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人们普遍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的德育教育中发展空间极大。文中通过针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能力进行探究,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为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25-01
1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的必要性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追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是中华民族几千来横亘不变的思维模式及价值取向,也是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对学生德育基本停留在对学生在校安全、卫生、纪律、仪容仪表等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德育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指明了学校德育的方向,也指出了学生德育的目标。它解决学校德育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也让学校德育有了丰富的内涵。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
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乏感恩的传统文化。知恩,才可能感恩;感恩,才可能向善。感恩是人格品德;感恩是公共道德,是社会责任;懂得感恩,就懂得爱,可让人生境界升华,让人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我们要教会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要有报恩之心,更要有感恩之行。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教师,关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2.2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中职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大致上可归结为:一是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是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3 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
3.1 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对德育教育认识匮乏
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差、知识储备匮乏、自身修养不足等特点。一旦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由于缺乏升学压力,学习认为与学校管理普遍较为宽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厌学情绪感染性强,德育教育态度差;其二,厌学情绪与德育教育相互排斥,使得学生德育教育的兴趣很难培养,学生普遍存在“德育无用”的认知。此外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也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和不够重视的现象。
3.2 不良习惯多,违纪犯罪率高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存在抽烟、酗酒、旷课、早恋、网瘾、打架斗殴、传播淫秽视频等现象。
3.3 对学习缺乏动力,生活自理能力差
学生在初中时就是“双差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上技工院校只是学技术,不用学理论,导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了,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4 中职学校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
4.1 学校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修为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民族精神,就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管理者要更加清醒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优秀的中国傳统文化,结合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2 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中职学校要把德育系统工程的大厦建筑到一个极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里,就要营造环境育人的德育氛围。高质量的德育种子只能根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土壤里,才能长大成型。在培植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时,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有形塑造,在学校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学校每一面墙都成为德育渗透的好工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无形塑造,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具体做法是:把学校的制度、纪律条例内化为学生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活动,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和良好习惯,使学生把真心的爱内化为美的心态、好的个性和正确的行为,再升华为各种能力,最终达到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4.3 注重文化自觉养成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培养文化自觉养成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自身文化及来源有“自知之明”,能客观公正评价自己;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然后再提升,再反思,就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事实证明,有良好自觉性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德育等都会有优秀的表现。因此,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注重文化自觉养成的培养。只有这样,德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改良中职德育教育方式,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普遍遵循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然而中职德育教育却普遍存在缺失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等现象。因此在进行中职德育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将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到中学生教育守则中,明确德育教育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规范;第二,高度重视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传统文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中职德育教育当中,使其与中职校园文化活动相统一,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参与力度;第三,适当举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当前我国每年都有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活动,对于提升人们道德修养、改善社会风气、树立感恩、正义、勤劳的社会理念,同样在中职教育当中,将一些优秀的德育模范进行积极宣传对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极为重要;第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宣传突进,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使其深入人心,进而影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其自身修养。
结束语
总之,中职生正处在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融的路径研究[J].欧阳登科.中国成人教育.2015(08).
[2] 浅议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意义及构建[J].黎大勇.现代交际.2015(08).
[3]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郭海秀.卫生职业教育.2015(21).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25-01
1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德育模式的必要性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追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是中华民族几千来横亘不变的思维模式及价值取向,也是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对学生德育基本停留在对学生在校安全、卫生、纪律、仪容仪表等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德育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指明了学校德育的方向,也指出了学生德育的目标。它解决学校德育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也让学校德育有了丰富的内涵。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
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乏感恩的传统文化。知恩,才可能感恩;感恩,才可能向善。感恩是人格品德;感恩是公共道德,是社会责任;懂得感恩,就懂得爱,可让人生境界升华,让人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我们要教会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要有报恩之心,更要有感恩之行。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教师,关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2.2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中职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大致上可归结为:一是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是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3 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
3.1 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对德育教育认识匮乏
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差、知识储备匮乏、自身修养不足等特点。一旦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由于缺乏升学压力,学习认为与学校管理普遍较为宽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厌学情绪感染性强,德育教育态度差;其二,厌学情绪与德育教育相互排斥,使得学生德育教育的兴趣很难培养,学生普遍存在“德育无用”的认知。此外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也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和不够重视的现象。
3.2 不良习惯多,违纪犯罪率高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存在抽烟、酗酒、旷课、早恋、网瘾、打架斗殴、传播淫秽视频等现象。
3.3 对学习缺乏动力,生活自理能力差
学生在初中时就是“双差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上技工院校只是学技术,不用学理论,导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了,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4 中职学校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
4.1 学校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修为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民族精神,就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管理者要更加清醒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优秀的中国傳统文化,结合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2 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中职学校要把德育系统工程的大厦建筑到一个极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里,就要营造环境育人的德育氛围。高质量的德育种子只能根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土壤里,才能长大成型。在培植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时,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有形塑造,在学校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学校每一面墙都成为德育渗透的好工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无形塑造,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具体做法是:把学校的制度、纪律条例内化为学生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活动,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和良好习惯,使学生把真心的爱内化为美的心态、好的个性和正确的行为,再升华为各种能力,最终达到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4.3 注重文化自觉养成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培养文化自觉养成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自身文化及来源有“自知之明”,能客观公正评价自己;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然后再提升,再反思,就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事实证明,有良好自觉性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德育等都会有优秀的表现。因此,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注重文化自觉养成的培养。只有这样,德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改良中职德育教育方式,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普遍遵循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然而中职德育教育却普遍存在缺失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等现象。因此在进行中职德育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将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到中学生教育守则中,明确德育教育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规范;第二,高度重视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传统文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中职德育教育当中,使其与中职校园文化活动相统一,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参与力度;第三,适当举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当前我国每年都有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活动,对于提升人们道德修养、改善社会风气、树立感恩、正义、勤劳的社会理念,同样在中职教育当中,将一些优秀的德育模范进行积极宣传对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极为重要;第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宣传突进,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使其深入人心,进而影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其自身修养。
结束语
总之,中职生正处在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融的路径研究[J].欧阳登科.中国成人教育.2015(08).
[2] 浅议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意义及构建[J].黎大勇.现代交际.2015(08).
[3]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郭海秀.卫生职业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