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是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其功能和类型都较为复杂,加上巨大的投资和复杂的建设过程,必须注重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所采用的剪力墙结构,重点在于对其抗震性能的设计上,只有结合建筑功能与地理环境,不断改进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形式,才能做到结构与经济两方面的合理。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抗震设计
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框架是由梁柱线性杆件组成的,框架的受力特点类似竖向悬臂剪切梁,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形,在纯框架的结构中,所有框架的变形曲线都是类似的,所以,水平力按各框架的抗推刚度 D比例分配,剪力墙是竖向悬臂弯曲结构,其变形曲线为弯曲形,在平面内有很大的抗弯曲刚度,在一般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抗侧力构件剪力墙的侧移曲线都是类似的,水平力在各片剪力墙之间按其等效刚度EI比例分配。在同一结构单元中,二者是通过水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的,以至于它们不能单独按各自的弯曲变形或剪切变形而自由变形,它们在同一楼层的位移必须相等,在不考虑扭转的情况下,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共同工作,彼此相互作用。
2剪力墙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
2.1设计中采用机构控制达成总体屈服效果。在框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塑性铰”,实现对塑性铰发生位置、次序、形变程度的控制,使结构在地震时形成较好的耗能机构。在水平向力的作用中,水平的构件首先屈服,然后才是竖向构件。
2.2平衡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刚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这就会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小,总体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结构的刚度就会减小,地震力作用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综合考量,将建筑的设防烈度、高度、装修等级等内容考量在内,以确定结构允许的位移的最大限值,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体积,保证经济和安全并重。
2.3刚度与延性的和谐统一。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在刚度和弹性限值、延性系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难题。理论上,框剪结构会出现各个构件不能协调性发挥作用,而出现先后破坏、各个击破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结构中各个构件的有效性和抗震的可靠程度。所以,在设计中应将各个构件协调起来,使刚度与延性和谐统一,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需求。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布置一般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及均匀,分散原则是要求剪力墙片数不要太少,而且每片剪力墙刚度不要太大,连续尺寸不要太长,使抗侧力构件数量多一些,分散一些,每片剪力墙的弯曲刚度适中,在使用中不会因为个别墙的局部破坏而影响整体的抗侧力性能,也不会使个别墙的受力太集中,负担过重而引起过早的破坏,刚度过大的墙承担的内力也大,相应的基础处理难度增加,同时也考虑到剪力墙相距太远,楼面刚度要求大,很难满足要求,周边的原则是考虑建筑物抵抗扭转能力,便于保证刚度中心与平面中心相吻合。
剪力墙布置在周边对称位置,增加抵抗扭转的内力臂,在不增加剪力墙面积的情况下,提高抗扭转能力,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应设在平面形状变化处,即:角隅、端角、凹角,这些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处,设置剪力墙给予加强是很有必要的;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处等的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对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极为不利。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用剪力墙来加强这些薄弱端部,如楼梯间、电梯井道处、竖向管道井设计加强的钢筋混凝土墙是十分有效的,剪力墙的间距: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L/B=2~ 4 为宜;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L/B=1~ 2.5 为宜,原则是建筑物愈高、抗震中应用最广的是空间杆-薄壁杆系矩阵位移法。这是目前工程上采用最多的计算模型。
4剪力墙结构抗震优化原则
在高层建筑中,既要考虑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又要考虑到经济成本。一般而言,建筑结构的刚度越大,抗震性能就越高,而建筑所需成本也就越大。对于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要从定量与定型两个方面出发,分析研究质量安全与成本投入。基于此原则,剪力墙结构在抗震设计方面可以作如下的优化:一是尽量避免“一字型”的剪力墙结构,保证结构层间位移范围控制合理;二是整体上满足合理的结构要求,并基于此考虑经济性成本,做到两者的合理兼顾;三是在对剪力墙整体结构抗震的设计上,对于出现的不合理状况,通过改变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情况来使楼层刚度和结构更加合理。
