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松:以映像表达困厄之时的人性之美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与张苍松见面,他赠予我《时代之眼》一书。这本由台湾市立美术馆著作发行,记录展览“时代之眼:台湾百年身影”的书籍刚刚出版。展览意在用照片写下台湾百年影像诗史,客观记录、主观呈现了台湾不同时代及地域的种种画面、生活记忆与生命感受。
  张苍松1954年生于台湾台中县后里乡,由于痴迷影像,又有不错的书法、素描功底,张苍松报考了东京写真专门学校摄影及报道摄影科(艺术组)。毕业后,张苍松回到台湾,历任《我们的》杂志专任摄影,明志工专工业设计科及台师大摄影社指导老师,台北摄影节总干事,台湾美术馆台湾摄影史研究项目之研究主持人,《中国时报》“摄影家映像馆”专栏作家,现为摄影及文字工作者。
  张苍松自东京写真专门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报道摄影工作。他于1991年在《皇冠》发表系列报道的“人间有情”专题,以映像表达了身处困厄的人性之美,被《中国时报》评选为“一周好书”。之后他离开杂志社,专门从事摄影及文字工作,其间对弱势族群的同情与关怀,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如《乐生疗养院》作品中描述被社会隔离的麻疯病患,其被疾病折磨与蚕食的悲惨凄凉之人生,令人涌生悲悯之情;他只身深入花莲“玉里养护所”,刻画被家庭与社会遗弃的精神病患生活照,触发了观者对人性之探讨;此后,他又在台湾“9·21大地震”之时踏进残破不堪的灾地,以镜头记录悲惨灾情以及灾民勇敢面对未来的强韧生命力,感伤中让人留下一丝希望;而描写残障人士的残而不废的勇者形象《棒球队与游泳健将》,乃是其长期观察与同情弱势族群的最佳写照。
  作为影像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张苍松由报道者也是参与者,进化为报道者也是社会运动的一员。多年来,他深入现场,走入弱势族群中,以人道关怀记录他心中欲表达的人生场景。出版的作品集,如《疼惜——9·21台湾家族集体记忆》、《人间有情》、《茧中红尘》、《地动情长》、《解放天刑》等,皆是对弱势族群关怀与同情之映像写照。在影像的表达上,他善用粗颗粒和黑白暗调的暗房技法,以低沉的影调重现现场氛围。
  
  9 · 21地震的见证和记录者
  描写“9·21台湾大地震”的作品集《疼·惜》和《地动情长——9·21家族记》,是张苍松在地震之后穿梭在满目疮痍的台湾中部灾区,用镜头和文字写下的影像日记。张苍松历经五年的时间,用一张张黑白影像照片,诉说着一篇篇的人生故事。尤其是《地动情长——9·21家族记》一书,是为受灾户家庭所拍摄的家族照片。谈及自己为受灾家族拍照,陪着受灾户一同走过五年的心情时,张苍松强调,自己做的事情是为台湾勇者造像。他认为,台湾民众艰毅的生命力,是他多年以来投入受灾户摄影与关怀工作的最强烈感受。他期待能够真情描绘地震受灾家庭变迁的心路历程,淬炼家族共同记忆,交相镕铸坚毅人生。张苍松坦承自己所做的工作,其实并不是局限于单纯的摄影,他希望借着与灾民拍照的互动,听听灾民一路走来的心情,听听灾民生活变动的无奈,听听灾民居所无着的失望。当然,除了倾听之外,张苍松还给予灾民建议甚至协助奔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苍松不像是一个摄影师,而更像是一个社工。
  虽然已有不少关于“9·21大地震”的书籍出版,但张苍松表示,自己并没有感到特别兴奋,因为“责任未了的意念既出,酝酿接续未完成的创作之理念,随即成形一大半的家庭仍生活在不确定感的情态中,家庭重建的前景未卜。”
  除了情感上的重建待援,张苍松也实地陪伴灾民走过痛苦的岁月,甚至语重心长地向官方呼吁,一定要正视重建灾区的产业结构,包括从事农业劳作的灾民,他们因为地貌地质改变,也被迫面临种种问题。张苍松希望天地无情后,社会各界能够有最为实际的作为,助灾民一臂之力,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在灾后重生。这不仅表达了他对灾民的疼惜之情,更使影像承载了悲与欢,承载了历史的重量。他希望可以乘着视觉与记忆的翅膀,抽身红尘,行吟山川大地,为台湾祈福。
  
  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文关怀
  除了关注台湾“9·21地震”之外,张苍松从10年前便开始拍摄并报道花莲精神病疗养院的故事。在影像记录的过程中,他发现精神病患所处的封闭与幽暗的世界,就如同“茧中茧”里内层缜密幽微的环境,而在多年的报道与自身的沉淀之后,他发现自己与芸芸众生也是一样身处茧中茧的世界,只不过是外层与内层的差别罢了。而在茧中茧内在的神秘空间中,精神病患往往用一根香烟即可以获得完全的满足,相形之下,一般人却有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就像他在《茧中红尘》一书的自序中写道: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将近6000万人为精神障碍所苦。直到约100年前,医学才对于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疾病有了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50年前才研究出具有疗效的药剂……近年来,精神科医疗院所的硬件设施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整个大环境却仍然存在着亟待撤除的窒碍。如果茧外的现实人生,能够经营出一个人与人之间公平对待的世界,相信茧内的红尘世界也将相去不远。就台湾地区而言,精神障碍者大约有6万人左右。花莲的玉里医院是30多年前设立的公立精神病院,目前总共收容了1800多人,许多人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十几年,并在此终老一生。精神病院彷佛设立在茧中,外人很难窥其堂奥。
  在张苍松的镜头之下,有的精神病患者环手胸前、蹲伏墙角,有的成群踱着机械式的步伐徘徊于医院中庭,宛若自行造了一层牢不可破的厚茧,有的甚或置身茧中之茧。
  而在暗房冲洗胶片的情景,也让张苍松有另一番体会。张苍松认为,暗房的环境类似幽暗的精神病院,每冲洗一张照片就像在做一张张的检体切片,而冲洗的步骤就如同以光线来作画,当用光线来作画时,更能清楚解读与对照现实人生。这些照片是张苍松创作生涯中最重视与最珍贵的作品集,他希望藉由沉重的题材,发掘人性之美。
其他文献
