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课外独立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生的家庭作业主要存在作业形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合理、家长的家庭作业观和指导方式存在漏洞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改善当前中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的对策:增强作业布置主体的多元性和方式的多样性;丰富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改变作业评价机制;家长参与家庭作业指导时对度的把握;以及家长、老师、学生三者关系的协调。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家庭作业 改进策略
家庭作业是既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连接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要纽带。笔者通过自制问卷《中学生家庭作业的问卷调查》,对赣州及周边市区的四所中学,随机选取32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开放性访谈,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减轻儿童的课外负担,发挥家庭作业的积极功效。
一、实现家庭作业布置主体的多元性和布置方式的多样性
调查显示,家庭作业的选题、完成方式及评价均由教师都是教师一人在起主导作用,较大程度忽略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学生主客观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家庭作业内容布置和方式选择,发挥其在家庭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作用。在与学生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家长的意见,开创一条集教师、学生、家长意念于一体的和谐家庭作业布置方式。同时,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还应注意不同学生群体和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作业布置的方式尽量做到层次性、多样性、可选择性,让优秀生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让“贫困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师布置作业可分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
二、加强家庭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树立科学发展的家庭作业观
现在的家庭作业类型太倾向于与考卷挂钩,不是抄写或书面练习就是让学生背诵,这一类作业在学习初期可以巩固已学知识,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从这类作业中找到乐趣和情感体验,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在家庭作业的内容上和形式上做出改变。在考虑适合学生的家庭作业方式上,笔者比较赞同艾尔菲·科恩的观点,合适的家庭作业包括三种:合适的家庭活动、通常不被想象成是家庭作业的家庭活动以及阅读。前两者主要倾向于像猜谜、烹饪一样的小游戏小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书面抄写,儿童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大都需要家长们的陪伴和引导,有助于加强家长与儿童、家长与学校的联系。第三种作业是让学生去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真正的书籍,而不是大量缺乏背景脉络的散文),通过持续地阅读,帮助学生成为更娴熟的读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同辈群体积极交流。此外,家庭作业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业设计的价值功能应该定位在学生以后在社会群体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能,这与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也是相一致的。
三、改革作业评价机制,提倡赏识教育、凸显人文情怀
通过家庭作业教师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还能借以家庭作业为纽带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的批改时尽量避免批改方式的单一性和机械性,不要一味的为追求效率只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钩或打分。研究表明,教师激励性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作业评价观:不要只着重于学生作业的对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在批改作业时多给学生写一些建议和激励性评价,若学生作业问题较为严重时,也可采取面批的方式,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发现问题所在,但在面批的过程中依然强调以赏识性评价为主。同时,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实行交叉性评价方式,可采取自批、精批、面批、互批、家長批等形式,尝试零作业批改。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一人在批改作业中的标准片面化,还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家长在参与学生家庭作业时应注重度的把握,并依照学生的变化及时做出策略调整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差异性对儿童的行为、自我意识及个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会给儿童的学习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如家长过度参与给儿童带来压力造成做作业时过度紧张,或者家长在进行作业指导时表现出的生气和失望也会使儿童情绪受到感染。因此,家长应注意在参与儿童家庭作业过程中把握好“度”,尽量避免给儿童增添额外的作业负担,尽可能地多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参与过程中家长还应注意控制个人情绪,多鼓励孩子增强其信心,增加交流沟通的次数,在儿童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时及时进行疏导。此外,家长的指导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级的变化、年龄的变化、成绩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
五、增强家校沟通,妥善处理好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虽然家长有权干预孩子的家庭作业,但在家长教育观念与学校或教师教育观念出现偏差时,笔者建议家长不要采取过于偏激的方法,家长和校方之间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儿童的学业和成长。教师和家长需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家长有问题、有想法可以向老师反映,若存在分歧也可与教师商量;教师也应当考虑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并给予家长工作一定支持。而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和作业观念,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情绪的调节,有负面情绪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如果三方都能相互理解、相互协调保持和谐稳定的相处模式,相信家庭作业改革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艾尔菲·科恩.项慧玲,译.家庭作业的迷失[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家庭作业 改进策略
