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热点与难点。要进行有效的散文教学,首先要确定何为散文。韩向东教师说:“散文,是一种最自由,最散漫的文体,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表达灵活而富有变化”,“散文多直面人生,抒写真人真事真情,亲切自然,是与读者心灵的沟通。”可见,散文有着展示作家情感世界、凸显自我个性、倾诉内心感悟的特点,因此散文教学,只有做到有效提问,并与散文本身特点相吻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执教公开课《落叶》中的提问环节设计,具体说明:
  一、引起动机——移接名家名句,打开学生心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世界、不同层次阅读同一个意象,感受不同,深度也不同。学生囿于个体经验的限制,对意象的解读往往是低层次的。因此在上课导入部分,为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笔者提出预习问题:“找寻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学生通过课前搜集关于落叶的相关名家名句,对这一意象有了深刻认识,从而对其提高课堂阅读效率大有裨益,能更好地领略到作品的丰富意蕴和艺术内涵。
  二、启发思维——体味作家个性化的语言
  作者的写作意图须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才能得以呈现。理解作品语言,聆听作者用心诉说,是走近作家,融入作品的坚实一步。刘勰《文心雕龙》云:“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文质兼美的散文,其鲜活的语言与隽永的情感交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只有引导学生研读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触摸到文本深处作者的灵魂。
  笔者在初读课文后设计了两个问题:①法桐叶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②不同生命历程中的法桐呈现怎么样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两个问题既注重文章结构脉络的梳理,让学生在找寻中理清行文结构,更关照作者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平常镜头,细致观察所写出的妙词佳句。随后,笔者做了个追问,通过将本文第三段进行修改,去除原文中叠词和长短句的使用,让学生比较阅读谈感受。这样更使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奥妙,强化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进而夯实对散文语言特色的印象,为随后体情察味做铺垫。
  三、激活顿悟——抚摸作者情感脉络
  散文诉说的往往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实事,是作者对事、物、景、人的情感喷涌,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因此情感是散文阅读必须深究的内容。不涉及作者情感的散文教学,就如隔靴搔痒,空添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此在对作家个性化语言进行解读,了解文本结构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内心世界,在文本中感悟情感的流变。在探究中提出两个问题:①从法桐叶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②面对落叶,作者产生了哪些疑问?又是怎样解答的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对作者隐含在所描之景中不同阶段落叶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了解,得出了“喜爱、哀叹、敬仰”的情感线索;同时,在阅读中学生发现作者对于落叶生命终结时的困惑,但基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而无法很好理解,陷入迷茫困惑之中。此时笔者顺势插入作者在《<废都>后记》中的相关文字背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提供素材,降低难度。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刻理解作者的生活磨难、体会作者豁达宽广的胸怀、找寻作者情感的生发地、发源地;也借助作者的视角,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获得了丰厚的阅读体验。
  四、唤起注意——反思观照自身行为
  新课标规定:阅读散文要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散文教学时,通过感受作者的情感、人格魅力,并获得美感体验的同时,更需要引导学生把作者的感悟与自己的经历相比照,通过自我检讨、修正,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操。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最后,我设立了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阅读体会。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匠心,体会在逆境磨难时豁达奋进胸怀的重要性,从而体现重塑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目的,使课堂教学成效达到最高峰。
  一直以来,散文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软肋”,而有效的提问策略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是开启知识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只有提升散文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在阅读的原野收获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一、审清题,扣紧题,“凤头”有标准  “凤头”的标准:  1.扣话题:丝丝入扣,忌绕道远行不沾边儿。  2.显主旨:画龙点睛,忌神龙见首不见尾。  3.见思想:片言只语摄人心魄,忌绣花枕头。  4.现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忌板着面孔或面无表情。  5.篇幅短:忌冗长,头重脚轻。  6.语言明晰:忌语言晦涩,不知所云。  7.有文采:先声夺人,让人一见钟情,忌平淡寡味,更忌面目可憎。  二、抓关键,
当中国改革走过最初所有人都获利的阶段,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意味着可能带来某一群体的利益削减。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中获得解决或缓解。2006年伊始到2007年中结束的换届正在进行中,新一轮改革即将启动。那么,本轮改革将引发怎样的利益调整?      换届直指体制改革    截至去年下半年,全国已有14个省份完成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换届。据悉,剩余17个省份的换届工作,将在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或文化内涵;意象是物象、形象;意象是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寄予作家个人情感的物象。在古诗词中,意象是诗歌的核心,也是作者情感的凝聚,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所要传达的情感了。那么,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住诗歌的意象呢?文章就结合教学实践和历年高考的相关诗歌鉴赏进行简单分析。  一、通过联想找相似点,融物、情、理于一体  把自己的情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6年8月28日报道,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2016年大学新生申请无利息奖学金的学生数增加了2.4万人,而文部科学省的财政预算不足导致这些学生暂时不能领取奖学金。  为确保这些满足申请条件的优秀贫困学子顺利拿到奖学金,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从有利息奖学金的预算中借一部分资金来补充无利息奖学金。  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新创设了给予型奖学金,将于12月底前讨论出具体的适用对象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自30年代起一直作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教材。在海外,凡是有华文教育的地方都要选它作为教材,在华人世界里可谓耳熟能详。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宁静、淡雅、朦胧的荷塘月色,像诗,像画。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浓浓的哀愁和那淡淡的喜悦感人至深。  长期以来,人们“颇不宁静”的原因和那浓浓的哀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从政治的层面去解读,认为表现了朱自清先
议论文有其相对于记叙文等体裁特有的文体特征,比如同样是叙事,记叙文要求叙事曲折完整、生动形象,而议论文的“叙事”其目的只是为了“喻理”,因此一般只要求“点到为止”。“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往往包括选例、引例、叙例和议例几个步骤,下面试就议论文写作的例证技巧解说如下:  选例贵在典型、新颖、得当。典型是指要选择能充分切合论点、论证论点的例子,而且要力求有代表性。新颖是由应试作文的性质所决定的,高考作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现代哲学界的一代宗师。著名学者张申府曾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哲学界,那么金岳霖当是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先生学贯中西,更为难得的是,金先生作为一个哲学家,身上却没有一般独守书斋学者常有的腐儒气,浑身散发着魏晋遗韵,魏晋风度所涵盖的率真、重情、独立、超越、重美等等品格无不在其身上呈现,真应了那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苏教版和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均选用了金先生的学生——作
《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课文,当我饱含悲壮的激情讲完了这一课后,我问:“大家怎么看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呢?你们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觉得荆轲是在逆历史潮流而行,他的行为简直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他这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结果只是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简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此时班里学生几乎全体深表赞同,又点头又恩的,我震惊了,我原以为总有学生会不顾一切地站起来驳斥我的观点,或是坐在那里
据加拿大统计局官网2019年5月2日消息,加拿大统计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课程中表现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使用的数据源于加拿大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纵向统计平台内的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系统(Postsecondary 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 wit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