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要在“灵魂深处”重视孩子的学习
据调查,高中半数以上的学生想让数学“滚”出高考,初中生也大都谈论这个问题。现在有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等理科科目,倒也确实是事实。
父母如果自己对学数学这事认识不够,就很难指导孩子,就像盲人引导盲人,一起跌进阴沟里。
我有一个女同学,教语文教了二十多年,她的孩子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可就是数学不行。她费了很多心思,也想了很多办法。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她家孩子学不好这门课的原因。后来,我从她的自言自语中找到了原因。
她动不动就爱说:“其实吧,学习数学真没有什么用,在生活中用不着数学。我没有学好数学,不是照样生活得很好!”她的自言自语反映的正是她对待学习数学的真正态度,她时时处处去贬低数学的价值,抱怨数学过难过深。
于是,她的孩子也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思索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话比任何人说的话都有力量,虽然声音小得别人根本听不见,可对于自己来说却是震耳欲聋。
只要认真地去学习,即使速度慢一点,也远远胜过浪费时间在怀疑上,也能迎头赶上。
为了让自己偷懒,心里得到安慰,就否定数学的作用。否定它的作用,当然就不想去用时间,就会更加学不好。
从低幼阶段抓好数学
在低幼阶段,家长会认为数学太简单,孩子不用,也不值得去持续努力。做不好简单的事,难的题也就不会做。孩子受这种想法影响,不倒霉才怪。
还有的父母,在孩子低年级时考满分,十分高兴。但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孩子自己心里也明白),除了分数,做题时间也是一个考虑的重点问题。花20分钟答100分的孩子跟花了60分钟考100分的孩子相比,两者的熟练程度和理解能力相差很大。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考100分就感到高兴,不要求孩子持续努力的话,到了五六年级,问题会越积越多,再补救的话,大人和孩子心里更烦。
明智的父母会从分数背后看出真正的重点,不满足于孩子考了个满分,就算孩子没有考满分,也会对他的努力态度表示慰劳和赞赏。这样的父母,有大智慧。
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学习数学的父母其实很少,一点也没有用过功的孩子也很少,但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没有学好呢?
没有捷径,只有持续努力
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持续学习”。朗读教科书,经常练习、及时复习,这样在低幼时能够迅速提高成绩,可是很多提高上来的孩子没再持续下去,等再想努力时,短时间的努力根本看不出效果,没有效果就开始找理由放弃,包括一开始我所说的“自言自语”:学数学有用么?
人说白了还是懒,一直在找简单的方法做一件事,头脑中都残存着不劳而获的思想。在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女大学生中就风靡吃冰激凌减肥法。这是一种根本不起作用的方法。
这种“观念”随处可见,说做任何事情都有快捷、简便的方法,可以迅速减肥40斤,迅速一夜暴富,几乎用不着怎么努力,不断寻找快捷的方法就是到树上找鱼,教猪去飞。
我们迫不及待地采用更快更容易的方法,然后当它们行不通时,我们便会感到震惊。我们也愿意相信高考尖子生的谎言:“我没有做过课外辅导,只是忠实于课本,认真听老师讲课。”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除非有人提出要求,否则他们是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
他们的借口是:“我已经会了,不用再学习了。”实际上是如果不持续,不及时复习,不学习新的知识,原来学会的也很快就忘掉,再学习新的知识时,就听不懂了。
用“持续的努力”去建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明白学习需要持续努力的,当然是好上加好,但是大部分孩子容易放弃,说累了、明天再学等等。说到底,数学学习上面临的挑战就是这些细微问题,所以要培养孩子持续的活力。一旦抵抗住了屈服和放弃的诱惑,孩子的身心就会升腾出一股股新的力量。
在学习数学这条路上,如果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过,数学学习之路当然是艰难的,不安和痛苦会一直继续陪伴着学习者。如果碰到困难,不怕困难,学习之路反而是平坦的。
培养孩子好的生活态度,骨子里有上进心,不期望不劳而获,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去持续努力,就能提高成绩。
