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物理提问能力的策略初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标准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笔者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提问能力的策略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有问
  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激发人的积极性,去积极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不断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由于初中生受到自身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制约,普遍缺乏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笔者在物理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蒸发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怎样晾晒湿衣服,可使湿衣服干得快?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会发现并提出:液体蒸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在学习压强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斧刃磨得很锋利而斧背却做得较宽大?通过思考并讨论,学生能发现并提出:压力产生的效果与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吗?在压力相同时,物体的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吗?
  1.2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丰富多彩.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引导学生分析雨后彩虹的成因,学生会发现并提出:为什么弧形彩带的外层是红色,内层是紫色呢?在学习了声速和光速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雷电现象,学生会发现并提出: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1.3从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最根本的方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乐音的特性时,指导学生倾听音乐瓶发出的声音,学生会发现并提出:为什么音乐瓶中的水量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敲击音乐瓶时,声源是什么?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响度、产生的气泡,学生会发现并提出:为什么水沸腾前温度升高,而沸腾时温度不变?为什么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为什么水沸腾前气泡较小,气泡上升时变小,而沸腾时气泡较大,气泡上升时变大?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时,指导学生观察托里拆利管由竖直位置逐渐倾斜的过程中管内水银柱的变化情况,学生会发现并提出:在托里拆利管倾斜时,为什么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吗?
  1.4从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感受很深.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摩擦时,学生通过用手掌摩擦桌面,会发现并提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在学习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会发现并提出:手心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通过向手心吹气和哈气,会发现并提出:为什么向手心吹气手心会感到冷,而向手心哈气手心会感到热?
  1.5从成语、俗语中发现问题
  不少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引导学生分析:“杯弓蛇影”中“影”的成因是什么?在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时,引导学生分析:“刻舟求剑”那则寓言故事中的那个楚国人下水后为什么找不到剑?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引导学生分析“霜前冷、雪后寒”的道理是什么?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引导学生分析“小小秤砣压千斤”的道理是什么?
  1.6从知识比较中发现问题
  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比较,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化,而且能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如通过比较光速与声速的知识,学生会发现并提出:为什么光与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的情况正好相反呢?为什么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却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学生会发现并提出:电动机在转动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吗?通过比较能量转化的守恒定律与能源危机,学生会发现并提出:既然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那么又为什么会发生能源危机呢?
  2指导学生表述问题——让学生会问
  要让学生会问,必须指导学生表述问题.
  2.1掌握表述问题的一般方法
  对于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化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玻璃钟罩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见钟声?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钟声?声音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2.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层次较低,有的价值较高.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肯定和鼓励学生提问,另一方面也及时作出点评.使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具价值.指导学生尽量用物理概念表述问题,对于多因素影响问题,指导学生在表述问题要先讲清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再讲清要探究的问题.
  3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问
  二十世纪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先有心理安全感,敢于提问,勇于争论,张扬个性.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注意倾听,努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和诱导,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以激活其创造潜能.即使有些学生由于好奇而提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笔者也不要板起面孔对其训斥,而是肯定其求知的热情和精神.
其他文献
记得一次美术比赛,要求选手画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又有庙.获得第一名的是一幅有山有水但没有庙的作品,只见河水边有个小沙弥手提水桶,欲探身提水,身后是条通往深山中的小径.作者以小沙弥之实布庙宇之空白,顿觉庙宇隐藏山腰之中,既点明了主题又给人以启迪和想象的空间,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所谓物理“布白”艺术乃是将“布白”手法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培训是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家核心价值切实传导的理念之维、教育先进技术有效推广的实践之维和理论实践贯通教师体认的策略之维是教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媒体工具日渐频繁地进入了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工作,这些新媒体工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风貌、甚至是师生关系,但同时,新媒体的应用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介绍了新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优势和弊端体现。在新媒体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教具的应用给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带来广泛
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毒害,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科基础薄弱。而历史学科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特点凸显了它的地位。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学至关重要,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又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健全学生人格,而课前演讲是提升学生兴趣的一剂良方。  一、运用课前演讲的必要性  1.提供平台,提高自信。  课堂提问由于时间关系,涉及面有限,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举手的学生,这在无形中
设问可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概念规律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例题、习题、实验等教学过程中使用.总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使用.  1设问的类型与方法  1.1加(减)条件式设问  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通过加上(或减去)另外一些条件再进行设问的方法.  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它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减掉一个条件:“均匀”,那就是这样设问: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吗?  让学生
高中物理是在学习了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对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直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让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越来越抵触物理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创新自己在课堂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形式推动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引领高中物理课堂走向高效。  1 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抽象、
所谓前概念,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由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概念的局限以及由词语带来的误解进行不恰当类比而产生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或相悖的理解认知,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影响.  1前概念的来源  前概念的来源是多样的,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对概念认识不全面以及旧知识的影响.例如,有些同学从生活现象中观察到温度高时会有地面上的水会蒸发,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在温度高时才会有蒸发
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实
众所周知,海上的帆船是依靠风驱动的,虽然我们对各个海区的季风情况已比较熟悉,但有时因受制于目的地的位置,帆船不得不面对逆风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从受力的角度剖析一下帆船为什么可以逆风而行。  [TP12GW160。TIF,Y#]  先来看一种比较简单的力学解释,如图1,风从船的右前方吹来,调整帆面MN,使其与风向成一个较小的锐角,风对帆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沿着帆面的F1和垂直帆面的F2,其中F2又可分解为
近年来,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得到了持续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中,学讲模式是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在政治教学中以学讲模式为抓手,紧扣关键节点,给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政治教学深入开展。  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