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的风情都散了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佩玉锵锵,洵美且都”,为了追求盛佩玉,邵洵美将原名“云龙”改为“洵美”,也由此演绎出一生情爱。
  中国商父盛宣怀孙女的凄美爱情
  我清朝出生,祖父是盛宣怀。邵洵美本是我四姑母的大儿子,和我是表兄妹,直到送祖父灵柩到苏州那一年,才第一次见面。
  之后,亲戚们到杭州去玩。我常坐在“清泰第二旅馆”的房门前走廊的摇椅上,洵美偷偷为我拍了张照,直到我读了洵美写的《偶然想到的遗忘了的事情》,才明白了我们早就有缘分。难怪游湖心亭的时候,洵美直对着我笑。
  我18岁了,有几个做媒的被拒绝,结果允许了我与洵美订婚。洵美比我小一岁,是个聪明人,文字好,人长得并不俊,长脸,身材矮了些。家里人说他七岁就能对出他外公盛杏荪的对子。洵美追求我,从名字上就知道了。因我名佩玉,他就将原名“云龙”改为“洵美”。意取《诗经·郑风》中《有女同车》“佩玉锵锵,洵美且都”之句。
  那时他已定好出国留学日期了,时间很紧。我便向洵美提出了条件:不可另有女人(玩女人);不可吸烟;不可赌钱。洵美很诚心,答应能办得到。我呢,当然是守他回来。既订了给他,以后我便成他家的人了。讲定三年回来结婚,他准备上船,当时大约是年龄小的缘故,两个人很高兴,并不觉得三年的时光长。
  洵美在出国前,征得我的同意,合拍了一张照片。我亲自结了一件白毛线背心送他。为此他立即写了一首诗,并将诗发表在《申报》上,这是洵美给我的定情物。
  赴欧洲时,洵美沿途给我寄来一张张异国风情的明信片,加上简短亲切的思念语。回来后他就集成一本诗集《天堂与五月》送给我,扉页印着“送佩玉”三个大字,专为我印的。
  洵美留英的钱是靠收房租拿利息而来的。但天不从人愿,房子突然被大火烧成一堆瓦砾。每月没有了这份收入,只好叫洵美回国。洵美祖母柴太夫人年已60多岁,他们为了要抱曾孙子,所以也叫洵美回来成亲。这下苦了洵美,仅差一年没有得到剑桥的毕业证书。
  他回国带了一幅安格尔的画,一张裸男背面侧坐像,画家签名在画的背面。他说这是悲鸿在画廊发现的,鉴定为真迹,因悲鸿没有钱,劝沈旭奄买下,但之后沈也需要钱花,就转让给了洵美。
  我们结婚很风光。奇怪的是袁世凯之子袁寒云也送来了一份礼,是一套精致的锡果盘,上面罩的是玻璃盖,极漂亮。听说他是类似曹植的文人才子,可惜生错了人家。
  洵美是不用忙碌什么的,每天跑跑书店,夜里看看书,由朋友再介绍朋友,新朋友有徐志摩、张禹九、郁达夫、滕固、章克标、张若谷,画家有刘海粟、闻一多、张光宇三兄弟及汪亚尘、丁悚等。
  邵家请了震旦大学校长马相伯老前辈为证婚人,老人是搀扶着进来的,有一份画报上登了我们的结婚照。
  后来,徐悲鸿夫妇俩回国了。洵美常念的二哥二嫂就是这一对。我和二嫂蒋碧微倒很谈得来,她的法国话中却有宜兴音,说话时牙齿很齐。
  洵美很是喜欢徐志摩这个朋友,还叫我一同去看他的妻子陆小曼。我和她彼此称嫂嫂。她不笑时还算美,笑时微露虎牙,她和推拿医生常一起抽鸦片。志摩意志坚强,才没被他们带上抽鸦片的陋习,大约也是因为他一心专在文学上。
  1929年3月,印度诗人泰戈尔第二次来中国,志摩招待他到自己上海的家里住。小曼告诉我,连墙上都挂了壁毯,完全是印度式的,可老人到晚上却要求睡在志摩的房间里。这样老人睡在中国式的卧室里,而小曼、志摩却睡在印度式的卧室里了。
  一天,洵美同我一起去拜访泰戈尔,并和他们同桌吃饭,吃的是中式自备菜。泰戈尔身材高大,灰白的大胡子散在胸前。志摩、小曼殷勤地招待他,可他们的谈话我听不懂。
  1931年8月,志摩来看洵美。我们的长女小玉才七个月,他见到小玉,把她举起来说:“真结实,可说粗、壮、美!”我们说笑着,充满欢快的情绪。之后,志摩再没有来过,直到传来噩耗,志摩在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而亡。洵美悲痛至极。
  灵柩运回上海,洵美去灵前吊唁,回家流着泪对我说:“听说志摩的指甲里都是泥,可见他从飞机坠下来的时候还没有死呵,他尚有一息,还用手挣扎呢!”
