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着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经济高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加大,长期以来掠夺式的开发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评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
  近代以来,人类活动一直围绕着如何向自然索取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以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追求更高水准的生活这一主题。工业文明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产生了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生态后果。《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相应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切已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与制约。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地球上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以人类和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为一方,以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为主体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另一方,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它包括人对地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历史经验表明,人和生态系统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应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利用和改造“地”,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促进与抑控作用;人类对自然系统投入可控资源、治理自然灾害、改善环境质量、开发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产出并予以优化。任何区域开发、区域规划和区域管理都必须以改善区域人地相互作用结构、开发人地相互作用潜力和加快人地相互作用在地域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为目标。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人类活动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反过来地理环境又影响到了人类活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口多与资源少的矛盾,生产扩大与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洪水泛滥,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干预会产生正反馈作用,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等实例。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此严密和具有如此的普遍性,以致“牵一发动全身”,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不断 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水、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中国的自然资源供应能够维持多久?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
  当今社会出现的众多资源和环境问题,就是人类活动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破坏的结果,所以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绘就“美丽中国”画卷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宏观布局,还应从细处着墨。面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现实,必须在最细微处着力,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一切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1] 陆人道.我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1).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地球是一种地球的虚拟系统,是美国副总统在1998年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发表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许多国家学术界、政治界的纷纷关注。数字地球概念与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充分结合,不仅能够让资源的开发项目更加科学化,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文章就对数字地球与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结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数字地球;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要阐述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频发原因,研究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的岩层移动而造成的危害,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而造成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危害非常大,不仅能严重地破坏人们的生
期刊
摘 要:仙居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品质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均具有良好物质基础和发展潜力。文章基于文化消费的视角,立足仙居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与优劣态势,并具体就品牌、产品、平台三大建设,提出促进其深度融合的三大发展路径。  关键词:仙居;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消费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滇池六个站点D1、D2、D3、D4、D5、D6柱状样0-20cm的沉积物C/N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都具有比较明显的陆源性;(2)草海C/N远高于外海,是受外源输入及地形因素的影响;(3)外海北部表层沉积物C/N由底及表降低,主要受蓝藻暴发、水域风向的影响。  关键词:沉积物;氮负荷;水质  滇池是云南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我国重度富营养化湖泊之一。有关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步骤。提升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普及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法治教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方向,研究了岩土的水理性质,客观分析了地下水对岩土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威胁等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一、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方向分析  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必须首先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按照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全面的水文地质数据信息,切实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认真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信息
期刊
摘 要: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矿山环境很容易受到破坏,其中沉降所引起的环境破坏更是真有了重要的比例。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在粗放式开采过程中,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环境失衡。所以,加强对于矿山环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工程实例的前提下,通过对于沉降及其等值线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以沉降预测在矿
期刊
摘 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有着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而耕地资源也是保证食物安全的基础条件。文章主要针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一、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面积减少  (1)建设用地逐年增多。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土地资源用于开发建设明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土林分布较集中,其中以云南楚雄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土林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遗产,元谋地区奇特的山形、神秘的峡谷与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其它人文景观结合,已成为云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优质独特的土林旅游景观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上来看又存在着元谋土林风景区的知名度与其本身价
期刊
摘 要:文章将重点分析江西省几种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措施,并且从多个技术方面分析了找矿远景的实际操作方式,希望文章对更多的矿业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江西矿石;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江西是我国的矿产大省,每年矿石产量占据全国矿石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江西省的多金属矿找矿远景方式就成为了该地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找矿远景工作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矿石的产出量和矿石质量。  一、江西矿田地质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