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其基本方法,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初中生参差不齐的学情,在生物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本文尝试从利用地域资源、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和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生物知识的“生活化”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陈克福在《略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一文中指出:“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两者建立相互联系,并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从而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认识生物,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课堂实验有三十多个,若每个实验都让学生完成,在缺少资金的农村初中是无法做到的。但农村丰富的生活资源却能弥补这一不足,生活化生物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利用地域资源,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庄志光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只是按照教案或教参的设计,按部就班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更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教与学的完全分离,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然而,农村初中拥有独特的环境资源,生物教学更容易贴近生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这一地域的资源优势,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花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上这一节课时,恰好是水稻开花的季节,而学校的大路两旁是大片的稻田,于是我事先到稻田里摘了一把稻花当作教具。
同学们看着我手里的“稻穗”直摇头说:“这是稻穗,不是稻花。”我笑笑说:“不开花哪能结果呢?”水稻花期短,每一朵稻花看起来就像一粒粒稻谷一样。接着,我分发给每一个学生1~2朵稻花,让他们动手掰开外边绿色的“花瓣”,看看里边的结构——水稻花没有花瓣,只有两片稃片。
“啊,真的是花!”一片寂静之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随着议论声的停止,我故意问:“真的是花吗?”有同学说:“对,我看到了很多雄蕊。”另一位同学说:“我找到了雌蕊,它的柱头黏性很大。”我为同学们的细心观察感到惊喜,他们把风媒花的特征都找出来了。
在实物的帮助下,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同学们掌握了如何区分虫媒花与风媒花。这种教学既有效又节省成本,而且我观察到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学得津津有味,这种亲身探索的体验使他们学得有趣,学而有效。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让其收获知识与成功
实验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帮助学生验证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情况,从而对知识起到检验、巩固与加深的作用。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首先教师要身先士卒。关于“微生物”一节的教学,我在上课前准备了自酿的一盒酸奶。同学们大多数认为,酸奶都是从商场里买回家的,酸奶是由厂家生产的,而老师竟然自己能酿制酸奶,这也太奇特了吧。上课时,同学们特别崇拜,课也听得特别认真。于是,我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酸奶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一来,我的拿手好戏触发了学生的动手冲动,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感受到了生物知识“生活化”的乐趣。
如果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么理论知识就容易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实践了。我让同学们尝一口酸奶的味道,再分发给每位同学一小杯酸奶,这就是菌种。我让同学们回家后根据学到的知识自酿一杯酸奶,第二天带来学校——当时是夏天,细菌繁殖快。次日午习课,我走进教室,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老师,看看我酿的酸奶。”“老师,尝尝我的。”……“同学们,别急,也别尝,等我检查后再品尝。”检查中,我发现部分同学的酸奶不合格,不能品尝。
“老师,我是按你教的步骤做的,怎么会不合格呢?”
“老师,我也是,怎么也不合格呢?”
我问制作不合格的同学,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说着话,再检查下他们所用的盒子是否密闭。原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在搅拌过程中说话,喷出来的唾沫一同搅进牛奶,导致杂菌出现;盒子不密闭,乳酸菌就无法正常发酵。
通过这次动手经历,同学们累积了经验,也懂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动手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训练其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一个脑、手、眼并用的过程。
三、用实物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其感性认识
认识生物界是从各种生活现象开始的,而增加实验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为其生物素养的完善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实物可以帮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教学。
为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时,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解剖观察鸡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器官”。由于条件有限,实验无法进行,但为了让学生能对“器官”这个概念产生相关的感性认识,从而概括出其概念,上课前,我准备了几个桔子。课堂上,当我把桔子拿出来时,同学们的眼睛放出了光芒,我知道同学们被我带来的道具吸引住了。当我把桔子解剖完时,大胆的同学还把桔子肉给吃了。于是同学们对于“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这个概念即刻就记住了,感觉一点都没有难度。整节课同学们高度兴奋,学习热情高涨。
其实,适时准备一些实物增加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并不难。教学“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时,我带去了大白菜,在掰大白菜的過程中,同学们自己找到了答案,并设计实验完成了探究。
江燕芬说:“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生活化生物教学定能使学生获益匪浅,因为这种教学实践不仅能让他们越来越喜欢上生物课,学科成绩会有质的提高,而学科素养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刁俊明,廖富林.新理念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克福.略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2).
[3]庄志光.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1).
