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没有图书馆,学生手中也只有一本教科书和练习册,教师上课也走进了讲课文讲作文“唯讲是上”的死胡同,对课外阅读普遍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因此,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狭小的问题,将严重影响语文课的低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新课改的实施。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质的要求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内的是这样, 课外的也是这样, 既然语文课本不能说是教本, 而是读本了, 那理所当然课外阅读更应让学生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自己阅读, 自己学会阅读, 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使其感到阅读的乐趣呢? (1)是内容上选择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2)是讲究形式多样化, 可以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在第一学段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 经常阅读, 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学习用普通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 要轻重起伏, 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第一学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中年级第二学段就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判断是否读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一学段还要求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要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第三学段即小学高年级,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些都是对阅读提出的质的要求, 这些要求需要在大量阅读中得以实现。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是大语文课程观的体现。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小学心理学理论。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习惯、品行的形成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阶段。因此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达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1、开设“课外阅读指导”校本课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2006年开始至今,我校将课外阅读指导作为校本课程正式编入学校课程表,学期初,由各年级分别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学期中,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研讨,进行阅读指导实践;学期末,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有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有了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的保障,有了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就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赏读名家系列。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创作了大量适合孩子、反映儿童生活或内心世界的作品。由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由一个作家认识一类书籍,由一类书籍品读一种生活,认识一个世界,收获一种思想,这是近两年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中的新尝试——赏读名家专列。在推荐书目时,我们不但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而且更倾向于推荐一个系列的书,杨红缨系列、郑渊洁系列、金波系列、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彩乌鸦系列…… 一个学期一个年级都在读一个或一类作家的书,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赏读名家系列,使学生的阅读不但有了广度,更有了深度。
3、做最后的交流。可定期组织学生对一个阶段中大家共同读过的文章进行交流讨论, 给大家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 让学生在交流读书收获的同时, 渗透读书方法。经典文章需要精读, 必须细细、反复品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努力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 把书本读“薄”, 使大家的思想、认识得以互补, 使学生个人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说, 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 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 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 争取能让学生受益多多!
四、反思
1、有人认为学生过分致力于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此担心是多余的,本课题实践者所教班级学生,语文成绩比较出色,其他功课也毫无影响。
2、在构建阅读目标链的过程中,由于变量太多,诸如:学生原有的文化基础积累,学生原有的阅读技巧与能力,学生阅读心理不一致等因素,尚不能形成普遍适用的阅读目标体系。
3、 在如何抵制不良读物对青少年学生的引诱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课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由于本课题为个体研究,所得出的经验、认识难免有局限性,有待随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完善。
一、课外阅读质的要求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内的是这样, 课外的也是这样, 既然语文课本不能说是教本, 而是读本了, 那理所当然课外阅读更应让学生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自己阅读, 自己学会阅读, 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使其感到阅读的乐趣呢? (1)是内容上选择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2)是讲究形式多样化, 可以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在第一学段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 经常阅读, 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学习用普通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 要轻重起伏, 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第一学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中年级第二学段就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判断是否读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一学段还要求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要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第三学段即小学高年级,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些都是对阅读提出的质的要求, 这些要求需要在大量阅读中得以实现。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现代语文课程观、现代语文教学论。“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是大语文课程观的体现。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小学心理学理论。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习惯、品行的形成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阶段。因此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充实他们的心灵,达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
1、开设“课外阅读指导”校本课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2006年开始至今,我校将课外阅读指导作为校本课程正式编入学校课程表,学期初,由各年级分别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学期中,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研讨,进行阅读指导实践;学期末,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有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有了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的保障,有了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就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赏读名家系列。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创作了大量适合孩子、反映儿童生活或内心世界的作品。由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由一个作家认识一类书籍,由一类书籍品读一种生活,认识一个世界,收获一种思想,这是近两年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中的新尝试——赏读名家专列。在推荐书目时,我们不但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而且更倾向于推荐一个系列的书,杨红缨系列、郑渊洁系列、金波系列、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彩乌鸦系列…… 一个学期一个年级都在读一个或一类作家的书,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赏读名家系列,使学生的阅读不但有了广度,更有了深度。
3、做最后的交流。可定期组织学生对一个阶段中大家共同读过的文章进行交流讨论, 给大家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 让学生在交流读书收获的同时, 渗透读书方法。经典文章需要精读, 必须细细、反复品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努力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 把书本读“薄”, 使大家的思想、认识得以互补, 使学生个人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说, 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 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 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 争取能让学生受益多多!
四、反思
1、有人认为学生过分致力于课外阅读,会影响考试成绩,此担心是多余的,本课题实践者所教班级学生,语文成绩比较出色,其他功课也毫无影响。
2、在构建阅读目标链的过程中,由于变量太多,诸如:学生原有的文化基础积累,学生原有的阅读技巧与能力,学生阅读心理不一致等因素,尚不能形成普遍适用的阅读目标体系。
3、 在如何抵制不良读物对青少年学生的引诱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课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由于本课题为个体研究,所得出的经验、认识难免有局限性,有待随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