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环境状况与治理措施研究综述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森林环境、水资源环境、人居环境、农业土地利用、灾害情况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进行搜集和综述,挖掘民国时期北京的环境治理法规和措施,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线索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森林;水资源;农业;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13-0250-03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Beijing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XU Wei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Education Publishing Office, Beijing 100009)
  Abstract The research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of forest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living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land use, disaster and other aspects in Beijing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China. The regulations and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ere analysed, 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ical clue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Forest;Water resources;Agriculture;Natural disaster
  北京地區自古以来都是水资源丰富、森林繁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但是近代以来北京地区的森林植被遭到过度砍伐,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逐步恶化,这与北京近代以来的环境变迁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对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严重束缚,并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史鉴今,民国时期是离当代最近的历史阶段,环境问题具有连续性和相似性,在治理措施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所以笔者通过对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环境状况和治理措施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当代北京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借鉴。
  1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环境状况
  1.1 森林环境
  清代以来,北京地区的森林呈现减少的趋势,一般只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才有一些集中连片、林相整齐的森林。进入民国以后,北京的森林状况并未获得显著好转。北京林业大学1960年编写的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十年来的林业》谈到:自1911年中华民国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近40年中,北京地区林业事业发展缓慢,原有的森林继续受到破坏,范围由低山向高山区域拓展[1]。董志勇1993年主编的《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将北京此阶段的森林状况进行了总结:由于原本不多的森林继续遭到破坏,林业建设事业却发展缓慢,使得北京地区天然次生林林相杂乱,植株稀疏,生长量很低,无林荒山越来越多[2]。但是,在北京地方志中可以发现,北京山区的天然林遭到了严重破坏,恢复得很慢,但是山区和平原经济林木栽培广泛,在品种和产量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民国17年(1928年)编纂的《房山县志》记载北京市房山县经济林状况,山地土壤瘠薄,不宜种植农作物,培植用材木也生长缓慢,不易成材,但栽培果树或经济林木却能够获得较大的收益[3]。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将北京地区的山林砍烧殆尽。根据1989年《延庆县林业志》记载,延庆县多处原始松林被砍伐精光[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修筑工事,大肆砍伐平原和山区林木,记载于《延庆县林业志》。
  由于近代以来,砍伐和破坏的规模逐步加大,森林面积缩小,环境条件骤然改变,乔灌木树种和草本植物的生活、生存受到威胁,有些物种逐渐从林中消失或明显减少。《日下旧闻考》第八十五卷记载了历史上北京山区桑科植物分布广泛,可是到近代数量明显减少。又据陈嵘1962年编写的《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松科的白皮松曾是北京山地天然分布的一个树种,现在除小面积栽植的人工林和寺庙古刹还保留着零星的林木以外,天然的白皮松近于绝迹[5]。
  1.2 水资源环境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水利建设文献资料较少,有少量关于饮用水、供水、排水等方面的文献。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有专门关于北京民国时期供水、排水、居民饮用水方面的论述,较为详尽[6]。《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一书介绍了北京居民饮用水方式由地下水逐步转变为自来水公司供水的历程,自来水公司在民国时期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建造和经营方式也有所不同[7]。在排水方面,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记载了民国初年,京都市政公所对内外城沟渠进行了改造和修复工作,许多城区原有的排污明渠都逐步改造修缮成了暗沟,使城区居民告别了泥污淤塞的臭水沟[6]。
  1.3 农业环境与农村土地利用
  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第七章介绍和总结了北京农业从清末至民国的发展变化,京郊农业为城市服务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该章节对北京农业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农民的生活状况、主要农畜产品分布及发展都做了详尽的论述。
  1.4 人居环境
