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行政改革中看海南农垦改制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行政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总的说来我国的行政改革主要围饶中央与地方关系、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管理进行相应调整,适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政府的要求。海南农垦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缩写,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不断改革,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行政改革 农垦改制
  
  行政学意义上的我国行政改革,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来看,我国行政改革基本上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管理进行相应调整,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政府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以及后来的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的行政改革
  
  严格地说,新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脱胎于革命年代中共根据地的政权体制,并受前苏联集权模式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经历了八次较大的以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
  (一)我国现行中央与地方行政机关管理体制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的分立,国家行政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现行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
  首先,行政决策权由中央行政机关行使,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则负责决策的执行。其次,国家行政在地方的推行,绝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地方行政机关,仅在极少数领域实行垂直管理。最后,我国不存在国家行政与地方行政的严格划分,所有的公共事务都归属于国家;地方行政机关大多接受双重领导,既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
  (二)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难于保证国务院主管部门政策的执行。由于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地方行政机关没有直接指挥权,更缺乏对地方政府的直接控制,因而,当地方行政机关不执行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政策时,并没有相应的机制纠正。
  2、难于保证地方行政管理的统一与协调。由于在主管事务上,地方各行政机关分别受国务院主管部门领导,因而不利于地方政府的统一管理,容易造成各自为政,有些领域的管理还难于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3、难于控制地方政府的规模。政府对政府,部门对部门的管理思路,极易造成机构林立,规模失控。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规模庞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双重领导体制的直接产物。
  我国现行中央与地方管理体制容易造成政府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现象,政府效能低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解决我国现行中央与地方管理体制问题的方法
  解决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关键在于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职能部门间的垂直领导,精减重复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中的行政部门,提高行政效能。我国行政改革的理念、方向及深度,必将从单纯的政府职能转变、机构与人员精简等,转化为在深化行政改革和建设政治文明的框架下,结合西方理论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逐步触及并着力解决公共管理结构性、本质性问题,从而全面刷新和提升公共治理水平。从长远来看,我国政府必然脱离公共服务的管制者、命令者、控制者、指挥者的角色,并逐步成为服务者、推动者、合作者、促进者,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人为逻辑起点,真正构建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与可治理的和谐社会。
  解决我国现行管理体制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下放政府权力,转变政府职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央政府就不断地向地方政府下放经济管理、财政收支、人事管理权限,不仅从经济利益、权力责任方面大大调动了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而且使政府权力设置、事权划分更加科学、合理,适应了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国情和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形势。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改革的核心。
  围绕着权力下放、转变职能这个行政改革的重点,我国各级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方式、人事制度等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改革。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并逐步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精简政府机构,把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改为宏观调控部门,即减少乃至取消其行政审批权限,调整和撤消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行政监督、政务公开、惩治腐败的机制,促进政府运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干部队伍。
  总的来说,我国行政改革适应政府主导的社会整体性转型,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的角色定位,我国行政改革使我国政府必然脱离公共服务的管制者、命令者、控制者、指挥者的角色,并逐步成为服务者、推动者、合作者、促进者,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人为逻辑起点,真正构建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与可治理的和谐社会。
  
