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纲》第八条看马克思的实践观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精神的道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经典文本。其第八条说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的伟大性体现在何处?提纲的第八条一共两句话,却带给了我们关于“实践”、“社会生活”以及“神秘东西”和“神秘主义”的概念的无尽思考。
  关键词:提纲;实践;神秘主义
  一、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不要停留在观念中,去行动就是实践,然而这却不是哲学中对于实践的用法。哲学中对于词语的用法极为严苛,这也是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清晰对语言的正确用法。因而,在西方哲学的传统里对实践有一种确定用法,即“创生或改变人与人关系的活动”,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要说到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如何而来?古希腊在经过自然哲学的阶段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智者学派首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智者学派关于社会关系的创生的根据得出的是相对主义的结论,关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体系并没有真理可言。而苏格拉底反对这种结论,他开始研究社会关系的真实基础究竟在哪,人类社会价值的根基在哪?他得出的结论是——从理性中寻找。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有意为恶,无意为善,作恶者对于自己恶性的辩护同时也是一种对善的认定。而这种对善的认定不是感觉,是一种理性。知识、理性活动就是创生、改变人与人关系的活动,于是理性的发挥就是实践,用理性建立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实践”的理性用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种传统,给哲学一个实践的维度,研究人类社会伦理的根据。
  从苏格拉底以来,“实践”的用法就是“创生或改变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总是将其误用为“对某种观念或知识的应用”,将其理解为Practice。而根据西方哲学传统来看,真正的“实践”概念应当对应Praxis一词,因为这个词中带有艺术实践的含义,这才具有一种创生性。于是我们再次明确这个概念,“实践”必须带有创生性,创生社会关系。
  马克思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实践并不发生在精神活动领域。社会关系并不靠宗教活动、哲学活动或者科学活动(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创立,而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创立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个新的问题—一如何理解人类的物质生产运动。提到物质生产,它给我们的第一个领会就是就是生产出物质资料、生活资料,提供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让我们得以在自然界中存活,解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但是,正是这种物质生产运动,是整个社会世界的来历,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这个世界。物质生产运动的结果其实是两大产品,除了直接的物质产品以外,还有一大产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正是被物质运动生产出来的,于是物质生产就具有了一种实践的意义。
  二、社会生活的概念
  根据此“实践”的定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建构人与人的关系的。这仿佛是一种同义反复,因为我们已经提到了“社会”——社会生活在建构社会,这个“生活”已经在社会中了同时还在建构社会,于是我们在这种同义反复里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它不是泛泛而谈社会生活,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性交往。但是马克思曾说过“我们在政治生活中过的是一种抽象的共同体生活。”这种政治共同体是抽象的,因为它没有感性的真实性。因此对“社会生活”的含义必须加以限制,它不是泛泛而论的宗教生活、政治生活或者学术生活,而是指具有感性、真实性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与人的感性交往。
  马克思认为用观念来批判世界,用新观念来批判旧观念这种理论、观念间的批判并不能触动现实世界本身,现实世界的改变在于自我批判,它是实践的,它不断创生或改变自有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是自我批判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它在本质上是自我批判的,不是依赖观念来批判的,是自己在创生或改变人与人的关系。于是这种“社会生活”就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谈到的“生活世界”概念,这种“生活世界”并不是由各式各样的范畴所规定出的“事实世界”。
  三、神秘东西与神秘主义
  通过以上,我们明确了实践或者说感性活动或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没有人类的活动也就没有人类社会,所以整个社会(社会关系)的根据就在于实践。如果把人看作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物,那么人的根据也就在于实践,实践创立了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类社会。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神秘东西”指的就是宗教世界。宗教异化发生在世俗基础中,我们应当从世俗基础中的实践来理解它。由宗教异化导致的神秘世界,一旦把整个社会生活的根据理解为实践,那么导致这种神秘东西的原因的现实根据也就找到了。这就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向,因此马克思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根據在于社会存在。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费尔巴哈只纠缠于这个“神秘世界”本身,却并没有找到这背后的根源,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整个思辨哲学。纵观《提纲》全文,实践的观点贯穿始终,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使哲学从解释世界的工具成为改造世界的工具的伟大变革。而关于马克思的实践观,在《提纲》之外依旧有许多值得我们不断研究探讨下去的地方。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胡适先生的观点出发,结合当代社会现象,论证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关键词:容忍;自由;精神追求;人生态度;勤谨和缓  引言  “鲁迅是酒,胡适是水”,傅国勇曾这样写到,的确,与鲁迅相比,胡适显得太过浅白、太不文学、太不诗意了。酒喝多了是会醉的,但水不会。毋庸置疑在日常生活中水比酒更为重要。胡适正是淡淡的水,他的文字如水,他的思想如水。更为重要的是,胡适不只是强调
期刊
摘要: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对外殖民扩张,1875年,日本军舰“云扬号”非法驶入朝鲜领海,公然侵入朝鲜要地江华岛,企图占领江华岛。制造了“江华岛事件”,这次事件成了日本侵略朝鲜的借口。1876年日本政府以追究“云扬号”事件为由再次入侵朝鲜,并强迫朝鲜政府缔结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条约的签订改变了日朝之间的关系,更对原有的中朝宗藩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明治维新;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以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都至关重要,而对于社会中素质层次最高的人群  大学生来说这种教育就更加重要,是每所大学所必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本篇论文是着重对高校爱国主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分析;对策  本文以主要对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實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摘要:林业经济增长在社会产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进一步发挥我国经济结构优势的主要分支。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实际论证,对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行综合研究,引导新型林业结构构建。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林业经济;增长与转变  引言  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综合性转变,必须尽快调整当前林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目标结构合理化发展。因此,加强我国林业资源培育,
期刊
摘要:西安事变前后,正是抗战观念最为混乱的时期。中国中产党、中国国民党、入侵列强各自为营。学生运动高潮迭起,将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关键词:学生运动;西安事变;抗战观念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手无寸铁,却拥有最新潮的思想、最丰满的理想、最原始感性与冲动;他们之间的活动传播迅猛、声势浩大;他们的影响潜移默化、绵延不断。是真正的以知识和头脑为武器的先锋斗士,是现阶段中国革命中的
期刊
摘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劳动孕育出丰富多样、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新疆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传播现状,并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给出传播方案。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影视产业与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想扩大影视产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需要其他产业的注入来激发活力。正逢国内旅游持续火热,而且旅游业对影视业起到支撑作用,国外的影视旅游产品已蔓延全球,如何使影视业与旅游业更相得益彰,是笔者在本文主要研究的。  本文
期刊
摘要: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佛教中“做一个奉献一切的的人”的思想与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本文通过用大足石刻文化的精髓,戒、定、慧的方法,警惕贪、嗔、痴,让领导干部们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忘初心,做一个干净的干部。  关键词:大足石刻;石刻文化;教育启示  佛教中国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佛教思想体系中,佛教义理的因缘和合,因果报应,众生平等,贪、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包神铁路运输现状的分析,结合包神铁路自身条件,从市场竞争力和运输能力的角度,对提高包神铁路货运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包神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运输效率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占到了国家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农业人口总数占到国家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因此,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持续发展,但是在新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本文将针对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创新研究和分析,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