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中国传媒改革三十年论坛上,泉州晚报社被评为“中国地市报十大品牌”。它既是一份荣耀,也是一种鞭策,激励着报社全体员工在品牌经营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继续探索。
2005年底。报社提出“四个第一”的办社理念,即“以机关报职能为第一职能,以社会效益为第一效益,以队伍建设为第一建设。以品牌经营为第一经营”。
采编:品牌打造的坚实基础
对于媒体的主业——采编工作,报社领导层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采编作为报社最大、最重要的品牌。
2006年,泉州晚报社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读者调查。了解读者群体,分析读者喜好,倾听读者心声,针对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提供相应的内容。这一次读者调查给报社的改版和版面设计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使得编辑采编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既坚守了舆论阵地,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采编注入灵魂是打造品牌的基石。记者不能只当“文字匠”,而应该有脑子、有灵魂,带着思考和积累去观照现实、采写报道、编辑新闻。这样的新闻报道才鲜活,读者才感兴趣,报社品牌才能提升。为实现这个目标,泉州晚报社把2007年定为队伍建设年,通过“每日评报”、“每周点评”、“每旬一讲”、“每月一课”等一系列的队伍建设活动提升编辑、记者的素质,使之能够编采出读者喜欢的新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泉州晚报社共有187件新闻作品获得了省级以上新闻奖,位居全省地市级报纸前列。
名牌栏目是打造采编品牌的重要方式。《泉州晚报》的《行风政风直通车》和《东南早报》的《一线通》,是报社与泉州市纠风办联合推出的纠风工作新平台,在纸质媒体中属首创。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打造,这两个栏目成为读者充分肯定的名牌栏目。2008年,报社对《行风政风直通车》进行移位,由社会新闻部移交时政新闻部负责,版位由第四版提前到第一、二、三版,实现“部室提前、版位提前”。通过“一车”带动“一栏一线”和加大接访偏远地区频率。《行风政风直通车》这一名牌栏目的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让农民群众的心声可以上版面,使党委机关报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采编上的进取永无止境。2008年11月18日,在充分论证调查后,《泉州晚报》再次进行改版,将版式改变成当前国际流行的“瘦报体”,以形式的改变来带动内容的变化,强化本土新闻,将本地新闻由原来的4个版增加到9个版,加大了图片和漫画的使用。将读者引向“悦”读时代。改版后的《泉州晚报》字体纤秀,版面清新、大方,内容丰富。同一天,《东南早报》也进行改版,对版面和栏目进行重新梳理。突出闽南特色,使其定位更为准确。改版后的两份报纸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为了解读者需求,报社通过新成立的品牌推广部组建了覆盖全市各地读者的“读者库”。一方面。可通过“读者库”来了解读着对改版后报纸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依托“读者库”定期开展活动,了解读者需求,使报纸改版能够更贴近读者受众。
把采编当成第一品牌来抓,增强了报纸的持久影响力,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为泉州晚报社的各项品牌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营:品牌提升的活力之源
传媒的竞争,已经从内容的争夺转向渠道的争夺,报社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来吸引公众注意。要把报社做大。就要利用品牌这个“筐”,把一切能够创收的事情都纳入到品牌经营中,充分调动报社的社会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一切资源,开展各类具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的活动,强化注意力经济,在平淡之中创造新奇。
广告的格调和品位决定着媒体品牌的高度。作为报社经营的主体,如果虚假广告和格调低下的广告过多,读者不认同,广告也会流失,“马太效应”会使媒体陷入困局之中。泉州晚报社领导多次强调,广告经营要讲效益。更要讲政治,树立科学发展观。保证报纸版面的干净和高品位。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泉州晚报》的高格调广告经营策略取得成功,汽车、房地产等高端广告成为主体广告。《东南早报》也从标题、字体、图片等方面对医疗药品广告加以限制,以美化净化版面。