  周进[8]在《沦陷时期的北平人口流变》一文中认为北平城市近代化发展进程在1937—1945年日伪统治时期被迫中断,对人口规模和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论述了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社会人口和家庭结构,认为随着经济的缓慢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尽管战争连绵、灾荒频繁,北京地区的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除日军侵占北平时期人口稍有下降以外。书中对民国时期各个阶段人口数量有详尽的记载,并对民国时期北京家庭结构的变化有具体论述[6]。北京近代至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文献还有周进[9]的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其对北京人口各个时期的变迁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   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介绍了北京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街道和交通的发展历程,城区道路的变化,路灯照明的发展,电车、汽车、市内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出租汽车、货运汽车的变迁过程,是研究民国时期北京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依据[6]。北京市公路交通史编委会编纂的《北京交通史》记载了北京在1912年民国初期内外城的道路主要是土路,郊区还没有修公路,到1949年公路总长398.4 km,郊区道路从无到有[10]。介绍北京城区街道交通建设的文献还有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北京史》增订本[11]。
  1.5 自然灾害
  郗志群等[12]在历史教学问题发表的论文《论题:民国北京灾荒灾赈及其启示》中探讨了北京民国时期的灾荒及赈灾问题,民国时期的北京不仅环境状况较差,灾害灾荒更是给北京人的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几乎无年不灾。论文中提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比较典型的灾害有水灾、旱灾、蝗灾、疾疫等,其他如地震、风灾、雹灾等也时有发生。这些灾害每年都会或同时或交错地出现,在北京地区形成严重的灾荒问题。于德源[13]在《北京灾害史》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北京地区各个时期的灾害现象及其造成的影响,其中民国期间,在1912—1949 年的38年间,北京地区共有 23 个年份发生水灾,受北京地区地形、气候、水系的影响,水旱是这一地区多发的灾种,造成非常严重的灾荒,引发了社会矛盾。
  2 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环境治理的法规与措施
  2.1 森林治理的法规与措施
  董志勇[2]1993年主编的《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中简要概述了民国时期北京植树造林的面积和主要造林地区。北京各区县的地方志也详细记载了民国时期北京植树造林的具体地理位置和主要树种,如《延庆县志》《房山县志》等。熊大桐[14]编著的《中国近代林业史》一书中对民国时期中国林业政策和法规的论述较为具体,对华北林区的木材采伐和运输有相关记载,在附录中详细介绍了民国3年和民国34年的森林法以及民国4年和民国37年的森林法實施细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编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农商卷(一)(二)两册中,有大量档案史料是对民国时期中国林业治理方面的法规政令的记载,如1914年3月18日颁布的《农商部关于附送征集植物病害及虫害等规则令》、1914年11月8日《大总统公布森林法令》、1915年6月30日《大总统公布森林法施行细则令稿》以及1915年6月30日《大总统公布造林奖励条例令稿》等[15]。
  2.2 水资源治理的法规与措施
  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有专门关于北京民国时期供水、排水、居民饮用水改造和完善的论述,较为详尽[6]。吴文涛[16]在《北京水利史》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北京民国时期的水利发展状况,阐述了水利管理机构的变迁、水利规划书,如《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永定河治本计划》《北平市沟渠建设计划》《北京平时河道整理计划》等,以及在水利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
  2.3 农业土地治理政策
  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第七章介绍和总结了北京农业从清末至民国的发展变化,详细介绍了北京农业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以及当时的北京农业政策。相关文献还有张俊华[17]的硕士学位论文《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农业改良(1912—1928)》,王萍[18]的《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政策》等。
  2.4 人居环境治理政策
  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九卷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北京民国时期给排水、市政交通、房屋住所与环境等方面的城市基本环境,并记载了相关政策法令。李玉梅[19]在《北洋政府时期北京的市政建设》中谈到了北洋政府时期,京都市政公所主要负责京都市政、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对前门地区进行修缮、对城市道路进行修整、建设公园、整理医院等措施,使北京的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了很大改观。
  2.5 自然灾害治理的法规与措施
  郗志群等[12]的论文《论题:民国北京灾荒灾赈及其启示》中探讨了北京民国时期的灾荒及赈灾问题,对于灾害治理的文献有相关的记载。相关的研究还有刘荣臻[20]的《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以1927—1937年为范围》、马萌萌[21]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蝗灾及应对研究》、岳宗福[22]的《民国时期的灾荒救济立法》、郝丽丽[23]的《民国时期公共防疫体制述略》等。
  3 结论
  通过对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环境状况和治理方案的梳理,可以发现民国时期的林业文献大多是在延续清末森林状况资料的整理和记载,北京郊区县的县志中大都有对森林状况的调查和记载,但篇幅都较短。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水利建设的文献资料较少,有少量关于饮用水、供水、排水等方面的文献。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北京水利治理的重心由河道治理转向居民饮用水改建和沟渠改造。这一时期北京农业土地和资源利用状况的文献较为缺乏,有待进一步深层挖掘。有关民国时期人口、居住环境、交通和灾害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大都以定量研究为主。民国时期北京各郊区县的县志中有一些关于植树造林的政令和奖励制度的记载,在法律和政策法规的层面上只能挖掘到针对全国和华北地区的一些资料,少有针对北京地区的,所以这方面的史料有待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进行搜集和补充。民国时期有关北京水利管理机构和水利规划计划书的记载史料较为丰富,在农业土地和资源利用的政策法令方面的文献相对充足。这一阶段有关北京人口和居住环境、城市交通等方面的政策文献多是体现在自来水改造、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修建等方面。民国时期政府防灾减灾能力有所提升,有关灾荒预防及赈灾措施方面的文献逐渐涌现。
  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在北京地区城市环境变迁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文献挖掘明显不足,尚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可供后人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十年来的林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0:23.   [2] 董志勇.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学会,1993:147.