据调查,高中半数以上的学生想让数学“滚”出高考,初中生也大都谈论这个问题。现在有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等理科科目,倒也确实是事实。
父母如果自己对学数学这事认识不够,就很难指导孩子,就像盲人引导盲人,一起跌进阴沟里。
我有一个女同学,教语文教了二十多年,她的孩子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可就是数学不行。她费了很多心思,也想了很多办法。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她家孩子学不好这门课的原因。后来,我从她的自言自语中找到了原因。
她动不动就爱说:“其实吧,学习数学真没有什么用,在生活中用不着数学。我没有学好数学,不是照样生活得很好!”她的自言自语反映的正是她对待学习数学的真正态度,她时时处处去贬低数学的价值,抱怨数学过难过深。
于是,她的孩子也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思索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话比任何人说的话都有力量,虽然声音小得别人根本听不见,可对于自己来说却是震耳欲聋。
只要认真地去学习,即使速度慢一点,也远远胜过浪费时间在怀疑上,也能迎头赶上。
为了让自己偷懒,心里得到安慰,就否定数学的作用。否定它的作用,当然就不想去用时间,就会更加学不好。
从低幼阶段抓好数学
在低幼阶段,家长会认为数学太简单,孩子不用,也不值得去持续努力。做不好简单的事,难的题也就不会做。孩子受这种想法影响,不倒霉才怪。
还有的父母,在孩子低年级时考满分,十分高兴。但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孩子自己心里也明白),除了分数,做题时间也是一个考虑的重点问题。花20分钟答100分的孩子跟花了60分钟考100分的孩子相比,两者的熟练程度和理解能力相差很大。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考100分就感到高兴,不要求孩子持续努力的话,到了五六年级,问题会越积越多,再补救的话,大人和孩子心里更烦。
明智的父母会从分数背后看出真正的重点,不满足于孩子考了个满分,就算孩子没有考满分,也会对他的努力态度表示慰劳和赞赏。这样的父母,有大智慧。
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学习数学的父母其实很少,一点也没有用过功的孩子也很少,但为什么这么多孩子没有学好呢?
没有捷径,只有持续努力
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持续学习”。朗读教科书,经常练习、及时复习,这样在低幼时能够迅速提高成绩,可是很多提高上来的孩子没再持续下去,等再想努力时,短时间的努力根本看不出效果,没有效果就开始找理由放弃,包括一开始我所说的“自言自语”:学数学有用么?
人说白了还是懒,一直在找简单的方法做一件事,头脑中都残存着不劳而获的思想。在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女大学生中就风靡吃冰激凌减肥法。这是一种根本不起作用的方法。
这种“观念”随处可见,说做任何事情都有快捷、简便的方法,可以迅速减肥40斤,迅速一夜暴富,几乎用不着怎么努力,不断寻找快捷的方法就是到树上找鱼,教猪去飞。
我们迫不及待地采用更快更容易的方法,然后当它们行不通时,我们便会感到震惊。我们也愿意相信高考尖子生的谎言:“我没有做过课外辅导,只是忠实于课本,认真听老师讲课。”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除非有人提出要求,否则他们是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的。
他们的借口是:“我已经会了,不用再学习了。”实际上是如果不持续,不及时复习,不学习新的知识,原来学会的也很快就忘掉,再学习新的知识时,就听不懂了。
用“持续的努力”去建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明白学习需要持续努力的,当然是好上加好,但是大部分孩子容易放弃,说累了、明天再学等等。说到底,数学学习上面临的挑战就是这些细微问题,所以要培养孩子持续的活力。一旦抵抗住了屈服和放弃的诱惑,孩子的身心就会升腾出一股股新的力量。
在学习数学这条路上,如果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过,数学学习之路当然是艰难的,不安和痛苦会一直继续陪伴着学习者。如果碰到困难,不怕困难,学习之路反而是平坦的。
培养孩子好的生活态度,骨子里有上进心,不期望不劳而获,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去持续努力,就能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