  海南农垦改制
  
  (一)海南农垦改制的背景
  海南农垦全称海南省农垦总局建立于1952年,是“屯垦戍边”的产物,目前已经形成以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旅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群体。海南农垦拥有土地1282万亩,占海南全省的1/4,橡胶园总面积363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垦区现有职工、家属103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254万人。垦区自办一批文教卫生和社会事业。其中包括:中专5所,普通中学97所,小学450所,医院94所,农垦公安局及其分局、派出所109个;另带管三个镇和一个乡。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海南农垦就像一个“小国家”,在海南鼎盛一时。20世纪70年代,占据海南省1/4土地、1/8人口、遍布海南全省18个县市的海南农垦还是海南经济的中坚力量,但现在它却逐渐变成一头戴着镣铐的大象,对海南全省GDP的贡献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超过40%下滑到不足7%。
  (二)造成海南农垦改制的原因
  第一,农垦的日益衰落与其现行的体制有关,体制限制和机制不灵束缚了农垦人的手脚。农垦是由农业部和海南省双头管理。地方各职能部门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时领导,既不利于国务院主管部门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地方行政管理的统一与协调。另外,政府办企业,是为企业戴上手铐;企业办社会,又为企业戴上脚镣。原先在垦区种植300株橡胶树一年净挣3万元,而现在种植900株一年也只能带来6000元的收入。
  第二,垦区权力下放艰难。垦区现行的管理体制是“省部共管”体制,“省部共管”是指,省里管农垦局级干部任免,农业部管资产、经营和发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政出多门,各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海南农垦的“省部共管”体制也同样出现这样的现象,“人”和“事”不统一、责任不对等,结果农垦系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独立“王国”,中央管不到,省里又管不了。这同样为“大象”附加上新的镣铐,垦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日益老化。
  第三,企业职能和社会职能无法分开。和全国其他农垦系统一样,这个1952年就成立的“屯垦戍边”的农垦,在经历半个多世纪之后,越来越受累于庞大的社会开支。截至2003年底,全垦区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73亿元,每年垦区社会负担开支达10亿多元,庞大的社会开支使得这个曾经是推动海南经济的发动机最终出现故障。
  (三)海南农垦改革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是由“农业部和海南省共管”转由海南省管。正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同,先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直属管辖问题,避免出现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地方行政机关没有直接指挥权,缺乏对地方政府的直接控制导致的中央政策执行不到位,地方缺乏自主权的问题,同时精减重复的政府机构部门,提高政府效能。
  第二步,在5年过渡期内完成企业职能和社会职能分开。垦区改革要分清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以往的控制、管制与命令转变为服务、推动与合作。把对垦区的束缚解除,让其能向前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三步,在新的体制框架下,形成海南最大的以橡胶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对海南农垦来说,在管理权限下放、社会职能和企业职能分离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恢复和解放海南农垦的生产力。海南农垦的经济支柱一直是橡胶产业,而橡胶产业中占主体地位的有一直是国有橡胶。因为在国有橡胶园干活日益不划算,曾经的胶工不再愿意为农场干活,许多人都放弃农场的工作,出外打工自谋生路,农场不得不聘用内地打工农民割胶,收益因此不断下降。形成以橡胶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使农场胶工有了承包橡胶园的权力,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改善了胶工自己的生活水平。
  我国行政改革最终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将依法施政贯穿于行政管理全过程,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海南农垦的改制同样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变革的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率高产出的垦区,重建推动海南经济发动机的地位,让垦区人民和社会受益。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先进理论,不断进行大胆探索,坚决而稳妥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塞谬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
  [2]詹姆斯•W.费斯勒等.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新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文静,张艳斌.从行政生态学的视角看中国行政改革重点[J].中共市委党校学报,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精准营销是当代营销中一个重要的营销模式。文章在对精准营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精准营销的精准顾客沟通特点和类型,对其沟通模式进行描述,并指出了其适用条件。  关键词:精准营销 精准顾客沟通 模式    精准营销通过精确的市场定位、现代技术手段保障及关心顾客的长期个性化沟通模式,综合目前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高效物流等工具,以求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精准营销使企业摆脱繁杂
期刊
摘要: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运用三个方面,对现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做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国内学者应借鉴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深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中。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概念界定 分类 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国外研究的文献已经颇丰,而在国内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文从利益相关者
期刊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对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观点提出了挑战,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公司治理理念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公司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公司治理 和谐社会 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由于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的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公司治理伴随着“公司的触角”渗透到了中国社会
期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定,“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重要工作任务,也必将为破解一系列“三农”问题提供一条好途径和好方法。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基层第一线工作的乡政府干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让农民增收更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评价乡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和践行
期刊
摘要: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财务契约的研究正逐步成为财务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因此,规范和理顺企业财务契约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文章将对财务契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契约理论 财务契约 债务契约    财务契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司财务研究领域,我国的财务契约研究刚刚起步,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契约理论在财务与会计领域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介绍了基于风险的IT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背景,并建立起了一套企业IT治理的理论框架,涵盖企业IT治理的目标、环境、结构和实施方式,以期对推动企业信息化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IT治理 风险 审计 IT目标 企业目标    近年来,IT治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基于风险的IT治理模式,已逐步证明是一种改善和提高企业IT治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期刊
摘要: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文章从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公允价值应用的几个具体准则入手,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提出规范公允价值应用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于20
期刊
生活费规范化管理,是指依据现行的财务标准制度,按照统一的工作规程,实现生活费管理正规、有序的活动过程,是我军财务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强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活费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中央军委关于“保生活”的重要指示  加强对生活费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是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军委一直十分重视生活费的供应保障和
期刊
军队会计监督是军队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其主体是军队会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客体是军队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资金运动,即军队各单位各项经费收支活动和财产物资的管理活动。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加强军队会计监督,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军队财务管理以及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军队会计监督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军正立足于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相应
期刊
所谓国家安全,就是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主权、领土、社会制度、社会准则、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利益不受威胁。因此,国家安全即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领土安全,也包括科技安全、文化安全、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任何主权国家来说,对国家安全的关注都是整体性的和安全性的。  然而,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安全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重点。长期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