  [3] 马庆澜.房山县志[M].铅印本.1928(民国17年).
  [4] 佚名.延庆县林业志[M].北京:[出版者不详],1989.
  [5] 陈嵘.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62:55.
  [6] 曹子西.北京通史:第九卷[M].北京:中国书店,1994.
  [7] 北京市档案馆.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89.
  [8] 周进.沦陷时期的北平人口流变[C]//沈强.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10.
  [9] 周进.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1853-1953)[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
  [10] 北京市公路交通史编委会.北京交通史[M]. 北京市公路交通史编委会内部资料,1983.
  [11]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12] 郗志群,何兆明,张德忠,等.论题:民国北京灾荒灾赈及其启示[J].历史教学问题,2013(5):46.
  [13] 于德源.北京灾害史[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132.
  [14] 熊大桐.中國近代林业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78.
  [15]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农商卷[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1991:121,424,429.
  [16] 吴文涛.北京水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90.
  [17] 张俊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农业改良(1912-1928)[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8] 王萍.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政策[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9] 李玉梅.北洋政府时期北京的市政建设[J].兰台世界,2010(11):52.
  [20]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以1927—1937年为范围[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1] 马萌萌.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直隶蝗灾及应对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2] 岳宗福.民国时期的灾荒救济立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3):89-93.
  [23] 郝丽丽.民国时期公共防疫体制述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1):91-92.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凤城市“十二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筛选出美国白蛾、日本蚣干蚧、栗山天牛、杨干象、杨树烂皮病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作为灾害损失评估对象,进行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凤城地区“十二五”期间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年均损失为61 376.77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7.21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为61 289.559万元。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直接经济损失
针对现代城市园艺发展特点及社会对园艺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化,安徽师范大学园艺本科专业围绕园艺生物学和景观园艺学两个方向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的培
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沉积Ti-Si-N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Ti-Si-N颗粒尺寸小于0.1 μm,用亚微压入仪测试薄膜硬度,当硅的摩尔分数为9.6%时,薄膜
鉴于新媒体在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改变农村文化生态的重要力量,在界定新媒体和新型农民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分析新媒体对农传播的现状,并探讨新媒体在培育新型
研究了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7A60合金铸锭的合金元素在晶内的固溶状况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电磁场频率和增强电磁场强度,有利于提高合金元素Zn、Mg和Cu在晶内的固溶度
为实现网格中自治、动态和语义不一致的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提出一种事件驱动的服务动态中介机制,以解决网格中服务的动态匹配和互操作问题。在该机制中,引入了业务事件,围绕业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小豆田杂草的除草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5种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和杂草的防效。[结果]5种不同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杂草均有防除作用,其中2号、4号、5号、6号处理的短期杂草防除效果好,均在90%以上,但5号和6号处理对小豆有显著药害作用。4号处理的杂草防效最好,为91.3%。4号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为29.4%。[结论]综合分析5种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小豆田杂草的防
11月19日6时40分,由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山西鲁能河曲电厂1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正式移交试生产。
根据某高炉使用的镶砖铜冷却壁建立了全尺寸三维模型.以有限元为手段,采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计算了高温状态下铜冷却壁的应力和应变,计算结果与热态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计算结
摘要[目的]比较测土配方行动提出的小麦施肥方案在阜南县不同乡镇小麦生长和产量效应。[方法]选择10个试验点,设置空白对照、农民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共3个处理,小麦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考察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配方施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较空白对照和农民常规施肥分别增长37.9%~669.9%和6.1%~23.1%,平均提高120.3%和47%,配方施肥比空白对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