家庭作业是既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连接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要纽带。笔者通过自制问卷《中学生家庭作业的问卷调查》,对赣州及周边市区的四所中学,随机选取32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开放性访谈,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减轻儿童的课外负担,发挥家庭作业的积极功效。
一、实现家庭作业布置主体的多元性和布置方式的多样性
调查显示,家庭作业的选题、完成方式及评价均由教师都是教师一人在起主导作用,较大程度忽略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学生主客观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家庭作业内容布置和方式选择,发挥其在家庭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作用。在与学生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家长的意见,开创一条集教师、学生、家长意念于一体的和谐家庭作业布置方式。同时,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还应注意不同学生群体和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作业布置的方式尽量做到层次性、多样性、可选择性,让优秀生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让“贫困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师布置作业可分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
二、加强家庭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树立科学发展的家庭作业观
现在的家庭作业类型太倾向于与考卷挂钩,不是抄写或书面练习就是让学生背诵,这一类作业在学习初期可以巩固已学知识,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从这类作业中找到乐趣和情感体验,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在家庭作业的内容上和形式上做出改变。在考虑适合学生的家庭作业方式上,笔者比较赞同艾尔菲·科恩的观点,合适的家庭作业包括三种:合适的家庭活动、通常不被想象成是家庭作业的家庭活动以及阅读。前两者主要倾向于像猜谜、烹饪一样的小游戏小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书面抄写,儿童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大都需要家长们的陪伴和引导,有助于加强家长与儿童、家长与学校的联系。第三种作业是让学生去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真正的书籍,而不是大量缺乏背景脉络的散文),通过持续地阅读,帮助学生成为更娴熟的读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同辈群体积极交流。此外,家庭作业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业设计的价值功能应该定位在学生以后在社会群体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能,这与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也是相一致的。
三、改革作业评价机制,提倡赏识教育、凸显人文情怀
通过家庭作业教师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还能借以家庭作业为纽带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的批改时尽量避免批改方式的单一性和机械性,不要一味的为追求效率只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钩或打分。研究表明,教师激励性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作业评价观:不要只着重于学生作业的对错,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在批改作业时多给学生写一些建议和激励性评价,若学生作业问题较为严重时,也可采取面批的方式,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发现问题所在,但在面批的过程中依然强调以赏识性评价为主。同时,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实行交叉性评价方式,可采取自批、精批、面批、互批、家長批等形式,尝试零作业批改。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一人在批改作业中的标准片面化,还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家长在参与学生家庭作业时应注重度的把握,并依照学生的变化及时做出策略调整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差异性对儿童的行为、自我意识及个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会给儿童的学习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如家长过度参与给儿童带来压力造成做作业时过度紧张,或者家长在进行作业指导时表现出的生气和失望也会使儿童情绪受到感染。因此,家长应注意在参与儿童家庭作业过程中把握好“度”,尽量避免给儿童增添额外的作业负担,尽可能地多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参与过程中家长还应注意控制个人情绪,多鼓励孩子增强其信心,增加交流沟通的次数,在儿童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时及时进行疏导。此外,家长的指导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级的变化、年龄的变化、成绩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
五、增强家校沟通,妥善处理好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虽然家长有权干预孩子的家庭作业,但在家长教育观念与学校或教师教育观念出现偏差时,笔者建议家长不要采取过于偏激的方法,家长和校方之间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儿童的学业和成长。教师和家长需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家长有问题、有想法可以向老师反映,若存在分歧也可与教师商量;教师也应当考虑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并给予家长工作一定支持。而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和作业观念,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情绪的调节,有负面情绪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如果三方都能相互理解、相互协调保持和谐稳定的相处模式,相信家庭作业改革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艾尔菲·科恩.项慧玲,译.家庭作业的迷失[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