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格雷厄姆的替身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格父亲辞世,带给大家心痛的空虚感,但其生命的终结却开启巴菲特的新契机,芒格返家处理父亲的后事时,经人介绍认识年轻的巴菲特,这个会面将改变许多人的一生。
  巴菲特在谈及他遇见芒格时曾告诉他:“律师当业余爱好还不错,但你可以更有成就。”从商的想法吸引他。
  甘做绿叶
  芒格一直是和几位伙伴共事,但巴菲特大多独立作业,巴菲特表示,“我们知道彼此各有独特的性格,但恰巧可以配合,我们在很多方面一直是好搭档,我们不是正式的事业伙伴,但一直是智慧上的伙伴。”巴菲特称芒格为他的“好年头的资浅伙伴,坏年头的资深伙伴。”
  他们认识不久后即同意合作,但合伙关系是基于互信及尊重彼此的智慧而逐渐发展成形。
  芒格回忆道:“我们在收购蓝筹印花时,的确是事业伙伴,我们成立多元零售公司用来收购百货公司时也是事业伙伴,我们采用格雷厄姆的做法,收购低于公司清算价值的资产。”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二人常通过电话评估商机,一周数通,当敲定交易的时机到来时,他们就约在老地方见面,当一方不克前来时,另一方有权采取行动,巴菲特说:“我们都非常了解彼此的想法,即使一方不在,另一方也可以单独推动许多事务。”
  巴菲特认识芒格时只有29岁,但已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从小就常在父亲担任股票经纪商的豪尔·巴菲特大楼内的经纪商办公室,听父亲谈论股票投资,巴菲特对钱着迷,自孩提时代即热衷投资,他就读内布拉斯加大学时,即阅读格雷厄姆的作品《聪明的投资者》,自此确立人生未来的方向,1949年,巴菲特是当时全美最有成就且最具名望的基金经理人之一,巴菲特进入格雷厄姆任教的哥伦比亚商研所就读,后来曾于格雷厄姆在纽约的投资公司工作,他的第一批客户是早已知道他聪明过人的亲戚,以及格雷厄姆以前的一些投资客户,这些人正在寻觅下一个格雷厄姆,并相信巴菲特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芒格为这个坚强组合注入了商业法律的观点,不过他之前也曾短暂涉足商业界,所以了解商业的运作模式,“芒格能够比任何人更快速、更精确地分析与评估各种形态的交易,他在60秒内即可洞悉确实的弱点,是位完美的伙伴。”
  巴菲特和芒格共同研究及收购零售商及公司时,如蓝筹印花及喜诗糖果等,二人也自我鞭策往更高的投资领域迈进,同时学习成为更高效率的搭档。
  芒格解释道,“理想的合伙人是要能独立作业,你可以是主导合伙人、从属合伙人,或是合作关系的对等合伙人,以上三种我都做过,大家都无法相信,我突然间让自己成为巴菲特的从属合伙人,有些人可以接受做从属合伙人,我不会因为自尊心作祟而拒绝,总有人在某方面比你优秀,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学习做一位追随者,每个人应学习扮演各种角色,以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人相处。”
  即使处理类似的事情,在工作上,芒格和杰林的关系,与他和巴菲特的关系就是不相同,事实上,杰林有时是芒格与巴菲特共同事业的合伙人,他说:“芒格比我年长,而且有法律经验,你可以说他是个资深合伙人,他总是乐于倾听,并敞开胸怀,如果你说:‘芒格,先听我说,听我的想法。’他会听你说。”
  有位朋友曾指出,“芒格和巴菲特非常相像,巴菲特的长处之一是擅长说不,而芒格则更胜一筹,巴菲特把芒格当成是最后的试金石,针对一件事,如果芒格想不出任何不做的理由,他们就放手不做。”
  巴菲特称芒格是“说不的烂人”,但GEICO董事长之一的辛普森表示那只是句玩笑话,对芒格而言,说不代表的不仅是否定而已:“芒格能跳脱线性思考,他的思考模式和别人不同,这使他推演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他能集中精神于真正关键的事物,以做出正确的决定,芒格否定许多事,但他和巴菲特最后还是会得到相似的结论。”
  他们二人的想法趋于一致并不全然是优点,芒格说:“如果我们之中有一人没有发现错误,那么就有可能二人都不会注意到该项错误。”
  然而,芒格和巴菲特的关系超越事业伙伴,虽然芒格有时顽固,心不在焉,且举止唐突,但巴菲特说:“他就是我的最佳搭档。”
  格雷厄姆替身?