  初夏的一天午饭前,悲鸿和郭有守同来我家,等饭有段空闲时候,悲鸿便提出要为我们画像。不消一会儿,便将洵美的面部轮廓、特点、神态、风度用简单的线条都表达出来了。像画好后,在画的右下方写道:“庚午长夏写洵美弟——悲鸿。”休息了片刻,他提出要为我画像。怕我吃力,叫我坐着,他甚至叫我休息了一会儿再坐着画。
  后来我们去南京,悲鸿夫妇也在,他们住的是座大房子,听说为了作画,他特别造了大画室,如此大的房子要很多钱的。
  美国来的女作家项美丽前来看望我,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喜欢鸦片。项美丽的名字是由她姓名Emily Hohn翻出来的,我们唤她“密姬”,也是洵美为她取的,密姬买了一只猴子,当然是干净的那一种,大约叫“猿”,每出必抱在臂中。
  一直没有告诉洵美,我和杜月笙的老婆——老五有个关系。老五出身贫苦,小时候是我母亲给了她家钱,为我母亲的使女。我母亲有个专梳头的妇人,又将她介绍到一个所在,遇上了杜月笙,那时杜尚未发迹,老五便跟着他走了。一次我的大娘做生日,姆妈向我提出:“老五想见见你,跟她见见吧。”我说:“这次不好见,老五出风头的时候我们相见,好像挖了她的根子。她的脸要过不去的,以后会有机会的。”我心里想,叫我去看这班人,还得去敷衍,我才不高兴呢。
  又一年,洵美和我去北京看徐悲鸿,那时他已和廖静文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廖二嫂很美,穿着时新,比起蒋二嫂大不相同,二哥却比以前老了,发胖了,穿着长袍更显老态。走时他们夫妇俩把我们送到大门口。以后洵美再也没有去过北京,和二哥这也是最后一见了。
  洵美和我还去了罗隆基家,坐在客厅里,他告诉洵美,对面是小会客间,周总理来就在那里坐。过两天请我们一同去八面槽的雨花台点心店吃烧麦。那天,老罗教我们怎样用筷子夹在它的搭头上,其中有一包汤,外面皮子不会破,吃时轻轻咬破皮,先把汤吸了,再品尝,真是名不虚传。
  1958年,我到南京去看女儿,突然得知洵美被抓去审查了,家里被抄。1961年,我在南京接到电报叫我去上海看守所接洵美回家。我高兴得心跳,叫女儿到单位里去借了些钱,因为卖东西也来不及。见到他,可怜他的身体真所谓骨瘦如柴,皮肤白得像洋人。
  能回来就好,我们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不会做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家中书物均被抄去,洵美感到绝望,喘病加剧,送他到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急诊就医。
  1968年5月5日晚上8时28分,洵美永别了人间。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
  
  人物链接:
  邵洵美,生于1906年,逝于1968年。“唯美”派诗人,新月派一员主将,主办多份文艺杂志和两家出版社,接济过不少文人,有“小孟尝”之称。邵洵美的祖父邵友濂历任上海道、台湾巡抚等,嫡亲外祖父是盛宣怀,嗣外祖父李鸿章。
其他文献
刘明康几乎让我改变了对中国企业家的印象。第一次采访是在2001年,身为中银行长的他在香港参加财富论坛。  有英国留学经历的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天他身着深色西装,浅色衬衫,暗码式领带,戴着袖扣,皮鞋擦得极亮,身上散发古隆香水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如果刘走在华尔街,是标准的银行家形象。  中银上市时,我再次采访他,问了一些尖锐的问题。他毫不躲闪,娓娓道来。这是一种风范。西方媒体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因为
期刊
独家千里大追踪  又一资本大鳄垮台真相  2005年,我们的耳边不断传来资本市场上风头最健的人物爆出丑闻的消息。最突出的莫过于张海、马志平及顾雏军等被刑拘。  如今,随着湘酒鬼的实际控制人刘虹被刑拘,公众在感叹又一个资本玩家谢幕的同时,他背后庞大的“成功系”正在崩塌。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一个明星企业家成为阶下囚?到底是制度缺位,还是法律缺位?为什么每一桩资本大鳄的倒台事件,始终都有政府的
期刊
