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大发明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我们在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物品,却是大大便利了人类生活的重要发明,还有些改变了战争进程,或者为人类战胜疾病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不经意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促进了人类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发展,虽经百年沧桑,它们历久弥新,依然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贡献。
  拉链
  拉链又称拉锁,它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发明,简单到极致,没有比它更实用的替代品。这也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9世纪末的一天,美国机械工程师贾德森和妻子参加聚会,却因穿衣系扣耽误时间而迟到。他闷闷不乐,决心发明一种连结所有扣子的装置以节省时间。路边狗的狂叫给了他灵感:把扣子换成交错的犬牙,就能全部连起来。于是,贾德森依样画瓢设计了第一条“拉链”。
  然而这个样式不被认可,因为它不稳定,容易突然松开,使人难堪。后来瑞典移民森贝克把齿牙改成勺斗状——顶端凸起而末端凹下——只要一滑,左右齿牙就完全嵌合,牢牢扣在一起。反复修改后,1913年森贝克命名为“无钩式二号”,并申请了专利。
  就在这一年,在巴黎举行的飞行表演上,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导致一场飞行事故,机毁人亡,法国军方从此禁止军装钉纽扣。森贝克瞄准这次机遇,大力推广“无钩式二号”拉链。一战时,配拉链的军服深受美国军方欢迎,之后逐渐得到公众认可。
  1923年,才有了今天这个名字“拉链”。一家公司销售配拉链的长筒靴,为起个形象的名字,想到Zip这个拟声词——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产品更名为Zipper(拉链)靴,还注册了ZIPPER拉链商标,后来Zipper(拉链)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产品的总称,并沿用至今。
  抽水马桶
  世界上最早的抽水马桶诞生于16世纪,由教士哈林顿发明,但是不被认可,因为它过于简单,没有存水弯,经常散发恶臭。
  1775年,钟表匠卡明改进这个设计,添加了阀门装置,做出冲水式抽水马桶。后来几番改进,得益于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令》,抽水马桶开始得到普及。
  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抽水马桶大受欢迎。80多万人排队等待,只为了体验坐一下的感觉。几年后,伦敦就有20多万抽水马桶运转,但地下排水系统没跟上抽水马桶的发展。它不能处理固体粪便,导致下水道沉积了一层厚厚的糊状物。
  1858年夏天又热又干,泰晤士河水量锐减,污物堆积如山,冲不走了。这导致著名的“伦敦大恶臭”,连国会都被熏得不得不休会。之后,伦敦大力改造排水系统,终于跟抽水马桶相匹配。
  1898年,抽水马桶做了最后一次大改进,英国水管工克拉普加装了储水箱和浮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从此,抽水马桶的结构固定下来,直到今天。
  火车车钩
  1804年至今,火车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你知道车头怎么“带”一节节车厢吗?
  火车车头与车厢,以及车厢与车厢之间,全靠车钩相连。它是一种挂钩,有连结、牵引和缓冲的作用。
  除高铁动车组外,世界上主要铁路列车都使用詹氏自动车钩(握手车钩),这是1868年美国人詹内发明的,于1873年确认专利。在此之前,车钩大都需要手工操作,要求很高的技巧和力量,很不方便。看到人与人握手,詹内受此启发,设计了一个小装置,车钩两两一碰就能锁死,既能传递拉力也能传递推力,简单实用。
  中国在1890年前后引进詹氏车钩,1950年代实现全部机车自动车钩化,至今仍在使用。当然,高铁动车组已经改用封闭式新型车钩。
  车钩引进中国时还有一段插曲。当时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开创“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名满华夏。国人看到“詹氏车钩”,联想到詹天佑,认为是詹天佑发明的。传言越传越广,以致詹天佑亲自出面澄清谣言,而且主编词典时还将“詹氏车钩”改译为“郑氏车钩”,以免国人误读。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也是生活常用药。它药效迅速,很少发生过敏反应,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清热、镇痛、抗炎药,也是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它用途非常广,能清热镇疼,消炎抗风湿,治疗关节炎,抗血栓,临床用于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1898年,它刚上市就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1899年应用于临床,正式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从此以后,阿司匹林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成为历史悠久的清热镇痛药。
  关于阿司匹林的发明人,还有一段辛酸往事。1934年,霍夫曼宣称他发明了阿司匹林,但犹太化学家艾兴格林提出反对。当时正值二战前夕,德国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更不愿承认阿司匹林发明者是犹太人,于是把功劳全部归于霍夫曼一人,为“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甚至为堵住艾兴格林的嘴,把他关进了集中营。
  二战结束后,艾兴格林又提出发明权的问题,但不久后他去世了,此事石沉大海。然而天理昭昭,英国医学家斯尼德几番周折进入了拜耳公司实验室,他查阅全部档案后,为艾兴格林正名,恢复其作为阿司匹林发明人的名誉。
  双管霰弹枪
  霰(xiàn)弹枪是指无膛线(滑膛)并以发射霰弹为主的枪械,枪口径在12~20毫米之间,射程在20~100米左右,高命中高致命,是近战的高效武器。军队、警察、特种兵都有配备。因“霰”和“散”字形接近,大部分国人误读“散弹枪”,但军队官方无此说法。
  霰弹枪开创于19世纪末,旧称猎枪或滑膛枪,有时也称为鸟枪,它一般为内置击锤的水平双管枪。它使用广泛,从军用、警用,到民用,至今100多年,几乎没什么变化。
  1950年代,美国研制出著名的雷明顿M870霰弹枪,其价格实惠、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而广受欢迎,大量装配美国军警两界,及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公安大量使用的97式霰弹枪就是雷明顿M870仿制品。
  伯奈利M1超级90霰弹枪制造于1980年代,基本结构为传统的双管形式。枪管用镍铬钼钢制成,内膛镀铬。除了材质,基本结构原理没什么改变。