  这二人在智力上的结合有一个较不明显的因素,被紧密地融入二人合伙的背景,那就是资深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现在与芒格住在同一个镇上,二人因而结识,巴菲特两个最密切的事业伙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度很不寻常,二人都钦佩且刻意效法富兰克林,而富兰克林、格雷厄姆及芒格都失去挚爱的长子,他们都死于后来很可能治愈或预防的疾病。
  格雷厄姆(于1976年过世)和芒格都很有幽默感,他们的幽默带有讽刺性,有时又有点滑稽,二人对文学、科学及大思想家的学说深感兴趣,都喜欢引经据典,芒格最喜爱的信念之一来自亚里士多德:“避免忌妒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你的成就实至名归。”
  格雷厄姆和芒格都一样,都以正直、客观和实际闻名,格雷厄姆常告诉学生,在华尔街成功的要件有二:第一是正确思考,第二是独立思考。
  芒格也鼓励独立思考:“如果你完全依赖他人的想法,经常通过金钱取得专业咨询,只要稍微超出自己的领域,你就会遭逢大灾难。”芒格承认,自己需要医疗咨询时,会花钱找医生,必要时也会寻求会计师或其它专业协助,但他不会完全采信专家的话,他会思考他们所说的话,然后继续研究,寻求其它意见,最后自己下结论。
  如同辛普森指出,芒格可能不了解自己和格雷厄姆思考模式的相似度,他说芒格和格雷厄姆最大的差别是,格雷厄姆直到生命终了,还是非常喜欢与女人交往,但芒格就不会,芒格生命中的重要女人是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随着芒格事业日益发达,二人投资哲学的差异越加明显。
  巴菲特于1968年在加州筹备一个研讨会,芒格是与会人士之一,该研讨会如今已名闻遐迩,巴菲特的一群投资好友与格雷厄姆齐聚一堂,讨论因应股市下跌的最佳策略,巴菲特于会中,将芒格与其律师事务所同事托尔斯,介绍给他在纽约读书及工作时认识的朋友,格雷厄姆的追随者包括红杉基金的创始人比尔·鲁宾等,这些都是令芒格印象深刻的高水平投资家。   然而,芒格不若巴菲特般对格雷厄姆有特别的情感与崇敬,格雷厄姆有些看法根本无法打动他,芒格表示,“我认为其中很多想法简直是疯狂,忽略了相关事实,特别是他看事情有盲点,对于有些实际上值得以溢价买进的企业的评价过低。”
  但是芒格认同格雷厄姆最基本的教条,这些教条自始至终都是芒格-巴菲特成功准则的一部份,他说:“对私人股东和股票投资人而言,依据内在价值而非价格动能来买卖股票的价值基本概念,永不过时。”
  尽管芒格对格雷厄姆提出的“雪茄烟蒂”式的股票不感兴趣,但他还是过于保守,不愿超付金钱买进一项资产,他说:“我从未想要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少有的例外是由像巴菲特这类人经手的,鲜少有值得人们超付金钱,以取得长期优势的资产,投资游戏永远涉及质量与价格的考虑,诀窍在于取得的质量要高过付出的代价,就这么简单。”
  巴菲特和那年夏天在加州认识的多数人一直保持联络,对于大家往后的成就,他认为格雷厄姆有诸多功劳,“当时他们只能算是小康,现在则都很富有,他们并未创立像联邦快递或类似的公司,他们只是循序渐进,而格雷厄姆把规则写得很清楚,就这么简单。”
  在加州时,芒格接替日渐衰老的格雷厄姆,成为巴菲特的知己兼顾问的态势尚未明朗,但已经开始移转,《财星》杂志的编辑兼主笔陆米思解释称,巴菲特仍然非常尊崇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在此同时,芒格协助他拓展投资方法,使他又向前跨出一大步:芒格遇见巴菲特时,对优劣企业的差异,已有强烈定见,他曾任国际收割者经销商的董事,了解要改善一家本质平庸的企业非常困难,他住在洛杉矶,并注意到《洛杉矶时报》的事业非常兴旺,在他的观念中并没有不学自会的廉价品信条,过去几年来,他与巴菲特讨论事业时,总是灌输巴菲特有关绩优企业的好处,原为伯克希尔子公司之一、后来并入母公司的蓝筹印花于1972年以账面价值的三倍买下喜诗糖果,绩优企业的时代从此开始。
  巴菲特表示,自己许多见解是慢慢向芒格的观点靠拢。巴菲特对此简单补充道:“如果我只听格雷厄姆的,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话虽如此,巴菲特很快就将他得自格雷厄姆和芒格的观点融合,他说:“我现在对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出色的公司很感兴趣。”
  巴菲特于1986年在加州筹办的聚会演变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研讨会,最初由13位投资人组成,现在则有60多位团员,包括顶尖企业高级主管及巴菲特的朋友,巴菲特、芒格和马歇尔等老朋友,以及格雷厄姆太太和比尔·盖茨等新朋友,利用此聚会交换意见。
其他文献
真正的投资人想要投资的企业,一定要盈利能力强,即在很长时期内能够稳定盈利的企业。考核企业盈利的最重要指标是什么?ROE!  很多时候,行业特点和产品(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比如医药、软件等行业基本上高利润率的行业,这些行业中的公司就有了一种“天生富贵”的行业特点。而有些行业,比如商品零售、纺织服装等行业基本上属于低利润率的行业。另外,从行业的商业模式来讲,有些行业本身就是快速周转行业,比
期刊
