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葛兰西的动向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至今,日本出版了4部研究葛兰西思想的专著。现将松田博对这4本书所作的介绍摘译如下,供研究参考。一、伊藤成彦等人合编的《葛兰西和现代》该书是1987年11月东京研讨会的报告文集。全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调报告、出席会议的各国学者的报告、讲演、在各专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史论结合,分析了中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地位,展望21世纪的国际形势,认为持久和平大有希望,但仍不能保证不出意外。提出中国应审慎地处理21世纪的国际关系,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关键的问题是要看未来中国走向如何,能否将邓小平路线坚持并发展下去。此外,对于诸多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亦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和毛泽东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农村的实际,导致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过渡、盲目求纯的产物。在此期间,党和毛泽东在坚持人民公社的前提下,从“急于过渡、盲目求纯”上逐渐后退,对公社内部所有制问题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局部性纠正。这种纠正曲折反复,既有成绩,又未能在全局上克服错误。今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对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大有裨益
朝鲜建国神话中的檀君是近年来朝鲜和韩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论争热点之一。本文无意对檀君本事进行考证,而是通过考察700年来檀君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不同际遇,总结和探索檀君论争本身的意义,说明檀君枯荣变迁反映的并不是檀君史而是朝鲜社会政治史
由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转变,迫于汹涌东来的西潮,以救亡图存为号召,士人相率而起,或以中学抵御西学,或弃旧学奔向新学,路途虽异,但皆为不断迭起的高潮所裹挟。高潮过后便是急剧的转折,由洋务而改革,又由改革而革命,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日益激进的步伐终于走上了否定自己和传统文化的道路。这一巨变,带来了20世纪中国农民运动的凸显,以及由士大夫阶层转变而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日益边缘化
在2008年“五一”长假骤然取消后,虽然假日总量从114天增加为115天,但这种存量和结构的调整一时还难以使部分民众获得习惯上的认同,似乎感觉假日缩短了。因此,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而带薪休假制度尚未普遍推行,无疑是导致民众“怀旧”的根本原因。
'民主德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在全面集约化的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1988年10月25—27日在德国统一社会党什未林区'维利·施罗德'区委党校召开的学术讨论会的主题。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布加勒斯特、莫斯科、布拉格和华沙的代表以
1987年6月末,当时执政党的卢泰愚委员代表,发表了《6、29民主化宣言》,以此为契机,民主化运动形成高潮。工人们为了争取恢复工人三权(团结权、团体交涉权、争议和罢工权)、改变低工资和改善恶劣劳动条件,活跃地展开了同企业的交涉斗争。然而,多年来,在历代军事独裁政权之下,完
评价作为一种技术被广泛应用,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主要是在西欧和北美地区。直到70年代中期,评价才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走向制度化。评价最初是从各种学术领域—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中产生的。早期评价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政府工作的范围、实践和影响进行审视。当时从事评价工作的主要是一些慈善事业社会活动家和教育改革家。到了60年代,随着花在社会规划和
苏联学术界近年来对政治学的对象、地位和发展前景,政治学同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联系,把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和教学课程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有些哲学、科学共产主义等学科的大型学术讨论会也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而今随着苏联社会改革的深入,关于政治学教学问题非常迫切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促使苏联学者更加积极地参与这项工作中来。现在《莫斯科大学学报·哲学类》1989年第5期发表了4篇不同体例的政治学教学大纲:一、《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和教学课程》、二、《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是一门教学课程》、三、《马列主义政治科学的一
绪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致性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特殊性。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社会政治理论;它的人道主义本质。社会政治进程及其特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同它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的相互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规律和范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经验所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