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常见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依循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操作步骤,从国家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GB17149.6-1997)、国家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17149.2-1997)及国家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GBZ18-2002)中筛选出20种常见过敏原.对50例黄褐斑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 50例黄褐斑患者中光斑贴试验阳性24例占48.0%,30例正常人对照中光斑贴试验阳性7例占23.33%,黄褐斑患者光斑贴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褐斑患者光斑贴试验阳性率高于正常人。

其他文献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5-氟尿嘧啶(5-FU)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女21例,男35例;年龄20~ 48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3个月至5年,发病部位以胸背部、腹部、上肢为主,损害为单发或多发,暗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蟹足状,表面光滑,软硬不等,自觉瘙痒或疼痛。
期刊
患者女,13岁.右手拇指出现皮疹13年伴疼痛1个月.其母述女儿出生时,右手拇指有一麦粒大小丘疹,中央有一根3.0 cm左右长的淡白色线状物,接生人员将线状物于丘疹处剪断后包扎,丘疹未做特殊处理,当时未作组织病理检查。
期刊
医学知识最早由文字或绘画记载,皮肤病学亦是如此,已知最早被绘画记载的皮肤病是梅毒.很多著名皮肤病学家如Ferdinand Hebra(1816-1880年,Vienna皮肤病学校创立者)、Moritz Kaposi(1837-1902年,最早研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疾病,并命名Kaposi肉瘤)等都对皮肤病绘画有较高造诣.摄影是用光线凝固历史的艺术.与文字和绘画相比,摄影因“凝聚”真实影像元素而记
期刊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
目的 探讨菌落PCR在检测病原性丝状真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初步建立用于丝状真菌的菌落PCR检测技术,用19种丝状真菌标准株进行验证,所有菌落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选取8种菌株的菌落PCR产物和酶切结果与常规PCR进行比较,检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19株菌中有16株(84.2%)菌落PCR成功扩增内转录间隔(ITS)区,ITS区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正确,与NCBI数据库中相同菌种的相似度
目的 评价皮肤镜在微小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体表疑似微小(皮损直径<5 mm)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患者58例,男19例,女39例;年龄16~82岁;病程3个月至25年.对每例皮损进行皮肤镜检查,留皮肤镜照片.由两名医生参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特点,仅根据照片盲法独立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皮肤镜在微小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性.结
患者女,41岁.患者于不到1岁时无明显诱因左侧头顶部出现淡黄色圆形斑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呈斑块状.2年前局部出现乳头状损害,表面发红、潮湿.约同一时间左颞部出现黑色肿物,逐渐增大并中心破溃,均无自觉症状.患者约1岁时在左颌面、颈项、躯干、上肢淡褐色斑基础上出现黑褐色斑疹,渐增多、扩大,累及同侧手背,并出现丘疹.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部皮肤淡黄色斑块基础上分别见约3 cm×2cm、2 cm×1cm新生
患者女,16岁,左肩部出现渐增大的水疱样皮损6个月于2010年7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肩部出现一米粒大水疱,随病情发展,皮损逐渐增大,明显突出皮面,无破溃.皮损无瘙痒感,伴有轻压痛.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发病前有外伤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患者男,20岁,因肢端肥大3年、皮肤肥厚半年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足末端出现增生、肥厚,渐呈杵状.双手足湿冷多汗,无关节疼痛等自觉症状,患者未予诊治.近半年来患者出现额部、头皮、双小腿皮肤增厚,皱纹加深,以头皮和前额为著.无自觉症状.患者于2009年7月15日就诊我院门诊.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多尿、多食、多饮等症状.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和系统性疾病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目的 探讨2例散发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KV)患者的GJB3和GJB4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EKV患者、家族成员及正常人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GJB3和GJB4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进行双向直接测序.结果 1例EKV患者GJB4基因未见变化,GJB3基因的第134位碱基鸟嘌呤(G)被胞嘧啶(C)替换,导致蛋白质第45位的甘氨酸转换成丙氨酸(G45A).另1例EKV患者GJB3、GJB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