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今天很荣幸邀请到著名作家王蒙老师到国家图书馆来,一起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题。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王蒙老师的到来并跟我们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王: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题。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正在日新月异地前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纠结和新的问题,令人忧心。譬如干部作风问题尤其是贪污腐败,社会上一些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也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以致我们的传媒竟然需要不断讨论:如果碰到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应不应该把他扶起来?未免有点骇人听闻了。
   它使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讲究学习,听到正义之事不去实践,知道不对的地方也不去改,这是我所担忧的。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当今的世道人心和我们的精神生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讨、宣扬与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似乎少有疑义与异议。不过,它能不能使我们对价值的认知更丰富、更充实、更深刻、更心贴心,更富有吸引力、凝聚力与说服力,是目前值得讨论的问题。
  主持人:您讲的很有道理,现在所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意义,关键是如何认知它。
  那么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哪里呢?换句话来说,我们所寻找的核心价值观,应该立足于何处呢?
   王:价值观不是随便提出来的,它的根据是历史、文化、生活,是人民,尤其是人心。人心里面本来就有对于好坏、善恶、美丑、真伪评判的一杆秤。核心价值应该是从人心当中提炼、挖掘、概括出来,然后又经过社会精英、中央,经过许多有志于培育世道人心的人士的研究和准确的、合乎实际的概括,从而成为社会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一个凝聚点、生命线,成为社会认知的一个最大公约数——我们可以以此分清好坏、善恶、美丑、真伪。
   所以,要想把核心价值观倡导好、学习好、践行好,就得想办法去探索人心,发掘人心,优化人心。价值认知要到内心和灵魂里面去找,而不是从文件和书本上,更不是从国外的说法里去找。人心里面价值的积淀和价值的基因,已经成为价值选择的根基,甚至变成了一个本能。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人心的影响潜移默化、陶冶熏染,作用无法估量。
  主持人:您倡导核心价值观应该从传统文化提炼和挖掘,那么是不是就是单纯要强调传统文化,又如何看待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呢?
   王:今天我着重谈的是传统文化,但是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一提倡传统文化,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得不得了,后来新文化运动、革命文化把这么好的传统文化破坏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认为今天应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五四”以来以民主、科学、爱国为代表的新文化,和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弘扬的雷锋精神整合而不是对立起来,然后我们的文化才有繁荣和发展的希望。
  
  王:近现代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停滞、封闭以及一些严重问题,有识之士做了严肃、沉痛的反省和批判。国人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尤其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正在实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一方面,我们要吸收全世界各种好的东西,绝不能停步;另一方面,我们在坚持革命的文化、批判的文化、雄辩的文化的同时,还要发展复兴与创新的文化、渐进与包容的文化、建设性的正能量的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提倡建设,特别是正能量的建设。过去很多政治运动里面都强调“破”字当头,但是今天,包括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我们是“立”字当头,要寻找我们人心当中最美好、最积极的东西——我们现在面临着这样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近现代以来,由于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传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一度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多人甚至以为它都消失了。那么今天我们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一次直面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它是日渐式微还是依然活跃的存在呢?
   王蒙:有人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屡遭挫折、批判和嘲笑,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悲惨,甚至有些中国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认为言过其实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就引用了孔子的话,说:“礼失而求诸野”。由于东周的动乱与分裂,孔子说,表面上看周礼已经不存在了,已经失落了很多,但是周礼在四野的老百姓当中并没有流失。也就是说,在广大的老百姓当中,仍然还保留着古道热肠、仁义道德等古老而美好的人际关系文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是说批判一下、骂一下、叹息一下就没了,它不会的。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以地方戏为例,忠孝节义的思想经常有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深入人心。戏里面忠奸是分明的;有节操的人和投机分子是分明的;讲正义、讲道德、讲义气和卖友求荣的卑劣小人、奸贼的区别也是分明的。老百姓很讲究这个。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仍然被人民所肯定,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劝善诫恶仍然被人民所拥戴。
   现在的事例也很多。我一个老朋友的妻子,兄弟姊妹5个,她是最小的,家里有一个比她大20来岁的大哥。父母临死时,大哥向老人做了保证照顾好几个弟弟妹妹,之后打工赚钱养家,一直没有结婚。后来弟弟妹妹全都上了大学,成家立业。在他快60岁的时候,把弟弟妹妹都找来了,说:“我今天找你们来,要告诉你们一件事——我想结婚。”弟弟妹妹们全都给他跪下了。这个故事让我热泪盈眶。我们或许会说:这位大哥对自己太残酷了。然而,仍然很多中国人首先都会选择重承诺,尤其是对父母重孝心,对幼弱重爱护。这样的人和事,我们都能从民间发掘出来。
  主持人;通过您刚才聊得那些话,我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宝矿,里面的资源太丰富了,可以丰富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它。要说人心不古,那么多的价值失范现象,我想是不是可以说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您可以给我们进一步讲讲二者的联系吗?