美女主持人眼中的中国商业领袖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顾青,他是久久丫的老总。第一次见面是在2004年底,他特意从上海飞到北京来做节目。  第一次见他,一点儿商界名流的感觉都没有,纯朴有朝气,1米85,黑黑的,说一口上海普通话,穿改良的黑色中山装,更好玩的是,他带了一条桃红色的羊毛围巾。他说他太太说这么穿好看。录像的时候,灯打得特别热,我就说你把围巾取下来吧,他说不,两个小时的节目,一直没拿下来。  他
期刊
财经记者眼中的中国商业领袖  如果有人跟我讨论企业家形象,我的第一反应是:先减肥。   在我的采访经历中,大多数企业家身材臃肿,大腹便便。但也不乏正面典型,比如招商国际总裁傅育宁、深赤湾总经理郑少平、空中网董事长周云帆等,都属于身材匀称、形象健康的楷模。   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形象气质与其公司高度吻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傅育宁,第一次见到他,我就觉得他是典型的英伦绅士,后来才得知他确是被英
期刊
学者眼中的中国商业领袖  在形象方面,能够给我留下记忆的企业家很少。留下记忆的,不是衣着华丽、讲话狂妄,就是身边有很多保镖前呼后拥的企业家。  但是,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他谦和的态度却在我头脑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第一次见到郭树清,是四五年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一个论坛上。我看到一个衣着整齐、长相清秀的人,很安静的坐着,乍一看还以为是一位青年学者。  等到他发言时,我才知道他是
期刊
传记作家眼中的中国企业家  关于中国第一首富黄光裕的所有一切,恐怕都令人兴趣盎然。一个汕头农家子弟,如何创造了中国当代商业史上的财富神话?  不过首富很低调,能单独采访到他的记者寥寥无几,我有幸是那少数派中的一个。    第一印象    记得当我步入如巨型蓝色城堡的北京鹏润大厦18层,走进一扇开启的办公室大门,身着休闲西装、梳着一丝不苟大背头的黄光裕坐在桌后看着我,身边站着一个同样西装革履的男秘书
期刊
博客眼中的中国企业家  我与陈天桥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时间大概是在2002年的时候,那时盛大已经有了一点名气,但因为做的是游戏,口碑并不很好。陈天桥找到我,其实很偶然,因为当时微软打击盗版,陈天桥就到北京找救援,开始找到求伯君,求伯君就说:那你找方兴东好了,他就过来找我。  当时我对陈天桥的第一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其实,我一直觉得整个IT业的企业家都没什么太突出的特质。盖茨也好,钱伯斯也好
期刊
在邮票市场三个春天里,老安在失意与得意中徘徊,最终有了几百万的获利 。  老安的儿子现在就读于英国某大学,每年的各项开支总计约20万元,尽管开支这么大,但是却看不出老安有什么明显的压力。之所以如此,这与老安从6岁便开始集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老安第一次认识到了邮票的经济价值却是出于偶然。一次,老安去北京东华门的马路邮票交换市场,发现有人在高价兜售“文革”邮票给外国人,成交价竟然高达120元外
期刊
中国商业领袖想说的话  北大的校领导来方正集团参观,觉得装修很“豪华”,我就跟他解释:有两种公司,一种是给别人投资的公司,另一种是拿别人的钱干事的公司。这两类公司从办公条件上就可以看出明显不同。  拿别人钱干活的公司,因为投资者不希望把钱花在“面子”上,需要你精打细算,所以办公环境比较“经济、实用”。但是投资型的公司为了显示其实力,一般都比较注重形象,在美国,即使是几个人的基金,其办公环境的豪华程
期刊
中国广告现在还是个专业,而在国外,广告是一个行业。  “拿到客户不是成功,做好客户才是成功。”   这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贩卖的年代,只要你有足够的“本钱”:资本的本钱、身体的本钱、智慧的本钱、甚至灵魂的本钱。  他们制造繁荣,也制造虚幻;  他们可以让最新的产品流行,也可以让过气的产品走俏;  他们可以让人毫无顾忌地掏钱,也可以让人轻而易举地变成消费的奴隶。  他们是全新的阶层代表,他们是时尚的幕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