康美药业(600518.SH)抢得优先股“头啖汤”,计划募集资金60亿元。但与同期银行股发行优先股后的正面反应不同,康美药业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19日)下跌2.88%,之后股价也基本呈下跌趋势。  统计显示,康美药业自2006年以来通过增发、可转债、权证、配股、公司债等手段不断进行融资,以支持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及项目投资。加上此次的优先股融资,公司共计从市场获取175亿元的资金。  
期刊
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核心是投资过多,导致过剩产能堆积。要救治金融危局,最终必须对实体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例近年来一直高达48%左右,如此高的投资依赖居民储蓄与企业利润提供融资。事实上,后两者之和甚至大于50%,多余部分以贸易顺差形式转移为对外国的融资。从形式上划分,投资资金来源可能来自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前者不会额外增加货币量而后者则直接参与货币信贷量的创生。如果间接融资
期刊
股票和债券类似,在通胀的环境中会表现不佳,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经济大多数时间都处在通胀环境中。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可以对冲通胀风险。产生这一认识的根源是,股票代表的不是债权,而是具有生产设备的公司所有权。投资者认为,不管政府如何印钞,公司的生产设施都能保有其实际价值。  但是,为何事与愿违呢?主要原因是,就经济本质而言,股票和债券非常相似。对许多投资者而言,这一观点听起来有些奇
期刊
主营医疗后勤综合服务的众安康曾在2012年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在2013年上半年证监会的IPO财务专项检查下主动递交了终止审查的申请,IPO之路戛然而止。  上市无望的众安康近日为自己找到了新东家,宜华地产(000150.SZ)7月3日宣布对众安康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受此利好影响,宜华地产7月4日复牌后股价连续大涨,截至7月10日收盘,累计涨幅高达46.31%,吸尽市场眼
期刊
近几年来,券商不甘心于被银行甩下几条街,被保险、基金、信托超越,一直在强调并实践创新。有报道称,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海通证券(600837.SH)成为首家提供“资金归集”服务的券商,即:可绕过第三方托管银行,让客户能将名下所有银行卡内的资金直接划转至证券账户。  笔者曾在券商工作十四年。老证券人中一直有种说法,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搞银行第三方托管,将资金进出功能交付银行,是自废武功,尽管可以防
期刊
中国经济长期依然处于下行通道当中。过去几年经济可谓疲惫不堪,一年不如一年。2012年以来,经济虽然维持了7.5%左右的增速,但一直缺乏明确的动力,“三驾马车”均显疲态。  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大病之中,依靠“微刺激”维持病情的稳定,但并未找到治愈病根的药方。2014年,政策和经济的变化,与2012年和2013年既相似又存在本质区别。相似之处是,政策抛弃了大力度的刺激,均试图通过“微刺激”政策来寻求短
期刊
作为2014年第一个落马的证监系统厅局级官员,深交所监事长杨勇平的“双规”传闻引来市场无数猜想。  7月15日,有消息称,深交所监事长杨勇平已被“双规”。但对此消息,深交所并未作出正式回应。  有报道称,杨勇平被查或与之前落马的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有关。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官二代”出身的杨勇平,在四川证监局局长一职一坐就是七年,大权在握自然说一不二,其落马或许与其任职期间的一些贪腐事件有关。  杨
期刊
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从“政策是否放松”,转向“政策放松是否有效”,因此,接下来影响市场趋势的关键是对政策效果的验证。  30大城市房地产销售、发电量增速等中观数据在恶化,但近一个月的“躁动行情”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打扰,资金疯狂追逐着“小而美”的各种主题,业绩和估值都已不再重要。  通过我们路演得到的投资者反馈,大家有底气参与这种行情的背后原因,在于对政策的期待——既然最高管理层已发言保证完成7.5%的
期刊
尚未彻底摆脱上次危机的世界经济,会否再遭遇新一轮洗牌?低回报的环境会持续多长时间?正形成什么风险?只有当繁荣期结束时,风险才会最终展现出来。  提速还是崩盘?这对全球经济是个悬而未解的问题,而毫无疑问的是,除了对资产泡沫化随波逐流,投资者的财富保卫战别无他选。  如果以次贷危机第一宗信贷违约发生地桔郡推而广之,加州也许该被叫作次贷的源发地。外界印象,这里房价一落千丈,而事实上,迎来的却是前所未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