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状况细节研究(4)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729508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李士金教授指导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届毕业生郁燕敏同学学士学位论文,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2
  数百年来,朱子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历来倍受学者关注。黄震是大学者,他分析说:
  《汲泉溃奇石诗》末句云:“慨然思古人,尺璧寸阴重。观诗至此,唤醒处多。”[1](P162)
  古人语言简单明白,但实实在在,含义极为深刻,上述“唤醒处多”决非泛泛而论,均为深刻体会之心得也。回到现实生活,我们考察2005年学界公开发表的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又有新的学术生态细节发现。有的学者真才实学,自然流露,对于朱子学的研究有建设意义;有的继续以怪奇生新之词奢谈朱子美学,威风凛凛;有的学者对于朱子淫诗说大感兴趣,议论纷纷;有的继续研究朱子的文学创作,改头换面;有的学者把朱子的观书有感诗翻出来继续欣赏;等等。可谓气象万千,驳杂无比。当然,少不了一个21世纪初期的中国学术生态细节,那就是引用朱子原著的错误多多,不一而足。
  一、从2005年朱熹文学研究高论管窥中国学术生态细节
  时势造英雄,学术界亦不例外,在科研量化管理的体制下,中国学术生态中涌现出许多学术大腕,他们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活动能力一流。考察朱熹文学研究领域,也能发现这样人物的身影。朱子的美学思想本来很具体实在,渗透在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中。比如朱子评论石介诗歌:“曼卿诗极雄豪,而缜密方严,极好。”[2](P4327)朱子承认“不见其全集”,这些诗是“小说诗话中”引用的。就此称道其价值,认为其诗风一般的豪放诗风要佳胜。在“缜密方严”中隐隐透出“雄豪”的气质和本色,这就是是一种极高的美学境界。[3](P164)而现代一些研究者研讨朱子的美学思想往往背离实际文本,空言无当,令读者头晕目眩。比如宁宇、苏长忠的《朱熹<诗经>接受中体现的美学思想》一文中的许多话令人无法理喻,比如说朱熹“只能努力将情与理、美与善统一在一起,实现他的美学理想”,乃是因为他“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4],这样说来,若是不出现那不可避免的矛盾,朱子即不会“努力将情与理、美与善统一在一起”了。朱子一生没有讨论过所谓的美学,可是现代人为了完成论文任务苦工分养家活口,或者更多的功名利禄便不顾事实,硬是把许多莫名其妙的新名词贴到他的身上,朱子灵魂有知必然痛苦,可怜他已经长眠地下,无法争辩。本文把朱熹《读吕氏诗记·桑中篇》[5](P3371-3372)写成了《读吕氏诗托·桑中篇》,小小差误,可证本文作者写作态度。浮夸不实、大言欺人的造作论文,根本就是学术生态的恶性肿瘤。
  流沙河《朱熹所谓淫奔》一文[6]可读性很强,这在中国学术生态中别具一格,值得赞扬。他对朱子的淫诗说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是,研究论文对于某一学术问题发表见解必须顾及全面,不能以轻薄的戏谑的语气随便乱说一通。比如流沙河戏谑道:
  一代大儒想象力之发达,吓死人了。如此侦探眼光扫射之下,《诗经》三百篇,到处见“淫奔”,太可怕了。
  这样的语言表达倒是明白易懂了,可是其影响却十分恶劣,一般读者看了对于朱子的印象必然产生极大的扭曲。以为朱子的淫诗说是胡说八道,是神经过敏的侦探眼光,且以这样的眼光,《诗三百》到处见淫奔。这當然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朱子研究《诗经》,态度极为严谨,几十家的注解都烂熟于心,经过多少反复深思探析,才发现《诗经》中的一些篇目内容是男女感情关系的描述,有的很露骨,在他看来就是过分的,这就是所谓“淫诗”。《诗经》三百零五篇,朱子认为淫诗的不过三十,不到全部《诗经》总数的十分之一。这该是很明确的事实状况。可是,到这位作家的笔下,却成了朱子眼中诗三百篇到处是“淫奔”!究竟是朱子“想象力之发达,吓死人了”,还是流的“想象力之发达,吓死人了”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从重复的话题可知,创新固然不易,胡说则可信笔写来,这又显示出中国学术生态的一个细节:通俗易懂的文风使得文章可读性强,但若是思想内容扭曲其影响更复杂更危险。
  二、从2005年朱熹文学研究论文引文错误看中国学术生态细节
  田恩铭的《论朱熹的唐诗批评》[7],集中探讨朱子对唐诗的批评有积极意义。但本文引文错误很多,大大降低了论文的公信力。有的错误非常明显,如文章引《朱子语类》卷140,把“本既立”写成了“本即立”。文章引《朱子语类》卷140:“诗须是平易不费力,句法混成。如唐人玉川子辈句法虽险怪,意思却又混成底气象。”在后面的21个字当中,竟然有四个差错!(一)“句法”應为“句语”之误;(二)原文中没有“却又”二字;(三)“混成”后面的“底”字原文中也没有。(四)“意思”后面漏了 “亦自有”三个字。
  正确的原文是:
  “诗须是平易不费力,句法混成。如唐人玉川子辈句语虽险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气象。”[2](P4326)
  这样的错误就不是偶然的失误或者字形相近问题。可以断言,作者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朱子的原著,否则,怎会出现如此离奇的错误呢。
  研究朱子文学创作古已有之,21世纪初期这方面的论文增多是好事。可是许多论文引用原著错误太多[8],大大影响了读者的信心。陈家生的文章把著名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写成了“为有源头活水来”[9];引朱熹诗《兰》:“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10](P550)把“谩种”写形成了“漫种”。
