘帅.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15,05:7-8.
[4]周秀真.综合化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合并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患者G CS 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3:128-129,130.
[5]苘辉斌,毕伟平.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