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马崇智的“走转改”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大多数国防生一样,怀着几分想象与热情来到军营。然而,从小生长在长江畔的他,面对茫茫戈壁彻底茫然了。前途在哪里?他经历了艰辛的心路历程,终于完成了军旅生涯的“走转改”,找到了心灵驿站,在戈壁滩扎下根来。
  走——最大的心思就是想走
  马崇智出生在长江边上的江南小城。2005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当他成为一名国防生时,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期待着毕业穿上军装的那一刻。然而,毕业后马崇智被分配到了总装驻甘某基地第513医院,一个叫戈壁的地方。这对于马崇智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行程。
  “火车由武汉开往乌鲁木齐,报到通知书上说到一个叫清水的小站下车。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从湖北的江南水乡出发,到达甘肃的戈壁沙漠,变化太大了,感觉是越走越荒凉。”马崇智对笔者说,“当看到车外‘你已进入全国首条荒漠化铁路线路’的标牌时,心都凉了半截,真不知道自己即将要到达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环境。”
  环境和马崇智想象得差不多,基地远离城市,四周被戈壁大漠包围,丝毫没有城市的繁华和热闹。“落差太大了,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刚来的时候对气候不太适应,很干燥,每天早上起来甚至会流鼻血。”除了客观的因素,给马崇智更大触动的还是同年战友的变化。“同年来基地的战友有的很快调回城市去了,大学同学留在城市的,能接触很多不同病患,跟随国内领先专家进行学习,而我所在的医院地处边远地区,治疗的都是发烧感冒、磕磕碰碰等小毛病,感觉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看到同学们纷纷做大型手术、出科研成果,我真是不想在这里待着,一心想着能够尽快调走或者转业回地方。”
  转——我要像胡杨一样扎根戈壁
  “像小马这样来了待不住,想调走的新同志不少。”第513医院政委孙建军对笔者说,“要转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从心底里树牢扎根边防、服务基层的理念,我们要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为了帮助像马崇智这样新来的国防生尽快适应军营,医院可以说是没少费心思。比如,每年新学员分配到医院后,都组织他们参观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两弹结合试验旧址、载人航天发射场、航天员公寓、基地历史展览馆和医院院史馆,别说,效果还真不错。这些让外界感到神圣又神秘的地方,的确让马崇智找到了些许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当然,马崇智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对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过分讲究的人,最重要的是他需要一种事业的认同感。与政委的一次谈心中,马崇智道出了“想走”的心里话。而这一次谈心也让孙政委认识到:“事业是最好的拴心留人手段。”为此,医院与驻地政府签订了新农合定点医疗协议,购进新医疗设备,吸引周边地区农牧民前来就诊,提高年轻医生的出诊量。他们还大胆让像马崇智这样的年轻人,参与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这样的举措让马崇智感到振奋,同时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毕业两年多时间,马崇智就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卫勤保障,并参与了航天员应急救护和发射阵地应急救护等重大任务。“神舟飞天举国关注,我能亲身参与航天发射任务的卫勤保障工作,这样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马崇智还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对于我们年轻人成长成才来说非常有利。我想我会像胡杨树一样,扎根戈壁,奉献航天。”
  改——艰苦边远地区也能出好医生
  思想上的转变,带给马崇智的是全方位的改变。2012年6月,“神舟九号”任务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期。此时试验队的一名同志患过敏性休克紧急入院。由于试验任务繁重紧迫,试验队无法派专人照顾,马崇智主动请缨照顾患者。然而,对于这样细琐的事情,马崇智刚到军营时是不屑于去做的。
  采访马崇智时,他正在基地新兵团训练场为新战士进行巡诊。隆冬时节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新战士们在室外训练场进行队列动作训练。马崇智则利用训练间隙,为每一位新战士进行体检,并发放常备药品,讲解预防冻伤和训练伤的相关知识。看到和自己起初一样、有着强烈失落感的新战士,他总是会主动和战士们一起聊聊天,帮助他们从内心适应军营。
