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和人如果靠得很拢,走得很近,不外两种原因:一是因为“情”——“友谊”、“亲情”、“爱情”;第二便是利用。
在表现形式上,不论是因“情”抑或是“利用”都十分相似,都是情牵牵、意绵绵,都是些让人心窝发热,手心冒汗的事。但时间却像一把公正的铁筛子,无情地区分两者本质的不同,时间筛去因时效已过便不再需以“情”伪装的“利用”,愈发显示出真正的“情”、“谊”的金子般的光泽来。
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利用”?什么是假“情”之手的利用?相信没有人先知先觉。是时间教会了我们,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时间同时又是最不好的老师,因为它是让一切慢慢显现。所以当学生,特别是比较愚笨的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时,他或许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就属那种“愚笨”的学生之例。我愚笨是因为我太顽固,太不开窍,因为我始终不肯承认“情”竟然会被那样地伪装,会被那样地利用,我顽固到可笑地相信“情”——不论它是什么“情”,只要它有千分之一的纯真,便是至高无上。我始终不相信它会被赤裸地、完全地利用。即便这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也不肯睁眼面对。
我不肯睁眼面对,是因为我始终珍藏着我心中那片“情”的圣地。我心灵深处始终珍藏着一份名单——那是些不同时候帮助过我的人;我心中永远有一件事放不下,那便是找到这些人,回报他们,哪怕只是让他们知道一切善良都有回报。我认为,“点滴之恩涌泉相报”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为此我不承认“情”会被利用、背叛,我以为我心便是他人心。
比如我至今仍不懈地寻找一個人,这是我的同辈人,当初他顶替他年迈的“牛鬼蛇神”的父亲上深山砍柴时,曾无数次接过同样饱受磨难的我父亲肩上沉重的担子……
比如说,今年初我满心欣慰地拨通了一个远在北方的电话,这是一位离休已久的老人,这是我原大学的党委书记。我忘不了当年他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忘不了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纯粹为了私事(我弟弟带领实习的同学从异地来,却买不到南下的船票),冒昧敲开他房门时,他给予我的全力支持……当电话里我表达了深藏心底从未忘却的感谢并真诚邀请这位老人来海南做客时,我心里格外舒畅。
比如去年春节我宴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虽那时他家已是门可罗雀,可他曾在海南手握重柄,在他炙手可热时我从没想过硬靠上去,可我选择在他“人走茶凉”的时候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当年我在统战系统工作时他给过我的帮助,感谢这种帮助温暖过那么多曾被不公正地对待过的老人的心。
……
我执意不肯面对现实,还因为我这一生给予过别人的帮助许多是那样地无私、无欲、无保留,而这原本只为了一个“情”字,而决不是其他。
比如我这辈子只玩命地喝过一次酒,醉得几天不省人事,为什么?为了竞争一项重点工程,为谁?为我大学所在省市的一个建设单位。那又为什么?说来也许没人相信,那时还没有“回扣”这种说法,只因为我希望我所在的大学能得到当地政府格外关照。
平生清清醒醒地玩过那么一两次火,明知要烧身,明知后患无穷,可火中取出的粟子全给了朋友,被火灼伤的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品尝。
人生中也有“燕窝”,那是友谊的极品,那是多少年、多少次呕心沥血筑成的,自己都从不舍得动用,可为了朋友、亲情,决不吝惜一次摘取。
明知在人间、在商界,关系就是资本、财产,可只要觉得这关系对朋友有用,便毫不戒备地分享和敞开……
这就是过去的我,为此有人戏谑我为“川军司令”,有人玩笑我是“海南女侠”,我当然也不会为这些称誉搞昏了头,也不会因门庭若市、高朋满座便沾沾自喜。但是我确信那时我从朋友的事业发展中,从我亲人命运的改变中,从素昧平生的人的境况好转中收获了喜悦、信任、亲情和爱戴。
可时间才过了多久,一切却面目全非,人还是那些人,但事却不是那回事了。微笑、倾谈、温情已是过眼烟云、昔日黄花,亲情、友情变质变味,咫尺的疏远已成为了无奈的现实。
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当初就动机不良,尔后又奢望太高?结果是否定。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做好事是本份,只图心安决不妄图报答。《圣经》也说懂得报恩那是要很高的素质,一万人中才有一个。
“那你还要什么?”我常问自己,回答是:我要那种人生命中的基础——“情”,情的思念和牵挂,哪怕是一声问候、一个电话。
这要求不算高吧,终于这样的期盼也成了泡影。于是逼得我不得不反思,除了事过境迁已离去的朋友外,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是利用,只不过我在自作多“情”罢了。
我不知这世上“被人利用”和“利用人”究竟谁更可悲?我只知黄金有价,情无价;只知“情”是温暖的,黄金是冷酷的;只知玩够了利用人的把戏后终会被所有人唾弃;只知万能的上帝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时至如今我不再会是有求必应,但我也决不会因此本性改变。去年春节那几天我接到国内外几十个朋友致意、问候的电话,收到了几十个贺年卡,这足以慰藉我的心,足以坚定我为人处世的信念。
时间可真是筛子,筛去杂质,留下真正的财富。朋友们、亲人们,我爱你们,但我却不得不睁大了眼睛!