  黎列南、黎皓《多重美感 多种境界——读朱熹<观书有感>(其一)》[11],有这样的小标题:“意象微妙——‘塘’‘鉴’之间见匠心”、“巧设题目——对智慧来源的体悟”、“诗外功夫——人格魅力的闪耀”。其它不论,单说“巧设题目”就绝不是朱子的本意,这完全是以自己的心理设想《观书有感》,恰恰相反,朱子始终反对“搞文字游戏”[12](P421),朱子一生对文学的“巧”持极为慎重的态度,基本上不提倡“巧”[12](P365-369),本诗更无巧设题目的可能,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即使朱子有题目的意向,也是实实在在,根本不存在“巧设”之事。本文引用《朱子语类》大多只在原文后写加括号的“《朱子语类》”。这样的注释等于没有。因为《朱子语类》有140卷,几百万字之多,即使有什么错误,也很难查证。其中有一条引文写明是出自“《朱子语类》卷十五”。这样虽然没有具体的页码,但范围大大缩小了,所以在发现可能有错时,可以查证。本文所引文字如下: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缺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看了这段引文,我们会发现在用词上有不合逻辑的地方。朱熹作为思想大家,在文字上的深厚功底尽人皆知,记录朱熹说话的学生也都是饱学之士,不至于说出“一书不读,则缺了一物道理”的话来。这句话只能是:“一书不读,则缺了一书道理”。否则,在逻辑上就说不通。果然不出所料,正确的原文是这样的: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13](P447)
  “阙”和“缺”,古文可以通用,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尊重原文,但不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可置不论。而这段引文漏了“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就严重影响了读者对朱熹说话的理解。可知越是词语翻新、故作姿态的论文,越是缺乏真正扎实的学问工夫。
  李家树的《南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驳议述评》[14]引《读吕氏诗记·桑中篇》。
  “有难言之者”的后面漏了一个“矣”字;“不出于正”的前面漏了一个“无”字;“此言之约且尽者耳”应为“此言之约而尽者耳”;“所以为吾惊警惧”应为“所以为吾警惧”;“惩创之资邪”应为“惩创之资耶”。正确的原文是:
  至于《桑中》、《溱洧》之篇,则雅人庄士有难言之者矣。孔子之称“思无邪”也,以为《诗》三百篇劝善惩恶,虽其要归无不出于正,然未有若此言之约而尽者耳,非以作诗之人所思皆无邪也。今必曰彼以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而闵惜惩创之意自见于言外,则曷若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则彼之自状其丑者乃所以为吾警惧惩创之资耶?[15](P3371-3372)
  有的文字錯误尚不过分影响原文的意思,有的可能存在版本差异,而有的则一字之差,意思完全相反。如上文所说“不出于正”的前面漏了一个“无”字,就使文意完全相反。
  考察2005年朱子文学研究的论文,会发现从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中国的学生生态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学术杂志增多,论文数量增多,研究领域拓宽,论文的质量总体上则大大下降了。最突出的表现在大量的引文错误上,这是这个时期学术浮躁的无可争辩的最形象的说明和证据。引文错误难免,本不必苛责学者,但引文错误太多而离奇,大大影响论文的思想内容之准确表达,不可不加以探讨分析。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大言欺人,虚空不实,生造词句,让人读了如堕五里雾中,这样的论文不但不能发挥学术文化传承之作用,反而使得大众讨厌论文、远离论文,败坏了学术研究的名声。严格地说,中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和教育学术,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现象。学风文风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王运熙先生以自己七十年做学问的经历体会告诉我们,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16],值得现代学者学习参考。“上下交争各欲利其身,必至于篡弑,则国危矣!论语曰:放于利而行多怨。”[17](P17)天下无处不利,人人离不开利,然必须义为利。人人逐利,则内耗残杀,人人无利可言。
  参考文献:
  [1]黄震著《全闽诗话》卷四,《文渊阁本钦定四库全书》。
  [2]《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4]宁宇、苏长忠:《朱熹<诗经>接受中体现的美学思想》,《岱宗学刊》 2005年第2期。
  [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流沙河:《朱熹所谓淫奔》,《文史杂志》2005年第4期。
  [7]田恩铭:《论朱熹的唐诗批评》,《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
  [8]李士金:《从引文错误看编辑责任的失落》,《编辑学刊》,2007年第3期。
  [9]陈家生:《格物致知 即物穷理——朱熹咏物诗歌的理学思想内蕴》,《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朱子全书》第二十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黎列南、黎皓:《多重美感 多种境界——读朱熹<观书有感>(其一)》,《名作欣赏》2005年第12期。
  [12]李士金著《朱熹文学思想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13]《朱子语类》卷十五,中华書局1986年版。
