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如此节约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节约型社会”不仅需要各种节约的技术和经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公民都养成节约的习惯,在整个民族中形成一种“以节约为荣”的风气。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人节约很有一套。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平均数的两倍。如果日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为1,美国则为2.72,英国为1.91,法国为1.59,德国为1.41。那么,日本人为何会这么节约呢?
  
  认清国情是促使日本人节约的根源
  
  日本人的节约首先是在清醒认识自身资源不足的基础上树立的一种忧患意识。日本比不上中国地大物博,而且由于日本是岛国,无论多么缺少物资,都很难依赖其他地区,因此节约成了日本民族的传统。
  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了日本通货膨胀,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经济。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持续1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因此画上句号。曾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的屋太一当时出版了一本名为《油断》畅销书。书中称,日本石油进口中断一个月内,就会有50%的企业倒闭,两个月内将发生社会动乱,半年内国家将崩溃。虽然这些说法有些耸人听闻,但表明日本人对自己资源匮乏这个残酷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名日本专家曾这样说:“我们的衣服、鞋子和包,是中国造的;吃的鱼虾是澳洲的;蔬菜也大部分进口自外国;只有大米是我们自己的。”
  对自身国情的正确认识使日本重新制定了发展战略。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轻量化”,设立了与能源相关的政策审议会,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并以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的节能活动。日本民间也大力开展节省能源、提高能效运动,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1973年,日本进口石油约29013万升,1987年降为18391万升,以后陆续回升,但2002年仍只有24190万升,低于石油危机时期的水平。但这段时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成倍增长。1973年度日本的GDP为116.71万亿日元,2001年度为500.81万亿日元,差不多翻了两番。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平均1万亿美元GDP的产出,消耗相当于2.64亿吨石油,而日本仅消耗0.96亿吨石油。现在,能源价格暴涨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大为减弱,尽管近来油价不断突破历史高位,但日本经济界非常冷静。
  
  家长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节约习惯
  
  多数日本人的节约习惯还来自教育。来自横滨的公务员山内先生和在东京读研究生的宫本大辅先生都出身于富裕家庭。他们说,从不剩饭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每当他们吃不完自己盘子里的饭时,父母会呵斥说,剩饭会遭报应的。到别人家做客时,更必须吃完主人准备的所有食物,如果盘子里剩有东西,就非常失礼,这样的人和他的家庭会被人看不起。
  穿二手衣、用二手货在日本也非常普遍。由于日本人不忌讳穿用二手货,因此跳蚤市场十分发达。不久前,位于东京的祖师谷留学生会馆开了一个跳蚤市场,笔者看见周围的居民送来的物品中,有些甚至是上世纪70年代的制品。当问卖主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扔了时,很多人都回答:“还能用,扔了太可惜了。”跳蚤市场快结束时,有不少“老掉牙的东西”被卖了或送了出去。
  在家庭外,学校继续向孩子们灌输节约的观念。日本小学生每天的午餐都由学校提供。首先,两个学生负责发饭,把全班同学的饭平均分到每个同学的盘子里。分完饭以后,学生们分成几个人一组开始吃饭。有的同学吃不完盘子里的饭,老师告诉他,这样对不起做饭的工人和为他们分饭的同学,其他同学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在这样的气氛下,每个学生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当一批孩子毕业时,学校还会呼吁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将还能够继续穿用的校服捐赠给学校,供新生使用。
  
  媒体“抠门比赛”让节约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长期以来,推动人们的节约意识,成了日本媒体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今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日本各媒体的相关报道可说是铺天盖地。《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均用七八个版的篇幅宣传节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并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等都做详尽介绍。
  由于日本人喜欢节约,各媒体经常举办一些以节约为主题的节目。这些节目并不是对受众进行简单的说教,通常是寓教于乐,如“看明星如何用1万日元过1个月”就是这样的节目。许多电视台还乐此不疲地每年举办各种“抠门大赛”,吸引普通观众参加。被日本媒体称为“吝惜道祖师”的小幡玻矢子就是从这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的节约明星。她有名的节约之道包括:肥皂寿命延长术(用比肥皂小的肥皂盒,或让肥皂斜立在肥皂盒里,不用肥皂时尽量避免让它淋水,这样能延长肥皂一倍寿命)、不伤玉手的超级洗洁剂(米糠洗洁剂)、自制芳香剂(冲泡过的咖啡渣)等。
  这样的节目人气非常高,带动很多日本人发明新的节约办法。有人发明了新型煮蛋法: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进鸡蛋,加水50毫升,加热后1分钟把水煮开,再煮3分钟后熄火,然后利用余热3分钟把鸡蛋煮熟,整个过程仅耗时7分钟。普通人一般是用一大锅水烧10分钟,一直将鸡蛋煮熟为止。两相比较,前者节水4/5,节省燃料近2/3,效率却提高近1倍。
  