[4]江燕芬.浅谈小学新课导入方法[J].科技信息,2012(4).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陈克福在《略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一文中指出:“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两者建立相互联系,并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从而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认识生物,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课堂实验有三十多个,若每个实验都让学生完成,在缺少资金的农村初中是无法做到的。但农村丰富的生活资源却能弥补这一不足,生活化生物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利用地域资源,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庄志光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只是按照教案或教参的设计,按部就班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更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教与学的完全分离,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然而,农村初中拥有独特的环境资源,生物教学更容易贴近生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这一地域的资源优势,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花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上这一节课时,恰好是水稻开花的季节,而学校的大路两旁是大片的稻田,于是我事先到稻田里摘了一把稻花当作教具。
同学们看着我手里的“稻穗”直摇头说:“这是稻穗,不是稻花。”我笑笑说:“不开花哪能结果呢?”水稻花期短,每一朵稻花看起来就像一粒粒稻谷一样。接着,我分发给每一个学生1~2朵稻花,让他们动手掰开外边绿色的“花瓣”,看看里边的结构——水稻花没有花瓣,只有两片稃片。
“啊,真的是花!”一片寂静之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随着议论声的停止,我故意问:“真的是花吗?”有同学说:“对,我看到了很多雄蕊。”另一位同学说:“我找到了雌蕊,它的柱头黏性很大。”我为同学们的细心观察感到惊喜,他们把风媒花的特征都找出来了。
在实物的帮助下,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同学们掌握了如何区分虫媒花与风媒花。这种教学既有效又节省成本,而且我观察到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学得津津有味,这种亲身探索的体验使他们学得有趣,学而有效。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让其收获知识与成功
实验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帮助学生验证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情况,从而对知识起到检验、巩固与加深的作用。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首先教师要身先士卒。关于“微生物”一节的教学,我在上课前准备了自酿的一盒酸奶。同学们大多数认为,酸奶都是从商场里买回家的,酸奶是由厂家生产的,而老师竟然自己能酿制酸奶,这也太奇特了吧。上课时,同学们特别崇拜,课也听得特别认真。于是,我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酸奶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一来,我的拿手好戏触发了学生的动手冲动,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感受到了生物知识“生活化”的乐趣。
如果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么理论知识就容易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实践了。我让同学们尝一口酸奶的味道,再分发给每位同学一小杯酸奶,这就是菌种。我让同学们回家后根据学到的知识自酿一杯酸奶,第二天带来学校——当时是夏天,细菌繁殖快。次日午习课,我走进教室,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老师,看看我酿的酸奶。”“老师,尝尝我的。”……“同学们,别急,也别尝,等我检查后再品尝。”检查中,我发现部分同学的酸奶不合格,不能品尝。
“老师,我是按你教的步骤做的,怎么会不合格呢?”
“老师,我也是,怎么也不合格呢?”
我问制作不合格的同学,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说着话,再检查下他们所用的盒子是否密闭。原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在搅拌过程中说话,喷出来的唾沫一同搅进牛奶,导致杂菌出现;盒子不密闭,乳酸菌就无法正常发酵。
通过这次动手经历,同学们累积了经验,也懂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动手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训练其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一个脑、手、眼并用的过程。
三、用实物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其感性认识
认识生物界是从各种生活现象开始的,而增加实验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为其生物素养的完善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实物可以帮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教学。
为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时,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解剖观察鸡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器官”。由于条件有限,实验无法进行,但为了让学生能对“器官”这个概念产生相关的感性认识,从而概括出其概念,上课前,我准备了几个桔子。课堂上,当我把桔子拿出来时,同学们的眼睛放出了光芒,我知道同学们被我带来的道具吸引住了。当我把桔子解剖完时,大胆的同学还把桔子肉给吃了。于是同学们对于“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这个概念即刻就记住了,感觉一点都没有难度。整节课同学们高度兴奋,学习热情高涨。
其实,适时准备一些实物增加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并不难。教学“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时,我带去了大白菜,在掰大白菜的過程中,同学们自己找到了答案,并设计实验完成了探究。
江燕芬说:“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生活化生物教学定能使学生获益匪浅,因为这种教学实践不仅能让他们越来越喜欢上生物课,学科成绩会有质的提高,而学科素养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刁俊明,廖富林.新理念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克福.略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2).
[3]庄志光.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1).
[4]江燕芬.浅谈小学新课导入方法[J].科技信息,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