活动能够扩大影响力,提升报社品牌。2007年,报社策划了“品牌泉州公众印象奖”。让公众投选泉州市所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通过这一活动,为客户搭建促销平台,既是吸引广告投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品牌平台、进行特色传播、以媒体资源进行影响力营销的最佳载体。对客户品牌进行提升的过程,也是展示报社品牌、吸引公众注意的过程。如此操作,实现媒体与广告商的双赢。近几年来,泉州晚报社策划举办的“婚庆嘉年华”、“品牌泉州公众印象奖”、“茶业贡献人物暨杰出企业举荐”以及2008年推出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泉州经济杰出人物三十人评选”等活动都很好地整合了各种资源,实现品牌和效益双丰收:既从小行业中挖出了大效益。又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还极大地提高了报社的品牌美誉度。
多元化经营和全方位宣传以提升报社影响力。泉州晚报社与泉州实验小学联合创办的第三实验小学,是将报社品牌经营延伸的一大举措。另外,泉州晚报社报刊亭从泉州中心市区向周边县市延伸,成为泉州街头和各县市街头一景,既服务了广大读者,也提升了报社品牌。同时,泉州晚报社在高速公路、机场、国道、省道等多处场所刊登户外广告,全方位进行形象宣传。使报社品牌形象深入读者生活和内心。
服务:品牌植入心田的保证
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作为媒体,受众是最大的客户,也是最大的资源。
服务读者是泉州晚报社品牌建设的重心。多年来,报社从采编、广告和发行等各部门,策划一系列服务读者的主题活动,不惜投入资金和版面,以真诚来赢取读者的贴近。“3·15”时。组织诚信家装活动,让读者享受放心的一站式家装服务;六、七月份中招、高招前,报社花重金邀请高校招生的老师免费为考生家长答疑解惑:9月份大学生入学前,开展关爱贫困大学生的“金秋助学”公益活动:年底,举行“畅通返乡路”活动,让外来工安然踏上返乡路。这一个个活动,就像一座座连心桥,将泉州晚报社与读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互动是《泉州晚报》品牌建设的主要途径。2007年起。泉州报社党组把每年的4月1日定为“读者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活动的每一环节。增加了情感交流,分享快乐。2008年,“读者日”启动“拍你笑脸”活动,与奥运会和农运会相结合。报社摄影记者深入泉州各个地方,为上千名读者拍下笑脸。并精心挑选2008张笑脸做成“笑脸墙”,在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召开的海峡体育中心展出,成为献给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一样特殊礼物。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品牌是具体的。它可观可感;品牌是抽象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评价。我们相信:始终把读者放在心中,把读者置于第一位,泉州晚报社的品牌经营将不断深入,报社的品牌价值将更加提升。
作者系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泉州晚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2005年底。报社提出“四个第一”的办社理念,即“以机关报职能为第一职能,以社会效益为第一效益,以队伍建设为第一建设。以品牌经营为第一经营”。
采编:品牌打造的坚实基础
对于媒体的主业——采编工作,报社领导层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采编作为报社最大、最重要的品牌。
2006年,泉州晚报社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读者调查。了解读者群体,分析读者喜好,倾听读者心声,针对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提供相应的内容。这一次读者调查给报社的改版和版面设计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使得编辑采编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既坚守了舆论阵地,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采编注入灵魂是打造品牌的基石。记者不能只当“文字匠”,而应该有脑子、有灵魂,带着思考和积累去观照现实、采写报道、编辑新闻。这样的新闻报道才鲜活,读者才感兴趣,报社品牌才能提升。为实现这个目标,泉州晚报社把2007年定为队伍建设年,通过“每日评报”、“每周点评”、“每旬一讲”、“每月一课”等一系列的队伍建设活动提升编辑、记者的素质,使之能够编采出读者喜欢的新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泉州晚报社共有187件新闻作品获得了省级以上新闻奖,位居全省地市级报纸前列。
名牌栏目是打造采编品牌的重要方式。《泉州晚报》的《行风政风直通车》和《东南早报》的《一线通》,是报社与泉州市纠风办联合推出的纠风工作新平台,在纸质媒体中属首创。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打造,这两个栏目成为读者充分肯定的名牌栏目。2008年,报社对《行风政风直通车》进行移位,由社会新闻部移交时政新闻部负责,版位由第四版提前到第一、二、三版,实现“部室提前、版位提前”。通过“一车”带动“一栏一线”和加大接访偏远地区频率。《行风政风直通车》这一名牌栏目的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让农民群众的心声可以上版面,使党委机关报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采编上的进取永无止境。2008年11月18日,在充分论证调查后,《泉州晚报》再次进行改版,将版式改变成当前国际流行的“瘦报体”,以形式的改变来带动内容的变化,强化本土新闻,将本地新闻由原来的4个版增加到9个版,加大了图片和漫画的使用。将读者引向“悦”读时代。改版后的《泉州晚报》字体纤秀,版面清新、大方,内容丰富。同一天,《东南早报》也进行改版,对版面和栏目进行重新梳理。突出闽南特色,使其定位更为准确。改版后的两份报纸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为了解读者需求,报社通过新成立的品牌推广部组建了覆盖全市各地读者的“读者库”。一方面。可通过“读者库”来了解读着对改版后报纸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依托“读者库”定期开展活动,了解读者需求,使报纸改版能够更贴近读者受众。