  [14]李家树:《南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驳议述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6]参见李士金:《王运熙先生谈学风文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17]汉赵岐注 旧题宋孙奭疏音义《孟子注疏》,《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195册第17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哥特式浪漫或哥特小说是“通常以阴暗古老的城堡或修道院为背景的恐怖及充满悬疑色彩的故事(Baldick 92)”。主要特点是充满了魔力,带有神秘因素和具有骑士精神。其从属于浪漫主义。就某种程度而言,哥特小说是一种混合物,由各种文学和“开拓奇异观念,场景和事件,并想象出非自然或超自然的生物以及
摘 要:本文拟对《八月之光》和《人性的污秽》中主人公的种族僭越现象做以对比研究,分析两位主人公选择僭越的方式、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结局。尽管两部作品相隔数十年之久,且两位主人公有诸多不同,但他们的结局却惊人地相似,都因种族的模糊性而经受了身份危机。  关键词:僭越;身份;拉康;自我形象  作者简介:何敏,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摘 要:在西方文学史上,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成长主题出现。可见,成长主题作为一个文学主题是相当重要的。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末期第一位被认为具有自由和身份意识的杰出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觉醒》也被当今文学界称之为“顶峰的艺术”。《觉醒》讲述了女主人公艾德娜·蓬迪里埃自我意思不断成长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烈自我意识不断成长这一线索,结合作家凯特肖邦的成长经历以及其所处
摘 要: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与徐訏的《吉普赛的诱惑》,在书写爱情的缠绵与纠葛时,也映照出主人公在高贵与卑贱、美丽与丑陋中的选择和取舍。作者在描写悲欢离合的故事中,表达出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及生命存在状态的反思。  关键词:爱情;哲理;思索  作者简介:訾西乐(1991.2-),女,河南永城人,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女性主义经典短篇小说。小说用凝练的语言及辛辣的讽刺手法,戏剧性的表现了女主人公马兰德夫人在一小时之内心理和情感的剧烈变化,深刻揭示传统社会对女性精神束缚和压迫的现实,同时也多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凯特·肖邦;女性主义;讽刺  作者简介:李青(1984-),女,硕士, 陕西人,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
【摘 要】  本文对《英国教育技术期刊》1970年至2018年第3期刊发的1,777篇研究论文的标题和摘要进行内容分析,反思过去50年教育技术研究。本研究采用Leximancer这种文本挖掘工具分析每一个10年所出现的主要概念和主题,并把它們与《计算机与教育》和《英国教育技术期刊》同期被引率最高的文章的主要概念和主题进行比较。过去50年《英国教育技术期刊》常见主题包括远程教育教与学的发展、教学设计
摘 要:加拿大著名的短片小说家爱丽丝·门罗在其小说集《逃离》中主要描写了平凡女性的平凡生活及其命运,其中对知识女性朱丽叶的情感和生活遭遇的描写更是深刻具体。本文主要运用创伤理论分析并解读其形象,通过创伤的形成和创伤的治愈两个方面揭示朱丽叶逃离背后的意义,进而深入挖掘小说的“逃离”主题,启发读者对家庭、爱情等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逃离》;朱丽叶;创伤  作者简介:朱晓梅(1992.11-
摘 要:在海涅有关犹太文化的断章小说《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女主人公萨拉数次被拉比警告“闭上眼睛”才能出发,本文就通过就第二次圣殿被毁前后犹太人的同化程度对比研究,试从犹太女性的角度,论证犹太人在异乡受基督教等异域文化的影响下被同化的可能性,以及犹太人被彻底同化的不可能性。  关键词:犹太人;同化;身份认同;海涅;《巴赫拉赫的拉比》  作者简介:刘迪(1992-),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在读,就读专业
摘 要:在文学发展史上,“80后”则代表着一个崭新的文学现象。80后以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体验,在引起同龄人的共鸣的同时,对当代的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文化市场背景之下,青春文学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青春文学作品。本文在充分研究80后文学的基础上,梳理了80后青春文学中的成长主题,以《消逝的,弥足珍贵》为例并对其内容、形式及转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个体、家庭、社会
媒体盘点年度文化热点时,惊讶地发现,“实体书店回暖”一事不能放过。不光是各种监测数据证明,实体书店销售额在增加,连“书店杀手”电商亚马逊、当当都已经涉足实体书店了,可见市场向好的诱惑力惊人。  回暖倒是不假,然而这种“暖意”究竟能被多大程度上感受到,能否成为常态,考验的是不单是实体书店的盈利模式是否可行,还有经营者的转型决心。  一、“回暖”只是第一步,盈利才能走得更远,然并不多见  1、目前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