  王:我很同意。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仁政、王道(即政治文明)中加深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解;从恕道、礼治以及老庄的学说中加深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从仁的教育、美德的重视中加深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与认同。所有这些虽然有所区别,但都有相通之处。
  
  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古代的中国梦就是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礼记·礼运》篇里讲的“大同”,是中国古代非常高级的中国梦。不光孔子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也有类似的讲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老子认为,有余的应该稍微往下压一压,要帮助那些弱势的人和群体。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客观上带有为被压迫被剥削阶级说话的性质,其实与国家消亡、政党消亡的共产主义理想遥相呼应。孙中山先生当年提出来“以建民国,以进大同”,也把“大同”当作最高的理想。可见,与欧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的知识界比较容易接受共产主义理念,并非偶然。
   第二,价值观是一种心性之学。
  价值在哪里?传统在哪里?在人们心中。我们讲道德、仁义,首先要学着把心治好、培养好、陶冶好、塑造好,让心性充满价值认定,达到高度的自觉和自律,达到慎独的状态,即使是一个人独处,也要用自己所信奉、接受的价值观来行事、选择。如果建立了以仁义为特色的心性,就能从根源上消除荒谬,消除反人类、反社会的种种可能,消除黑暗和愚昧。
  
  为了和人心相结合,就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同时又能够做到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所寻求的价值,不是自我封闭起来的价值,不是一个浅显的口号,而是带着这些价值和美好的心性向全面小康发展,向改革开放发展,向现代化发展,不是停滞,不是复古,而是开拓与创新。
   第三,仁、德、礼、义、廉、耻的治国思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仁政与礼治的提倡,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对于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正是当下所讲的政治文明。如果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与卜键的《明世宗传》,人们会大为惊奇:皇帝有时候想做一个事儿,底下老臣跪一片,全反对。所以这种文化监督、道德监督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特色。当然,不能仅有这个,我们还必须以法制、制度的监督为基础。今天来说,越是领导干部就越要成为践行核心价值的模范。老子讲“行不言之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身教胜于言教”。权力要关在法律与制度的笼子里,也要关在道德与文化的笼子里,这样就从“不敢”上升到“不想”了。
  
  第四,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是事事恰到好处,准确正常,过犹不及。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反对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
   第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我做起。
  对于公共交通、食品安全、医患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有些人往往一提起就大骂一通。但是请问,骂人的人自己做得怎样呢?也许从来没有反思过。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孔子说“见其过而内自讼”,意思是如果看到什么事做得不好,看到他人的过失,先在自己内心进行思想斗争,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不要碰到不好的事就先骂别人。为什么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孙中山说“知难行易”呢?知与行,确实有一段距离,但你反求诸己,首先你自己的心性向仁德方面靠拢了,你就有了践行的可能,事物就可以向好的方面发展了。
  主持人:谢谢您,王蒙老师。从您的讲述中我们领悟到传统文化中有深入人心的价值认知。并且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我想,传统文化中爱人、济众、亲民、义理、仁政、温良恭俭让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就是中国人理想的政治文明。从传统文化中我们还看到了天下为公、恭谨、礼治、信义、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容,这些都有助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现,也使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文化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王:是的。但是要明白我们提倡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照搬传统,不是向后看,不是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更不是否定革命文化。我们不能把弘扬传统与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对立起来,要通过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充实、丰富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这本身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转化。