4.1剪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
⑴剪力墙的空间结构体系主要是以主轴为中心,向横竖两个方向布置。正是这个结构体系的特点,在抗震设计中,要避免剪力墙结构的单向布置,这与前面所讲的优化原则第一点相同,尽量不用“一字型”剪力墙。这样一来,剪力墙可以增强两个受力方向的抗侧刚度,使两各方向的力处于平衡状态。
⑵尽量合理的减小剪力墙厚度
我国对剪力墙厚度具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二级抗震级,剪力墙底部墙厚要大于20公分,其它部位不低于16公分。但是,剪力墙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其设计要满足最大层间位移的指标,并能满足墙肢的稳定验算,通过分析合理设计剪力墙的厚度。较厚的剪力墻虽然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力和抗震能力,但因为影响剪力墙抗震效果的因素复杂多样,抗侧拉力并不与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成正比,这还要考虑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剪力墙抗震时要经过分析,合理减少墙厚,保证结构之间的位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2剪力墙连梁的抗震设计
剪力墙的连梁对调节和保证连肢体墙刚度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主梁与楼板大面积的塌陷而造成变形带来的影响。对连梁的抗震设计要对其进行加强,提高连梁和腰筋的配筋率。对于不同厚度的剪力墙,连梁的跨高也有所不同。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剪力墙且厚度在20过分之内时,如果连梁的跨高度在2以内,则钢筋的构造宜采用斜向交叉法。因为连梁在受到一定承载力之后会出现变形,其变形的情况与跨高密切相关。跨高越大,连梁变形的比例越高,采用斜向交叉使连梁的弯曲比例增大,从而提高连梁的变形能力。总之,连梁是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其设计要重点考虑它的变形能力及架构形式。
4.3改善框架的抗震能力
(1)对框架结构的角柱进行强化。角柱是连接横纵框架的关键,要增加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就需要增强角柱的抗剪能力。
(2)在外围框架的平面内设计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板,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的情况,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抵抗推力的刚度,减少整体结构的侧向移动,特别是层间的位移,其形式为 K或者 X型。但是,应注意这样的结果是延性较差,如果在墙板上适当地设计十字开口,人为地使之出现结构薄弱部位,形成延性的耗能墙板,则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国建. 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 价值工程,2011,(20)
[2]陈天华.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抗震设计
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框架是由梁柱线性杆件组成的,框架的受力特点类似竖向悬臂剪切梁,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形,在纯框架的结构中,所有框架的变形曲线都是类似的,所以,水平力按各框架的抗推刚度 D比例分配,剪力墙是竖向悬臂弯曲结构,其变形曲线为弯曲形,在平面内有很大的抗弯曲刚度,在一般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抗侧力构件剪力墙的侧移曲线都是类似的,水平力在各片剪力墙之间按其等效刚度EI比例分配。在同一结构单元中,二者是通过水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的,以至于它们不能单独按各自的弯曲变形或剪切变形而自由变形,它们在同一楼层的位移必须相等,在不考虑扭转的情况下,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共同工作,彼此相互作用。
2剪力墙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
2.1设计中采用机构控制达成总体屈服效果。在框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塑性铰”,实现对塑性铰发生位置、次序、形变程度的控制,使结构在地震时形成较好的耗能机构。在水平向力的作用中,水平的构件首先屈服,然后才是竖向构件。
2.2平衡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刚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这就会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小,总体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结构的刚度就会减小,地震力作用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综合考量,将建筑的设防烈度、高度、装修等级等内容考量在内,以确定结构允许的位移的最大限值,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体积,保证经济和安全并重。
