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几点心得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聋哑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是关乎到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在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下面本人谈谈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几点经验,供同行们商讨。
  
  一、完善德育工作,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
  
  1、通过学习,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广泛,而在诸多素质中道德素质是最主要的,它决定了其他素质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动力源泉。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形成特殊学生完整的人格和培养特殊学生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为他们将来能独立生活于社会打下基础。基于这一点,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特殊教育理论,思想得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得以破除,克服传统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弊端,不断探索单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通过讲故事、谈话、讲解等方法,帮助聋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领会教材说明的道理,接受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情感上发生飞跃和升华;通过讨论、表演、实践活动、调查等形式逐步引导聋哑学生把所接受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3、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进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如何,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措施,也依赖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
  
  二、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
  
  为了使聋哑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在教学中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每当老师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聋哑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和鼓舞。老师的这种爱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而且也能够促使聋哑学生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内在的动力,积极去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反之,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带着厌恶感,特别是那些差生在老师的眼中是包袱、负担,那么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必定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在思想品德中分层次的心理素质培养
  
  1、低年级的养成教育
  聋哑学生因受其生理条件的限制,获取信息量少,更容易表现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由于学生年龄小,又是在娇纵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同龄的伙伴,往往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合群”的心态。因此,合群心理的培养,人际交往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愉快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使聋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中年级自我意识的培养
  中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薄弱。而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由于听视觉的缺陷,与之相反,自卑感却困扰着大部分的聋哑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感到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势必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克服自卑感,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途径。
  3、高年级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
  比起健全孩子,聋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处在这一时期的聋哑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家庭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往往更脆弱,更容易灰心丧气。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人生逆境十有八九”,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探索聋哑学生心理健康之路才刚刚起步,需要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从观念上牢牢树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思想意识,并且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与聋哑学生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我相信特教学校思想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焕发 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
期刊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我们的母
期刊
教学工作是一份耐心细致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学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应如何适应新形势,促进英语学困生尽快赶上来,提高其英语成绩呢?几年来,我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思索、分析、总结,采取了以下一些补救措施:    一、“英语学困生”现象分析    现在大多数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课本内容简单、句型较少,总得说来整体
期刊
经过多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发现: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我认为少年儿童耐力训练有很大的必要性。  耐力素质是指人在长时间工作或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学生跑不动、跑不长,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耐力素质低下代表了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机能低下,而这会使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高致命性的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学生、学校之所以对这种危害没有重视,是因为危害造成的大面积的后果往往现在不发生、看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初中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就必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首先就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课堂外对学生持续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使之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成为学习英语的引擎机和原动力。  关键词:兴趣 渲染 导入 纯化 新型师生关系 课外活动    一、
期刊
新形势下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于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把握新教材的有效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的前提下,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指出了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有效性 教学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不容易学会,细究原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理念陈旧,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教学理念,为地理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在教学中,把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适时引入课堂,是落实这些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事件的选择、切入的角度、材料的整合、引入的时机等,都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一、利用突发事件,整合教学资源  汶川、玉树等地突发地震,中国船只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等热点事件,持续时间短,时效性
期刊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新课程”)的制订和实施,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由传统课程体系向现代课程体系转化的标志。它不仅在内容结构、课程目标等方面作了重大改革,而且注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转化,更区别于旧有的教材体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我认为应该正确处理好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因而必须突出“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