   最后,今天给大家讲的可以归结为四句话,每句话四个字:人心可用、世道可兴、传统可取、开拓可新。首先要相信人心,相信人民,相信民族,人心当中能挖掘出美好的东西,能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对接与吻合,这样我们的世道和社会就会更加兴旺与发达。其次,传统是可取的,其中有许许多多能够感动、教育、说服人们的美好东西。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重复老话,背三字经,或者是穿汉服,我们并不是向后看,更不是复古,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缺陷与不足有一个符合现代标准的认知。总之,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为了全面小康的成功,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的成功。
  主持人:非常感谢。
  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其他文献
每当回忆起自己在抗战中的经历,91岁的抗战老兵张彦彬依然记忆犹新。“很多事,在我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回忆起来都还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曾经押送冈村宁次的侄子山田井马。”张彦彬老人说。  1944年1月,张彦彬在清东军分区独立团二营五连任副班长。一天,他们连队接到团里的一个任务:到潍县北部的海边草洼地将一个日本战俘押解到清东军分区。连里将任务交给了张彦彬所在排。  关押日
期刊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农村,1960年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时年22岁。生前任沈阳军区工兵第10团运输连4班长。  早在1962年春,我所在单位——军委沈阳通信学院选派5名同志去听雷锋模范事迹报告,之后我们收听了他们带回的雷锋报告录音。雷锋那带有湖南腔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有意思。雷锋参军前是个好学生、好工人,参军后是个好战士,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我们打
期刊
6月29日,王丹萍是一名护士,在发现一个不省人事的老人时,一边给老人按压胸口,一边嘴对嘴给老人吹气。一次次的按压,老人嘴里吐出很多白沫和呕吐物。王丹萍用毛巾擦干净,又将手指伸老人的嘴里清理。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人的情况仍旧没有好转,持续的心肺复苏术消耗了王丹萍大量的体力,到最后,她已精疲力竭,双臂因体力透支不停颤抖,脸色发青,可王丹萍依然不肯放弃,一直坚持到救护车来,并随行送老人到医院。
期刊
患脑溢血的爱人像大山一样颓然倒下,不会说话的爱人用左手笨拙地寫下她的名字,不会走路的爱人像小孩子般跌跌撞撞、蹒跚学步,想学走路的爱人用两个小时走完300米的距离,只为看到她满脸欣喜……。  4年前,灾难和重创击中了她的爱人、她的家庭。  4年间,她从最初的孤身无助到终于直起腰板。  她收获了爱人奇迹般的日渐康复。  她收获了各项业务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骄人业绩。  她收获了遇到灾难全力承受的面对苦难
期刊
【英模小传】 “狼牙山五壮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向老君堂方向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连队留下马宝玉等5人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战斗,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
期刊
她只用一双手和一只七星罐,能让因受风寒突然卧床不起的青少年在瞬间下地行走,能让癌症患者化疗、放疗后受损的白细胞上升,能给大医院都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患者带来轻松和快乐……  有人说她是神医,有人说她是神手。  她总是笑着说,我没有那么神,我只是学到了老祖宗留下的经络与血脉贯通医术的一点皮毛而已。  她叫张凤一,一个很漂亮的名字,就像她的人一样漂亮。其实了解她的人都知道,最美丽的还是她那颗善良、时刻充
期刊
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最紧要的是把4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革命军人应该有个什么样?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要求也各有所侧重。新的历史时期,习主席提出着力培养“有灵魂、
期刊
2月某日下午,编辑部来了一位90后志愿者(以下简称90后)。他说他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热心的年轻志愿者。但在学雷锋的问题上一直很迷茫,特别是网上一些东西,让他们对雷锋的事情真假难辨。听说北京有了《雷锋》杂志编辑部,特意前来探个究竟。这位90后提出的问题还带有一些普遍性,有必要找知道真情的人回答他提出的一些问题。刚好,雷锋生前战友、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到北京开会,做客编辑部。记者特意把这位9
期刊
最近,雷锋班现任班长向《雷锋》杂志编辑部打来电话,同意与《雷锋》杂志和北大爱心学生联手共筑微公益爱心互助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爱心书屋,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图书、衣物和学习生活用具。前不久由雷锋班和北京大学爱心学生捐建的爱心书屋,已经在抚顺市清源县邱家窝棚小学正式落成。雷锋班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募捐,用捐款为邱家窝棚小学购买了700多本书籍和书架。近日,由《雷锋》杂志从中搭桥,由军
期刊
本刊讯 记者韦虹羽报道6月2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经中国党建网批准,由爱心企业家为主体的雷锋文化联盟在京正式启动。来自祖国各地的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600多人汇聚北青会议中心,共同庆祝雷锋文化联盟的诞生。  雷锋文化联盟由本刊理事长谢可明和爱心企业家戚金龙、李立相、李峰威、孙秋立、姚春鹏等人共同发起,目前已赞助出版《雷锋》号杂志6期,发行量突破10余万册;组建全国的士学雷锋车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