  政府和企业高层在节约活动中起着表率作用
  
  除了公民的节约意识和家庭学校的节约教育外,日本节约的重点是政府和企业,毕竟政府和企业耗费的各种资源占了全国的大部分。
  要想老百姓树立节约意识,政府官员的表率作用最有说服力,也是最生动的教育课。对老百姓空喊一万遍节约口号,远不如官员一次身体力行的节约行为有影响力。几个月前,日本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决定把政府机关空调温度定在28摄氏度,并允许公务员穿短袖衬衫上班,受到各界好评;8月底,环境省又提出了冬季节电计划,提倡冬季穿厚服装,把暖气温度定为20摄氏度。
  为了节约政府开支,日本仓吉市市长长谷川稔还主动向自己开刀。自2005年7月1日起,长谷川稔率市政府职员共370人承担起市政府的清洁工作,大家轮流利用下班前15分钟打扫。此举每年将为该市节省350万日元。
  日本的企业更是将节约作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在美国市场打败美国汽车,主要靠节油这一招。松下电器公司国际事业部的清治一久先生告诉记者,日本的节约重点正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主要是通过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向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循环使用率方面转变。在日本的电器商店,每一种产品的标签上不仅要标出该产品的耗电量,而且还要标明每年节约电费的钱数,让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能省多少。清治先生称,多次循环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是最好的节约。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冰箱、空调和彩电等家用电器,这些家电中含有各类金属约10万吨。为此,松下等大公司都成立了废弃电器回收利用技术中心,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低成本回收利用废弃家电。
  
  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
  
  东京的退休教授桥本芳一有一个有趣的观点:他的节约行动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也是出于对个人健康的考虑。70多岁的桥本先生说,几十年前,日本很少有人得糖尿病、高血压,那是因为大家的生活都很贫困,所以日常生活都是以简朴的食物为主,并且不会吃过多的食物;而现代的日本人生病主要是由于生活富裕,暴饮暴食造成的。
  小幡玻矢子著的《超级节约术》中的一段话特别让人感动:都市化的现代人,早已习惯“拧开龙头就有水”、“衣服旧了买新的”等便利生活,但是在灾难发生时,我们才知道面临困难时的窘境。其实,每一件用品都有非比寻常的缘分,因此不论价值多寡,我们都应分外珍惜和爱护。确实,许多日本人不仅是把节约当成一种“省钱之道”,更是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态度。节约体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个人的健康需要节食,整个人类的“健康”也需要节约。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城市交通状况也日益严峻,城市发展策略中地铁建设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地铁站域内步行空间品质。行人在搭乘地铁时都需要步行进行接驳,步行空间是行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空间,所以地铁的使用频率受到站域步行空间的品质影响,同时,高品质的步行空间还可以丰富行人的公共活动,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岳麓山大学城内地铁运行时间不长,部分站点还在建设之中,对岳麓山大学城地铁站域步行空间的研究可对今后的建设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岳麓山大学城地铁站域内的步行空间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使用者在步行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无疑备受瞩目。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确实是颇耐人寻味的变化。有权威人士和专家认为,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     信号一:“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
期刊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中国经济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十五”前4年,中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   国际舆论认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如此多人口的贫困
期刊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推进农机化进程,必须首先分析现代农业、农村社会的现实,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将先进的农用机械、创新实用的农业技术,以及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推广到农村。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五方面下工夫:    一、以人为本,做好服务大文章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权益,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根本办法,也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期刊
按:贵州毕节原是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喀斯特地貌区。1988年初,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区17年来,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表明,毕节地区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社会的雏型,显现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光辉。《今日中国》杂志主任记者彭建群今夏前去试验区采访,并将亲历感受撰文寄送本刊。此文传递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控制人口
期刊
八都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北部,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籍地,总面积195平方公里,3.6万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八都人跻身市场,投身创业,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本土创业高潮,推动了八都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亿元,财政收入在全县18个乡镇中遥遥领先,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高出全市平均数740元以上。被选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
期刊
今年4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400多所高职院校中经综合实力测评,成为全国12所“中国一流高职院校”之一。   5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高职高专协作会组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获得“中国一流高职院校”殊荣的12所院校,赴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展示。   国家教育部领导到院考察,充分肯定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新成就。八大办学特色和亮点也引起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极大关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专题
期刊
2002年以来,建始县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集中帮扶,整体脱贫”的扶贫工作新要求,对全县列入扶贫开发的重点贫困村,实行分批安排、“整村推进”。全县已启动58个村,其中,2002年10个,2003年11个,2004年19个,2005年18个。根据省长罗清泉同志的指示,我们从2002年和2003年启动、已完成集中帮扶计划的21个贫困村为重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组到了15个村(其中2002年启动的
期刊
“盛世”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
期刊
时政    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之前的十个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体现出诸多亮点:社会公众首次广泛参与建议;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首次由“计划”改为“规划”;人本化改革;政府回归公共职能本位;共同富裕提上日程;区域经济纳入国家五年规划;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