把采编当成第一品牌来抓,增强了报纸的持久影响力,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为泉州晚报社的各项品牌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营:品牌提升的活力之源
传媒的竞争,已经从内容的争夺转向渠道的争夺,报社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来吸引公众注意。要把报社做大。就要利用品牌这个“筐”,把一切能够创收的事情都纳入到品牌经营中,充分调动报社的社会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一切资源,开展各类具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的活动,强化注意力经济,在平淡之中创造新奇。
广告的格调和品位决定着媒体品牌的高度。作为报社经营的主体,如果虚假广告和格调低下的广告过多,读者不认同,广告也会流失,“马太效应”会使媒体陷入困局之中。泉州晚报社领导多次强调,广告经营要讲效益。更要讲政治,树立科学发展观。保证报纸版面的干净和高品位。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泉州晚报》的高格调广告经营策略取得成功,汽车、房地产等高端广告成为主体广告。《东南早报》也从标题、字体、图片等方面对医疗药品广告加以限制,以美化净化版面。
活动能够扩大影响力,提升报社品牌。2007年,报社策划了“品牌泉州公众印象奖”。让公众投选泉州市所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通过这一活动,为客户搭建促销平台,既是吸引广告投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品牌平台、进行特色传播、以媒体资源进行影响力营销的最佳载体。对客户品牌进行提升的过程,也是展示报社品牌、吸引公众注意的过程。如此操作,实现媒体与广告商的双赢。近几年来,泉州晚报社策划举办的“婚庆嘉年华”、“品牌泉州公众印象奖”、“茶业贡献人物暨杰出企业举荐”以及2008年推出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泉州经济杰出人物三十人评选”等活动都很好地整合了各种资源,实现品牌和效益双丰收:既从小行业中挖出了大效益。又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还极大地提高了报社的品牌美誉度。
多元化经营和全方位宣传以提升报社影响力。泉州晚报社与泉州实验小学联合创办的第三实验小学,是将报社品牌经营延伸的一大举措。另外,泉州晚报社报刊亭从泉州中心市区向周边县市延伸,成为泉州街头和各县市街头一景,既服务了广大读者,也提升了报社品牌。同时,泉州晚报社在高速公路、机场、国道、省道等多处场所刊登户外广告,全方位进行形象宣传。使报社品牌形象深入读者生活和内心。
服务:品牌植入心田的保证
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作为媒体,受众是最大的客户,也是最大的资源。
服务读者是泉州晚报社品牌建设的重心。多年来,报社从采编、广告和发行等各部门,策划一系列服务读者的主题活动,不惜投入资金和版面,以真诚来赢取读者的贴近。“3·15”时。组织诚信家装活动,让读者享受放心的一站式家装服务;六、七月份中招、高招前,报社花重金邀请高校招生的老师免费为考生家长答疑解惑:9月份大学生入学前,开展关爱贫困大学生的“金秋助学”公益活动:年底,举行“畅通返乡路”活动,让外来工安然踏上返乡路。这一个个活动,就像一座座连心桥,将泉州晚报社与读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互动是《泉州晚报》品牌建设的主要途径。2007年起。泉州报社党组把每年的4月1日定为“读者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活动的每一环节。增加了情感交流,分享快乐。2008年,“读者日”启动“拍你笑脸”活动,与奥运会和农运会相结合。报社摄影记者深入泉州各个地方,为上千名读者拍下笑脸。并精心挑选2008张笑脸做成“笑脸墙”,在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召开的海峡体育中心展出,成为献给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一样特殊礼物。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品牌是具体的。它可观可感;品牌是抽象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评价。我们相信:始终把读者放在心中,把读者置于第一位,泉州晚报社的品牌经营将不断深入,报社的品牌价值将更加提升。
作者系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泉州晚报社党组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