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23—01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
1. 中职多被视为无奈选择,社会招聘屡遭轻视。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鄙视职业技能者的陈旧教育观、人才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 “人人成才”的思想得到推崇,但由于受人们长期的思想观念的惯性影响,也难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对技能人才的排斥。其次,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家长及学校片面追求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等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随处可见,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私立高校越办越多,上大学已不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正是由于“高学历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作祟,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只是解决当前多数学生不可能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升学现状,因而在观念与政策上漠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严重萎缩。生源越来越少,中等职业学校势必会降低升学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2. “双证”优势难以体现,上升渠道日趋狭窄。虽然中职教育就业火爆,但社会上的较低认可使其不能有力推动社会阶层流动,关键就在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健全,直接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3. 生源质量不理想,教学效果难以完美呈现。由于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的风气,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学历即能力,或认为可通过招聘高学历工作者提高本单位用人水平,招聘时盲目追求高学历,致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失去大量合适的应聘机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因此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大量潜在生源为此不得不选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通过在高考中厮杀进入大学以求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家长也会迫于就业和社会的压力,忽视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子女的长处而放弃职业教育之路,令子女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就业率,就业率又是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生源质量不高,就会对学校招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
1. 国家财政支持是保障。2012年秋季之后,我国农村学生、城市中的涉农专业或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都可接受免费的中职教育。这项政策的出台,不仅能以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式促进农村发展,也凸显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青睐,还能减轻经济困难家庭的负担,让更多的适龄群体接受中职教育。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两点:1.做好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让新的助学政策家喻户晓;2.要注意全程监督政策实施,大力防范助学资金被挪用。
2.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三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三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和常规管理,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首先,扩大招生范围,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落实温总理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指示精神,着力抓好“两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其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要全力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使毕业生有一个稳定适合的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学校的信誉度和吸引力。
4.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当前课程知识的快速更新对资深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要将教师的在职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同時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上岗前需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系统学习,接受过至少一年严格的专业训练,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并掌握一定的执教技巧,再通过统一的考核之后方能上岗。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23—01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
1. 中职多被视为无奈选择,社会招聘屡遭轻视。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鄙视职业技能者的陈旧教育观、人才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 “人人成才”的思想得到推崇,但由于受人们长期的思想观念的惯性影响,也难以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对技能人才的排斥。其次,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家长及学校片面追求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等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随处可见,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私立高校越办越多,上大学已不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正是由于“高学历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作祟,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只是解决当前多数学生不可能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升学现状,因而在观念与政策上漠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严重萎缩。生源越来越少,中等职业学校势必会降低升学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2. “双证”优势难以体现,上升渠道日趋狭窄。虽然中职教育就业火爆,但社会上的较低认可使其不能有力推动社会阶层流动,关键就在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健全,直接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3. 生源质量不理想,教学效果难以完美呈现。由于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的风气,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学历即能力,或认为可通过招聘高学历工作者提高本单位用人水平,招聘时盲目追求高学历,致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失去大量合适的应聘机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因此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大量潜在生源为此不得不选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通过在高考中厮杀进入大学以求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家长也会迫于就业和社会的压力,忽视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子女的长处而放弃职业教育之路,令子女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就业率,就业率又是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生源质量不高,就会对学校招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
1. 国家财政支持是保障。2012年秋季之后,我国农村学生、城市中的涉农专业或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都可接受免费的中职教育。这项政策的出台,不仅能以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式促进农村发展,也凸显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青睐,还能减轻经济困难家庭的负担,让更多的适龄群体接受中职教育。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两点:1.做好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让新的助学政策家喻户晓;2.要注意全程监督政策实施,大力防范助学资金被挪用。
2.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三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三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和常规管理,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首先,扩大招生范围,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落实温总理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指示精神,着力抓好“两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其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要全力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使毕业生有一个稳定适合的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学校的信誉度和吸引力。
4.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当前课程知识的快速更新对资深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要将教师的在职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同時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上岗前需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系统学习,接受过至少一年严格的专业训练,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并掌握一定的执教技巧,再通过统一的考核之后方能上岗。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