在日本,有这样一群摄影家,他们虽大多已年过花甲,但在“大器晚成”的日本社会,他们仍处在积累、收获的时节。也许他们因职业摄影家的成就而被人熟知,但他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用影像探索一个共同的话题——日本何以为日本?是东京旧市井的街头巷尾,是庶民文化的故事传说,是浅草节日的热闹氛围,还是隅田河边的熙攘纷繁,抑或是山间乡下的悠闲时光?以下六位摄影家皆用几十年的时间,用影像记录着日本浮世生活的种种,也许答案就在
期刊
历史上,以生产单反相机著称的米伦达相机有限公司(Miranda Camera Co. ,Tokyo)曾是日本相机制造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个公司,其前身是Orion相机公司(Orion Camera co.Ltd.,Tokyo)。该公司成立于1946年,也就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公司最初称Orion Seiki Company,这也是战后恢复时期群雄并起的诸多日本相机制造公司中的一个。这一时期直至19
期刊
人像拍摄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外置闪光灯来补光或者布光。但是外置闪光灯光路的输出方向有限,而且光线生硬,虽然在室内我们还可以“跳闪”,但如果在户外或空旷的大厅,就无法实现“跳闪”,何况“跳闪”效果也很有限。如果遇上反光墙面是其他颜色,其反射光还会影响拍摄后的色彩还原。这时,我们希望能有一个自由改变和柔化光线的道具,最好方便携带又简单好用。  源自美国的浪客拍(ROGUE)反光板,因为它的研发者本身也是
期刊
日本摄影家北野谦(Ken Kitano)以慢速快门与叠加曝光的技法为人们所熟知。他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人们眼中寻常的街景和肖像变得陌生、离奇,营造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错觉。在不久前东京都美术馆举行的“日本新进作家展”上,我们采访了摄影家本人,对他的摄影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创作出发点:失落的十年  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被称作“失落的十年”。随着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
期刊
2012年3月2日,佳能在上海召开2012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从EOS 5D Mark III数码单反到多款IXUS与PowerShot系列轻便型数码相机的各类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IXUS形象代言人莫文蔚也出席了活动。数千名媒体记者与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了2012年佳能数码影像新品的推出。发布会现场呈时尚风格,与其他品牌的复古风潮迥然有异。  发布会上,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泽秀树介绍了佳能(中国
期刊
现在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如果还是个年轻一点儿的,定会觉得奇怪,但还可以“容忍”;但要看见一大队人穿着颜色一致的中山装,无论在哪儿,那就一定是在拍电影了。中山装绝对是世界上来得最凶猛、走得最凄凉的一种服装样式。它曾经流行最广,穿它的人往少里说也有三亿吧?还有一亿人求之不得;然而现在,绝少在大街上或正式场合见到它的踪影。中山装确切讲是四明兜(暗兜的已不够正统)束领男装,由中国的孙中山和
期刊
新年春节前夕,是包括尼康在内的各大相机厂家销售最关键的一个月,也是他们希冀来年取得好业绩、布局市场的时机。在尼康1系列微单相机V1和J1刚刚上市和发力促销之际,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北端秀行12月9日在上海的尼康中国总部就尼康映像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等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专访之前,《摄影世界》的老朋友、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子博明,专门会见
期刊
小型数码相机(简称DC)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突飞猛进,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设计工艺,抑或应用范围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尽管受到微单相机的冲击,但是DC所具有的小巧轻便、时尚通用,以及锐意创新等特点,是其他类型数码相机所不能比拟的。在年初岁末之际,本刊主编策划了“2011年最具特色DC推荐”的报道,经过认真筛选和考量,以下DC入选《摄影世界》2011年推荐榜。    第一类:创意型DC
期刊
编辑之选——倾心于有情绪感染力的影像  在该期读者上传的个人作品中,一张海岸和冲浪者的照片(图1)得到了杂志编辑的偏爱:“好吧,也许你会说这张模糊的照片看起来是用小孩玩的塑料相机拍摄的,但我敢说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实际上,这也是我喜欢这张照片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它表现的是一种情绪、氛围和孤独感。同样作为一个从事冲浪运动的人,我对画面中站立在礁石上的人感同身受。我可以猜到他在想什么,大概是猜海水会有
期刊
与庄灵的访问约在他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附近处于半山腰的家中。刚下过雨的台北很清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庄灵和他的太太陈夏生热情地接待了我。庄老的家很宽敞,视野特别好,收拾得干净利落,从大大的落地窗向下看,风景这边独好。庄老虽已过古稀之龄,从台湾电视公司退休多年,但仍特别忙碌,除了筹备摄影博物馆,还从事多项艺术文化活动,担当不少赛事的评委工作。和庄老聊天很轻松,丝毫不会感到拘谨,坐在一起喝喝茶,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