在表现形式上,不论是因“情”抑或是“利用”都十分相似,都是情牵牵、意绵绵,都是些让人心窝发热,手心冒汗的事。但时间却像一把公正的铁筛子,无情地区分两者本质的不同,时间筛去因时效已过便不再需以“情”伪装的“利用”,愈发显示出真正的“情”、“谊”的金子般的光泽来。
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利用”?什么是假“情”之手的利用?相信没有人先知先觉。是时间教会了我们,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时间同时又是最不好的老师,因为它是让一切慢慢显现。所以当学生,特别是比较愚笨的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时,他或许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就属那种“愚笨”的学生之例。我愚笨是因为我太顽固,太不开窍,因为我始终不肯承认“情”竟然会被那样地伪装,会被那样地利用,我顽固到可笑地相信“情”——不论它是什么“情”,只要它有千分之一的纯真,便是至高无上。我始终不相信它会被赤裸地、完全地利用。即便这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也不肯睁眼面对。
我不肯睁眼面对,是因为我始终珍藏着我心中那片“情”的圣地。我心灵深处始终珍藏着一份名单——那是些不同时候帮助过我的人;我心中永远有一件事放不下,那便是找到这些人,回报他们,哪怕只是让他们知道一切善良都有回报。我认为,“点滴之恩涌泉相报”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为此我不承认“情”会被利用、背叛,我以为我心便是他人心。
比如我至今仍不懈地寻找一個人,这是我的同辈人,当初他顶替他年迈的“牛鬼蛇神”的父亲上深山砍柴时,曾无数次接过同样饱受磨难的我父亲肩上沉重的担子……
比如说,今年初我满心欣慰地拨通了一个远在北方的电话,这是一位离休已久的老人,这是我原大学的党委书记。我忘不了当年他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忘不了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纯粹为了私事(我弟弟带领实习的同学从异地来,却买不到南下的船票),冒昧敲开他房门时,他给予我的全力支持……当电话里我表达了深藏心底从未忘却的感谢并真诚邀请这位老人来海南做客时,我心里格外舒畅。
比如去年春节我宴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虽那时他家已是门可罗雀,可他曾在海南手握重柄,在他炙手可热时我从没想过硬靠上去,可我选择在他“人走茶凉”的时候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当年我在统战系统工作时他给过我的帮助,感谢这种帮助温暖过那么多曾被不公正地对待过的老人的心。
……
我执意不肯面对现实,还因为我这一生给予过别人的帮助许多是那样地无私、无欲、无保留,而这原本只为了一个“情”字,而决不是其他。
比如我这辈子只玩命地喝过一次酒,醉得几天不省人事,为什么?为了竞争一项重点工程,为谁?为我大学所在省市的一个建设单位。那又为什么?说来也许没人相信,那时还没有“回扣”这种说法,只因为我希望我所在的大学能得到当地政府格外关照。
平生清清醒醒地玩过那么一两次火,明知要烧身,明知后患无穷,可火中取出的粟子全给了朋友,被火灼伤的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品尝。
人生中也有“燕窝”,那是友谊的极品,那是多少年、多少次呕心沥血筑成的,自己都从不舍得动用,可为了朋友、亲情,决不吝惜一次摘取。
明知在人间、在商界,关系就是资本、财产,可只要觉得这关系对朋友有用,便毫不戒备地分享和敞开……
这就是过去的我,为此有人戏谑我为“川军司令”,有人玩笑我是“海南女侠”,我当然也不会为这些称誉搞昏了头,也不会因门庭若市、高朋满座便沾沾自喜。但是我确信那时我从朋友的事业发展中,从我亲人命运的改变中,从素昧平生的人的境况好转中收获了喜悦、信任、亲情和爱戴。
可时间才过了多久,一切却面目全非,人还是那些人,但事却不是那回事了。微笑、倾谈、温情已是过眼烟云、昔日黄花,亲情、友情变质变味,咫尺的疏远已成为了无奈的现实。
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当初就动机不良,尔后又奢望太高?结果是否定。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做好事是本份,只图心安决不妄图报答。《圣经》也说懂得报恩那是要很高的素质,一万人中才有一个。
“那你还要什么?”我常问自己,回答是:我要那种人生命中的基础——“情”,情的思念和牵挂,哪怕是一声问候、一个电话。
这要求不算高吧,终于这样的期盼也成了泡影。于是逼得我不得不反思,除了事过境迁已离去的朋友外,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是利用,只不过我在自作多“情”罢了。
我不知这世上“被人利用”和“利用人”究竟谁更可悲?我只知黄金有价,情无价;只知“情”是温暖的,黄金是冷酷的;只知玩够了利用人的把戏后终会被所有人唾弃;只知万能的上帝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时至如今我不再会是有求必应,但我也决不会因此本性改变。去年春节那几天我接到国内外几十个朋友致意、问候的电话,收到了几十个贺年卡,这足以慰藉我的心,足以坚定我为人处世的信念。
时间可真是筛子,筛去杂质,留下真正的财富。朋友们、亲人们,我爱你们,但我却不得不睁大了眼睛!