  看着充满自信、侃侃而谈的马崇智,笔者不禁好奇他怎么看待自己这两年的转变。面对笔者的疑问,马崇智说:“疾病没有‘大病’、‘小病’之说,什么病痛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都是很痛苦的,都需要及时救治和化解;医生没有‘大医’、‘小医’之分,只要心怀仁德,有效为每一位患者化解病痛,就是好医生。”说完这些,马崇智又笑了笑,说:“其实很简单的问题,起初看不清方向时,我总是想不明白。如今,我的目标很明确,像李素芝一样,扎根基层,服务官兵。我相信,艰苦边远地区也能出好医生。”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这支队伍背上仪器又一次踏上征程。  这是第几次出征?他们中无人记得。  只有一串数字印证着他们跋涉的足迹: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4项成果获国际发明奖,10多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家和军队导航测绘领域空白。去年底,解放军四总部授予他们“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这次要走多远?他们仍说不清。  雪山之巅、大漠戈壁,信息化战场的范围拓展到哪儿,他们的脚步就延伸到哪
期刊
一支预备役的连队,官兵参训率达100%,单项课目训练合格率都在92%以上, 不少退伍的官兵都慕名前来,是什么让一个成立16年的企业焕发了这么大的魅力?  老兵创业,战友相随  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成立之初,就和一批退役军人有着不解之缘。  当年,开发区刚刚获准成立,所有的项目规划都在几张图纸上,而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一步,供水排水系统工期更是迫在眉睫;可是,这个本该由政府直接投资的国有公共事业单
期刊
微博2.0版  ——微博墙  刚结束一天的训练,第二炮兵某旅新兵营三连一排三班战士夏文富回到宿舍,在一旁团团转。班长刘森林见状走过去,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但夏文富没好意思告诉刘班长真正的缘由。  入伍前,夏文富在云南财经大学就读,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习惯于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在微博上分享。到部队后,和所有新兵一样,夏文富告别了互联网,上交了手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最初夏文富还是非常不
期刊
【这样的我】  我是个来自延吉的地地道道的东北女孩,在人生旅途中,经历风雨、完善自我是我一向坚守的准则,立志从戎,在军营中蜕变是我永远不改的追求。  【魅力评语】  从家里的乖乖女历练成军营的“多面手”,播音、主持、表演是你的拿手好戏,被战士们誉为“美女主播”。自编自演《非雷勿扰》,反串《唐伯虎点秋香》等小品,在笑声中给战友带来欢乐。  【战友团】  沈阳军区空军93320部队全体官兵  文图/张
期刊
【这样的我】  作为一名话务员,我愿意把甜美的声音传递到四面八方。作为一名文艺骨干,我愿意成为文艺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魅力评语】  默默无闻,甘愿奉献,让青春在三尺机台上闪光。你就像通信兵的“形象大使”,展示通信女兵的风采,你就是一朵军中绿花,在军营尽情绽放!  【战友团】  总参军训部通信站全体官兵  文图/ 姜良志 侯晓斌
期刊
横  黑,驻训的经典肤色  如果给驻训一个颜色,无论你在祖国的哪里驻训,一定是黑。虽然每个人不可能黑到包大人那样“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但黑是毋庸质疑的。外训3个月,你好意思不黑吗?上等兵刘庆不好意思,因此他有了“黑炭”的雅号。脸黑,手黑,脚也黑,尤其是那张黑黢黢的圆脸,衬得牙齿特别洁白,简直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形象版。入伍前是家里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从小到大连碗都没洗过,更别说吃苦了。来到部队一年多
期刊
有一位漫画师耗时半年,画出千幅漫画,真实记录一群穿军装的年轻人37年为民服务的场景;有一家动漫公司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创作出10集动漫《塞外雷锋班故事》……故事里的那群可爱的年轻人就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连三班的官兵们。  持续37年兑现一个承诺——  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关怀”  “陈大爷,这是给您的葫芦丝和数字音箱。”2012年12月1日上午,第二天就要退伍返乡的“塞外雷锋班”战士张春阳和赵小亮
期刊
军旅题材影视剧每年都会有几部呈现在观众面前,随着荧幕当中的枪林弹雨、风起云涌,那些身着军装的铁血英雄们也成了观众们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话题。从《亮剑》中的“草莽式英雄”到《士兵突击》中的“许木木”,再到《火蓝刀锋》中看起来有点“不靠谱”的蒋小鱼和《麻辣女兵》中古灵精怪的汤小米……一批富有时代色彩的军人形象越来越为观众喜闻乐见。为此本刊特地盘点了一组影视剧中的军人形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期刊
长相帅气的哈萨克族新兵努尔波力,是兰州军区某装甲旅新兵五连的一名大学生新兵。1月10日,是他走进军营的第36天。顶着渭北高原刺骨寒风,记者“零距离”走近努尔波力。跟随努尔波力的军营一日,记者发现在看似平常的背后,却透露出诸多不平常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记者感受到科学带兵理念给军营带来的极大变化。  紧张有序  06:20—7:00  天色黑蒙蒙的,军号滴滴答答地就吹响了,努尔波力穿好衣服,将被子在
期刊
【这样的我】  我,虽然娇小,但工作却雷厉风行;我,虽然好动,但处事却成熟稳重,我灿烂的笑容,给战友心里洒满阳光,带来无限温暖。  【魅力评语】  现任北海舰队某通信站话务班班长的你,常怀“三心”:感恩之心,在逆境中追逐梦想;宽容之心,在包容中寻找快乐;敬业之心,在三尺机台挥洒无悔青春。  【战友团】  北海舰队某水警区司令部通信站全体官兵  文图 /周敏捷 汪宏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