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山东和宁夏、海南等课改省区都把论述类文本放在第Ⅰ卷,出三个选择题,计9分;而广东则把论述类文本作为必考题,两个选择题和两个简答题,计18分;2008年江苏省则把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作为选做题,各出四个题目,计18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2009年江苏卷选取的《说“异”》,较2008年略有变化,原来两道客观选择题减少为一道,两道简答题不变,总分值相应的由原来的18分降低至15分。从考点设置看,2009年分析综合能力有所突出,客观选择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分析某个例子的用意。简答题保留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增加了对文本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的考点考查。
与2009年江苏卷相比,福建卷中的论述类文本《尺度》的选文类型同样属于社会现象类;其文本的主题同样与“异”有关;题型设置同样也是一道客观题 两道简答题。笔者试以2009福建卷为参考,对2009江苏卷具体分析如下: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2009江苏卷)
试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能力C。四选一属于比较常见的考查形式,不过本题在选择项的设置时颇有特色。四个选项均涉及文本中的四个例子,要求学生依托文中相关信息,分析这些例子的用意,作出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文主旨鲜明,学生很容易把握,因而会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跟着主旨“一边倒”。这样一来,对在看似都符合本文主旨的四个选项学生便会陷入取舍的困惑。B选项的描述“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中,肯定了灰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犯了绝对化的错误:灰尘是积极因素!这一点学生要特别提防。其余各项只要抓住文章主旨即可轻松判断。
福建卷的客观选择题同样也出现了对事例的分析,不过不如江苏卷集中和单一。其选项设置如下: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事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D.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涉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而在高考中,如福建卷这样利用选项将考点“大综合”的形式则更为普遍,无形中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不引起师生的关注!
16.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2009江苏卷)
试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设问清晰,较易回答。学生只要关注文中表示作者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关键语句,在这篇文章中,这些句子非常明显,难度较低。如:“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抓住这些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就能很快概括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从实际做题的情况看,学生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忽视“人们”的态度,导致不该丢的分丢了,十分可惜。
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2009江苏卷)
试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准确地说,这也是一道考查对重要句子理解的题目。作答时首先要注意句子在文本中的位置,由于该句在文末,带有总结的作用,因而考虑问题的范围应适当放宽,乃至全文。然后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异类的存在为什么是正常的,二是异类的存在为什么是必需的。回答这两个问题,恰恰涉及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以及对中心意思的概括。关于这一点,江苏卷的能力要求要比福建卷更高。2009福建卷: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相比较江苏卷,它只是单纯地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只要求找到所在位置,结合语境加以分析:一是尺度不同为何会成为一道墙垣,二是成为一道墙垣实质是指什么。就这一点来看,福建卷设置3分,而江苏卷设置6分,自然有其道理。
从这两道题的实际答题情况看,前者由于缺乏对题干的理性分析,导致答案的层次性不强,遗漏答题点。一学生如是答:“因为异类的存在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生活中必不可少,因而是正常而且必需。”这个答案其实只回答了异类存在的必需这个方面,而忽视了其存在正常的方面。此外,由于文本难度不大,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主观经验作答,不能贴合文本。如:只要是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所以异类的存在很正常(答案部分略)。这样一来,由于答题主观性很强,因而失去了该题考核的价值。后者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准答案所在的句子,但习惯照抄原文,不会筛选重要信息。这方面需要在以后的阅读训练中着重加强。
总的来说,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考查定位非常明晰:能力层级只涉及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更注重文本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不是很大,不会过分为难学生。
认真分析现在的考题,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明确2010年的备考方向,为有效备考、高效备考提供有力的借鉴。
第一、加强整体阅读意识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因而对于论述类文本而言,分析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善于把握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不少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直接表达或反复强调的,特别注意文本的开头1、2段和文本的结尾,以及文本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我们只要把握住直接表述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观点。
其次,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也、同时”等。
这些能使得我们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迅速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
第二、重视规范答题
高考考查的各种能力,归根到底要看考生反映在试卷上的文字。因此,提高答题规范能力,对提高考生成绩非常重要。
首先,要理清解题思路。
观察同学的答案,不难发现:有的同学答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且答题点充分;有的同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经常遗漏答题点。这跟平时对解题思路的重视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去关注题干、研读题干,借助题干去揣摩命题人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回答,与文章的哪个角度、哪个段落、哪些句子有联系等等。经常做这样的审题训练,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规范化形成大有裨益。
其次,规范语言表达。
关于这一点,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学生必须掌握一些答题的术语,该用术语答题时就用术语答题,不要“张冠李戴”; 二、参考该题的赋分,考虑该分几点作答,并用①②③等小标号标明,叙述语言尽可能简洁、概括,以此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三、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10年高考说论述类和实用类阅读不再实行二选一的形式,而改为直接选择其中之一的命题,论述类阅读的训练需要更加重视。
俗话说:抬头看路,低头拉车。只要掌握高考题中论述类文本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认真有序地展开训练,就一定能为我们的语文高考添上一笔华彩!