  近百年来,对霰弹枪的改进只体现在加点导轨、装点附件方面。斯托格双管霰弹枪于2009年上市,号称战术双管枪,有平双、立双版本,加装瞄准器等附件装备。这与100多年前霰弹枪刚出生时的差别也不大。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科学前沿最热点的研究领域,它构成许多光怪陆离的科幻故事,人们醉心其中。  然而,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先驱,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影响非常不好,将给人类带来十大危害。  No.10 致人大量失业  近年来,机器代替人,已成事实。大到汽车制造,小至自助服务终端,都有这种趋势。  当机器配上人工智能,它就能自动更新,人类被代替的趋势,愈演愈烈。这将造成失业工人大量涌现,只有少数人从
期刊
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心的伤害,还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准则,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  从2001年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这个词就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10多年来,这股黑色势力在全球蔓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国们无一幸免。尤其是近期,在俄罗斯、巴黎、马里、美国加州等地相继发生了系列恐怖袭击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又再一次被刷新了。  其实,恐怖主义给世界的威胁远远不止鲜血
期刊
现在,无线网络几乎无处不在了,它是人类目前短距离通信的最重要途经。和有线网络不同,无线网络采用电磁波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通信看不见、摸不着,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就会出现许多必需的或者有趣的研究项目,这使得无线网络成为计算机科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在全世界,数不清的科学家研究着怎样使无线网络变得更快、更可靠,或者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无线网络。如今,在这个竞争激烈、男子汉居多的计算机学术界,一位肤白
期刊
谋杀之都  说起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你会想到哪里?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基本上,你会想起的地名大概都跟战争有关。但是,有这么一个地方,它虽然处于非战争区,每天却依然有诸多无辜的生命死去。它就是洪都拉斯的第二大人口城市圣佩德罗苏拉。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全球最危险的城市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圣佩德罗苏拉的人口大约有100万,据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169个杀人犯。2011年,光是死于谋杀
期刊
话语的力量  美国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被诊断为癌症,他的主治医师自以为幽默地说:“你体内有定时炸弹。”没想到,这句话却像一颗子弹打中了病人,并且时刻回响在他耳边。结果,病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六个月后去世。尸检和解剖后,医生意外发现他根本不到死的时候,因为癌变的肿瘤仍然很小,尚未扩散。  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我将因癌症而死的想法。假如那位主治医师说话婉转
期刊
平日里,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视觉和听觉去感受这个世界,而忽略了嗅觉所带来的感受。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着如何去看、如何去听,以致于我们养成了习惯:要用眼睛去识别视野内的每一个事物甚至角落,或者用耳朵去倾听周围所有的声音甚至噪音。然而我们忘了,嗅觉才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感官。  平均每天,我们都要呼吸2万多次来维持生存,而那些被我们吸入的空气,经过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转换,就会变成我们的嗅觉。那么,
期刊
在中国,很少有中学生知道冯祖鸣这个人,但在美国,他却是数学教育界中的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从2003年到2013年,冯祖鸣一直是美国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队的主教练,这10年时间里,在他的指导下,美国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队有了长足的进步,几乎每年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稳获前三名,而在2015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美国队破天荒地击败了老牌劲旅中国队,拿到了第一名。这时冯祖鸣虽然已经卸任了美国奥数主教练一
期刊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你的大脑是多么好被愚弄。  “眼明手快,动作敏捷”,这是大多数人对魔术师的印象,要不然怎么解释那些忽而有、又忽而没有的奇妙魔术呢?不过,神经科学家会告诉你,真正的奥秘是魔术师们深谙“障眼法”。  在我们大脑的视觉皮层神经元区域,有两个不同的神经元系统调整着大脑的视觉信息,“刺激联接”神经元群体增强了某个视觉信息的显示后,“抑制联接”神经元则会自动抑制其他信息的显示。这就意味着,人
期刊
野生动物不怎么喜欢人类,因为人类的存在总让它们感觉“压力山大”。有数据显示,人类靠近企鹅的时候,企鹅心脏跳动速度会加快。人离开后,它们的“小心脏”得花上七八分钟才能恢复如初。靠近不了企鹅,那就远观呗,这对普通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但科学家可要头疼了, 因为无法靠近意味着没办法获得近距离的观察数据。所以,他们想出了派“间谍”的方法。把摄像机装到假企鹅的肚子里,就制造出了“企鹅间谍”。  每个“企鹅间谍
期刊
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书先看题”,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标题成了争夺眼球的关键。编辑们为了吸引读者,常常毫无底线地写出些标题,比如“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淡定帝’无视大楼垮塌继续表演”,但内容其实严重不符,前者实际上是一张路人拖着印刷了李湘头像的代言宣传纸袋;后者不过是一个男子表白不成,伺机报复的刑事案件。不过,读者们却像一条条小鱼一样,一次次被诱饵引诱上钩,遇到这样噱头十足的新闻,还是照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