2.3刚度与延性的和谐统一。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在刚度和弹性限值、延性系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难题。理论上,框剪结构会出现各个构件不能协调性发挥作用,而出现先后破坏、各个击破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结构中各个构件的有效性和抗震的可靠程度。所以,在设计中应将各个构件协调起来,使刚度与延性和谐统一,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需求。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布置一般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及均匀,分散原则是要求剪力墙片数不要太少,而且每片剪力墙刚度不要太大,连续尺寸不要太长,使抗侧力构件数量多一些,分散一些,每片剪力墙的弯曲刚度适中,在使用中不会因为个别墙的局部破坏而影响整体的抗侧力性能,也不会使个别墙的受力太集中,负担过重而引起过早的破坏,刚度过大的墙承担的内力也大,相应的基础处理难度增加,同时也考虑到剪力墙相距太远,楼面刚度要求大,很难满足要求,周边的原则是考虑建筑物抵抗扭转能力,便于保证刚度中心与平面中心相吻合。
剪力墙布置在周边对称位置,增加抵抗扭转的内力臂,在不增加剪力墙面积的情况下,提高抗扭转能力,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应设在平面形状变化处,即:角隅、端角、凹角,这些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处,设置剪力墙给予加强是很有必要的;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处等的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对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极为不利。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用剪力墙来加强这些薄弱端部,如楼梯间、电梯井道处、竖向管道井设计加强的钢筋混凝土墙是十分有效的,剪力墙的间距: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L/B=2~ 4 为宜;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L/B=1~ 2.5 为宜,原则是建筑物愈高、抗震中应用最广的是空间杆-薄壁杆系矩阵位移法。这是目前工程上采用最多的计算模型。
4剪力墙结构抗震优化原则
在高层建筑中,既要考虑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又要考虑到经济成本。一般而言,建筑结构的刚度越大,抗震性能就越高,而建筑所需成本也就越大。对于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要从定量与定型两个方面出发,分析研究质量安全与成本投入。基于此原则,剪力墙结构在抗震设计方面可以作如下的优化:一是尽量避免“一字型”的剪力墙结构,保证结构层间位移范围控制合理;二是整体上满足合理的结构要求,并基于此考虑经济性成本,做到两者的合理兼顾;三是在对剪力墙整体结构抗震的设计上,对于出现的不合理状况,通过改变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情况来使楼层刚度和结构更加合理。
4.1剪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
⑴剪力墙的空间结构体系主要是以主轴为中心,向横竖两个方向布置。正是这个结构体系的特点,在抗震设计中,要避免剪力墙结构的单向布置,这与前面所讲的优化原则第一点相同,尽量不用“一字型”剪力墙。这样一来,剪力墙可以增强两个受力方向的抗侧刚度,使两各方向的力处于平衡状态。
⑵尽量合理的减小剪力墙厚度
我国对剪力墙厚度具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二级抗震级,剪力墙底部墙厚要大于20公分,其它部位不低于16公分。但是,剪力墙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其设计要满足最大层间位移的指标,并能满足墙肢的稳定验算,通过分析合理设计剪力墙的厚度。较厚的剪力墻虽然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力和抗震能力,但因为影响剪力墙抗震效果的因素复杂多样,抗侧拉力并不与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成正比,这还要考虑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剪力墙抗震时要经过分析,合理减少墙厚,保证结构之间的位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2剪力墙连梁的抗震设计
剪力墙的连梁对调节和保证连肢体墙刚度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主梁与楼板大面积的塌陷而造成变形带来的影响。对连梁的抗震设计要对其进行加强,提高连梁和腰筋的配筋率。对于不同厚度的剪力墙,连梁的跨高也有所不同。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剪力墙且厚度在20过分之内时,如果连梁的跨高度在2以内,则钢筋的构造宜采用斜向交叉法。因为连梁在受到一定承载力之后会出现变形,其变形的情况与跨高密切相关。跨高越大,连梁变形的比例越高,采用斜向交叉使连梁的弯曲比例增大,从而提高连梁的变形能力。总之,连梁是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其设计要重点考虑它的变形能力及架构形式。
4.3改善框架的抗震能力
(1)对框架结构的角柱进行强化。角柱是连接横纵框架的关键,要增加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就需要增强角柱的抗剪能力。
(2)在外围框架的平面内设计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板,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的情况,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抵抗推力的刚度,减少整体结构的侧向移动,特别是层间的位移,其形式为 K或者 X型。但是,应注意这样的结果是延性较差,如果在墙板上适当地设计十字开口,人为地使之出现结构薄弱部位,形成延性的耗能墙板,则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国建. 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J]. 价值工程,2011,(20)
[2]陈天华.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