2009年江苏卷选取的《说“异”》,较2008年略有变化,原来两道客观选择题减少为一道,两道简答题不变,总分值相应的由原来的18分降低至15分。从考点设置看,2009年分析综合能力有所突出,客观选择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分析某个例子的用意。简答题保留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增加了对文本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的考点考查。
与2009年江苏卷相比,福建卷中的论述类文本《尺度》的选文类型同样属于社会现象类;其文本的主题同样与“异”有关;题型设置同样也是一道客观题 两道简答题。笔者试以2009福建卷为参考,对2009江苏卷具体分析如下: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2009江苏卷)
试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能力C。四选一属于比较常见的考查形式,不过本题在选择项的设置时颇有特色。四个选项均涉及文本中的四个例子,要求学生依托文中相关信息,分析这些例子的用意,作出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文主旨鲜明,学生很容易把握,因而会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跟着主旨“一边倒”。这样一来,对在看似都符合本文主旨的四个选项学生便会陷入取舍的困惑。B选项的描述“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中,肯定了灰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犯了绝对化的错误:灰尘是积极因素!这一点学生要特别提防。其余各项只要抓住文章主旨即可轻松判断。
福建卷的客观选择题同样也出现了对事例的分析,不过不如江苏卷集中和单一。其选项设置如下: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事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C.由于现代可以运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因此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复制的时代”。D.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涉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而在高考中,如福建卷这样利用选项将考点“大综合”的形式则更为普遍,无形中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不引起师生的关注!
16.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2009江苏卷)
试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设问清晰,较易回答。学生只要关注文中表示作者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关键语句,在这篇文章中,这些句子非常明显,难度较低。如:“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抓住这些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就能很快概括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从实际做题的情况看,学生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忽视“人们”的态度,导致不该丢的分丢了,十分可惜。
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2009江苏卷)
试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准确地说,这也是一道考查对重要句子理解的题目。作答时首先要注意句子在文本中的位置,由于该句在文末,带有总结的作用,因而考虑问题的范围应适当放宽,乃至全文。然后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异类的存在为什么是正常的,二是异类的存在为什么是必需的。回答这两个问题,恰恰涉及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以及对中心意思的概括。关于这一点,江苏卷的能力要求要比福建卷更高。2009福建卷: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相比较江苏卷,它只是单纯地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只要求找到所在位置,结合语境加以分析:一是尺度不同为何会成为一道墙垣,二是成为一道墙垣实质是指什么。就这一点来看,福建卷设置3分,而江苏卷设置6分,自然有其道理。
从这两道题的实际答题情况看,前者由于缺乏对题干的理性分析,导致答案的层次性不强,遗漏答题点。一学生如是答:“因为异类的存在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生活中必不可少,因而是正常而且必需。”这个答案其实只回答了异类存在的必需这个方面,而忽视了其存在正常的方面。此外,由于文本难度不大,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主观经验作答,不能贴合文本。如:只要是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所以异类的存在很正常(答案部分略)。这样一来,由于答题主观性很强,因而失去了该题考核的价值。后者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准答案所在的句子,但习惯照抄原文,不会筛选重要信息。这方面需要在以后的阅读训练中着重加强。
总的来说,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考查定位非常明晰:能力层级只涉及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更注重文本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不是很大,不会过分为难学生。
认真分析现在的考题,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明确2010年的备考方向,为有效备考、高效备考提供有力的借鉴。
第一、加强整体阅读意识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因而对于论述类文本而言,分析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善于把握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不少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直接表达或反复强调的,特别注意文本的开头1、2段和文本的结尾,以及文本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我们只要把握住直接表述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观点。
其次,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也、同时”等。
这些能使得我们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迅速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
第二、重视规范答题
高考考查的各种能力,归根到底要看考生反映在试卷上的文字。因此,提高答题规范能力,对提高考生成绩非常重要。
首先,要理清解题思路。
观察同学的答案,不难发现:有的同学答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且答题点充分;有的同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经常遗漏答题点。这跟平时对解题思路的重视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去关注题干、研读题干,借助题干去揣摩命题人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回答,与文章的哪个角度、哪个段落、哪些句子有联系等等。经常做这样的审题训练,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规范化形成大有裨益。
其次,规范语言表达。
关于这一点,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学生必须掌握一些答题的术语,该用术语答题时就用术语答题,不要“张冠李戴”; 二、参考该题的赋分,考虑该分几点作答,并用①②③等小标号标明,叙述语言尽可能简洁、概括,以此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三、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10年高考说论述类和实用类阅读不再实行二选一的形式,而改为直接选择其中之一的命题,论述类阅读的训练需要更加重视。
俗话说:抬头看路,低头拉车。只要掌握高考题中论述类文本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认真有序地展开训练,就一定能为我们的语文高考添上一笔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