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是沉痛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是感伤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可以是愤怒,“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可以是夸张的,“孤臣霜发三千丈,每歲烟花一万重”;可以是讽刺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可以是欢快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不过,这些诗中的数字,仅是作“镶嵌”之用,真正的数字诗,必须是以数字为主体,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可以解读为是一个长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为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着早一点与心上人见面,可是路还长着呢,心理描写得非常准确。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个位基数词全无遗漏,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用此作为蒙童读物,真是一举两得。
电视台曾播放过的《宰相刘罗锅》,其中有一处情节:乾隆皇帝手持一朵鲜艳的红花,将花瓣一片片地剥落抛撒,口中念念有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刘墉信口接了一句,“飛入草丛都不见”。众人大笑。这出戏编得并不好,红花飞入草丛怎会都不见?明显有疏漏之处。
故事的“原产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正在借酒赏梅,便进前求饮。秀才们有眼不识泰山,道是诗人聚会,不会写诗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长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咏雪诗来,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骂成“一片”了,说道:“你这俗子是否只认识数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出,秀才们顿时大惊失色。白雪飞入号称“香雪海”的孤山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种深邃苍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构思,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数字诗”。
不过,这些诗中的数字,仅是作“镶嵌”之用,真正的数字诗,必须是以数字为主体,如南朝民歌中的“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可以解读为是一个长途行者的倦歌,他在不停地算里程;也可理解为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男子的情歌,期盼着早一点与心上人见面,可是路还长着呢,心理描写得非常准确。
另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个位基数词全无遗漏,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用此作为蒙童读物,真是一举两得。
电视台曾播放过的《宰相刘罗锅》,其中有一处情节:乾隆皇帝手持一朵鲜艳的红花,将花瓣一片片地剥落抛撒,口中念念有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刘墉信口接了一句,“飛入草丛都不见”。众人大笑。这出戏编得并不好,红花飞入草丛怎会都不见?明显有疏漏之处。
故事的“原产地”是出自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一冬日,他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正在借酒赏梅,便进前求饮。秀才们有眼不识泰山,道是诗人聚会,不会写诗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长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咏雪诗来,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骂成“一片”了,说道:“你这俗子是否只认识数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出,秀才们顿时大惊失色。白雪飞入号称“香雪海”的孤山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种深邃苍茫的意境,奇特精妙的构思,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数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