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流”: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之举

来源 :领导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数据向基层“回流”是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之举.数据“回流”可以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有助于推动基层政府决策智能化变革、服务模式精准化转型以及业务流程协同化联动.当前,加快数据向基层“回流”仍然困难重重,面临着基础设施“拥”而难“用”、支撑系统“统”而不“通”以及数据资源“汇”而不“慧”等瓶颈.未来,必须做好建设规划,使基础设施有效覆盖,让数据“回得去”;完善实施细则,明确数据主体职责划分,使数据“接得住”;加强育才引智,打造专业化数字人才队伍,使数据“用得好”.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治理方式,在为政府顺利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机关事务管理领域尤为突出.在机关事务管理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下,领导者的思维经历了“嵌入—融合—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培养以互联网思维破题的“习惯性”,确保治理机制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促进思维张力下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联动性”,是推动领导者从融合式思维向创新式思维转变、从传统管理发展到智慧治理的关键.同时,领导者应以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把握好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问题,加强对网络风险的预判和对溢出效应的防范.
数字化转型是基层社会治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了数字弱势群体,加剧了“数字鸿沟”,增加了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使社会排斥从真实的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造成政务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盲点,导致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出现系统性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字科技复杂特性、社会内在结构缺陷、虚拟空间秩序紊乱、社会治理创新不足的共同作用.对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制定全域信息无障碍建设规划标准和行动方案;坚持传
行政成本有效治理不仅是“硬性”制度约束与技术运用之产物,更是“软性”节约文化激发行政主体内生动力之结果.节约文化之于行政成本治理具有节约导向、节约凝聚、节约衍射等功能.然而,面对节约悖论误导、消费主义侵蚀和官本位观念掣肘等因素的干扰,基于节约文化的行政成本治理“软动力”机制构建遭遇困境.为此,可从节约精神文化、节约行为文化、节约制度文化三个维度探求节约文化重塑之路.
在政务服务领域,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政府沉淀的海量涉人数据来打造全生命周期、全维度的自然人情境画像.可将情境画像融入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中,对政务服务资源和自然人情境画像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洞察公众潜在需求,驱动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
政策执行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关涉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其碎片化的组织结构具体表现为央地碎片化、同地碎片化、部际碎片化,根本原因在于错综复杂的府际关系、本末倒置的权责关系、南辕北辙的执行关系、复合叠加的职责关系.基层治理政策执行组织结构碎片化的破解之道在于科学运用系统性理论,构建以信任与效能为核心的政策执行思维体系,健全以利益补偿与科学考核为中心的政策执行机制,建构以“三级融合式”为重心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由于学科范畴与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同,乡村契约治理与企业契约治理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差异在于:二者在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以及契约内涵等方面异质性明显.共性在于:从契约的意义上说,二者都是综合性契约;就契约的缔结与履行过程来看,二者都是不完全契约;从运行规则上说,二者都强调契约的规范意义;从治理方式来看,二者都致力于协同发展,因而具有明显的协同性.分析乡村契约治理与企业契约治理的异同,有助于明晰乡村契约的不完全性.
领导权术和领导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心术上,阴谋与阳谋之别;手段上,非正当与正当之别;品质上,私德与公德之别;运作上,私权与公权之别;影响上,破坏与优化之别.把传统的权术理论转化为当代可用的领导艺术理论,应借鉴权术中的用心价值、驭人术中的用人价值、《仕经》中的平衡价值、《厚黑学》中的成事价值.借鉴领导权术提升领导艺术,应提升决策艺术,塑造主观谋略转化为客观策略的“工匠心”;提升形象艺术,树立以道德力量实现担当作为的“示范岗”;提升用人艺术,构建以公道之心举贤任能的“展示台”;提升沟通艺术,建造不结党营私而整
对中国某保险公司75个团队、270名员工的3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团队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自利型伦理气候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多层次模型分析表明,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和下属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而下属道德滑坡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总之,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在团队和下属中存在传染效应.
软权力在乡村社区场域中遵循着三重逻辑:以村民为中心,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主体逻辑;硬性治理的反思,情感维度的重拾的生成逻辑;软硬权力有机结合,构建社区情感共同体的运作逻辑.这三重逻辑内嵌于情感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客观存在以下问题:情感资源的积累不足难以应对复杂情感,村民“科技恐惧症”导致的媒介沟通阻滞,情感治理实践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微时代下软权力应对情感治理挑战,要积累软权力,应对复杂的情感挑战;通过软权力促进科技与情感的结合,消除情感沟通障碍;“以点穿线”深入基层,“连线成网”联结情感.
在强调提升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当下,“软任务”考察已成为管理重点.为便于管理、监督与评测对比,“软任务”的执行落实过程被赋予与硬性任务相同的实施模式,但其显性化操作容易导致执行者为数字而竞争,加剧痕迹主义与形式主义.为保证“软任务”执行效果的科学评测,应采用“排名+影响”的评价体系、“数量+民声”的评价内容以及“过程+回应”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